王晓光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 海拉尔 021008)
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火灾不容忽视,对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来讲,火灾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文物损失以及历史风貌的破坏。2010年—2020年,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共发生过8起小的火灾,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防火工作必须得到各级政府防火部门的重视,才能有效防范火灾的发生。
汗马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根河市金河镇境内,总面积1 073.48×104hm2,保护区内33%是湿地,其余大部为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境内栖居野生动物29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野生植物620种(其中国家级自治区保护植物16种)。
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与天气、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象要素的变化又会影响森林可燃物干燥、易燃程度的变化,所以天气变化与森林火险等级密切相关。
2018年3月—5月,根河市的降水量44.3为mm,比常年偏少5 mm,汗马周围自动气象观测站没有固态降水监测设备,因此用根河市气象站的观测数据来代替。5月31日—6月2日,根河市出现明显高温天气,根据林区周围自动气象观测站监测数据显示,阿龙山、金河、满归等林场的日最高气温均超过35℃。气温、降水是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此次火灾发生前该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林内可燃物干燥,在高温少雨的大背景下,6月1日19时,汗马自然保护区因雷击诱发森林火灾。
2018年7月11日,高分1号卫星对火场的监测如图1,火烧迹地位于东经122°34′5″~122°46′52″,北纬51°40′21″~51°47′34″,总面积为6 718 hm2,其中森林面积为5 637 hm2。火烧迹地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向的条带状,西南面有2个突出部分,火烧迹地边界较为清晰,内部仅有2条窄带仍可见绿色植被,其余地区均呈现黑色(真、假彩色合成均为黑色),植被破坏严重。
图1 汗马自然保护区火烧迹地卫星遥感监测Fig.1 Satelliteremotesensing monitoring map of burned area in Hanma Nature Reserve
根据2010年版的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可知,过火区以森林和草地为主,其过火面积分别为5 637 hm2和1 080 hm2,黑龙江省过火面积为234 hm2,呼伦贝尔市过火面积为6 483 hm2,其具体空间分布如图2,面积如表1所示。
表1 汗马火灾烧毁的不同植被面积Tab.1 Different vegetation areasburned by Hanma fire
此次火灾中森林过火面积达5 637 hm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已达到“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等级,为森林火灾的最高级别。
原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党委书记巴树桓撰写的《森林防扑火概论》里提到风速在4级以上时扑火难度非常大,危险性加大,80%以上的重大森林火灾都发生在风速5级以上。当气温高于12℃时火灾开始增多,日气温20℃以上,日气温差大于7℃~20℃时火险系数增大。火灾发生初期汗马移动气象监测站显示,日气温差在10℃以上,火场周围气温25℃左右,风速以4级左右为主,受高压控制,火险系数不断增大,天空状况以晴伴有烟霾为主,火势蔓延迅速,给扑火带来不便。
扑火后期,平均气温下降达10℃左右,日夜温差缩小5℃左右,风速减弱以2、3级为主,火场上空受低压控制,云溪覆盖,出现了人工增雨和合围火场的有利条件。
火灾期间,2架人影作业飞机共飞行5架次,累计飞行时间19.23 h,燃烧烟条152根,发射焰弹202枚。地面火箭增雨作业9点次,发射火箭弹66枚,服务效果显著。
5日7时火场开始出现降水,15时火场东南线实现合围,火势得到控制。6日10时火场实现全面合围,外线明火全部扑灭,取得决定性胜利。
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火灾隐患防范有其特殊性,诸多传统的防火技能以及设备也大有用处,假如能够将其恢复与利用,配合现代消防器械以及设施,再加上合理的制度管控,能够形成一套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防火措施,可有效应对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火灾隐患。
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火灾气象因素是多样化的,然而人们对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火灾隐患了解依然不够,对其价值以及特征认识还有待深入。除此之外,众多火灾发生是由于人们对传统建筑材料以及电器火灾的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因此,在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要进一步重视和普及火灾防范,以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辅,能够起到事半功陪的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