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的杂草还在疯长,却遇不见几个行走路过的脚步。倾颓的砖墙,掉漆的门窗,一个院子挨着一个院子,空空荡荡……
乡村,或孤独,或沉默,或广阔。乡村仿佛停滞了时间,却终将令我们发现,那里才是梦里的地方。于是,乡村愈显珍贵,永远地落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乡村印记:留存风土的温情
·篱笆·
篱笆是乡村的另一种植物,是一道朴素的没有处心积虑的屏障,是乡村人心里的缤纷色彩。
篱笆是乡村特有的景致,代表着乡村的某种表情。
篱笆是敞开的,它的门往往用藤条缠绕,轻轻绕开藤条就能够进入宅院。在乡村,来者是客,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篱笆遮挡的仅仅是那些不晓世事的鸡狗,有顽皮一些的会跑到院子里糟蹋晾晒在地面的谷物,或毁了门前那一畦水灵的青菜,或推门而入在房屋后留下些恶作剧般的纪念。所以,乡村的人便筑起了一道篱笆,疏朗敞开,低矮简易,将那些偷偷溜出来在乡村的路上玩耍的鸡鸭,还有呆头呆脑的贪吃的鹅都挡在了院子外。(选自《乡村篱笆》,杨树培)
·炊烟·
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
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选自《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
·河流·
童年最难忘的记忆,是故乡的那条河。
夏天,大家在河中尽情嬉戏。时而鱼翔浅底,时而蛟龙出海,你追我赶,常常流连忘返,哪里还顾得上家长的训斥和老师的告诫。
冬季,除了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更喜欢到一望无际的冰面上打滑跐溜或支冰车。打滑跐溜一般选择有坡度的冰面,从上到下会滑出很远。也有人会坐在爬犁上滑下去。但这些玩法常常为冰车族所不屑。冰车是一种东北地区小朋友特有的自制玩具,又叫单腿驴,结构简单,驱动灵便。蹲在上面,穿行于白茫茫的世界,势若脱兔,冯虚御风,惬意无限。(选自《故乡的河》,李建臣)
·古井 石碾·
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口钟。每一种物件都有着一定的象征义,代表着故乡人善良淳朴的天性和强烈的集体观念。
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
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所以它要昼夜碾动。(选自《故乡眼》,凸凹)
传统村落:用美丽留住认识她的人
住最原始的房屋,过慢节奏的生活,感受最质朴的风土人情,这成了传统村落最迷人的价值。
城子古村(云南·瀘西)
1000多间冬暖夏凉的土掌房,首尾相接,左右相连,将家家户户连为一体。500多年来,几百位村民在这个遗世独立的小村庄里相亲相帮,和睦相处,过着最质朴的彝族生活。
怒江雾里村(云南·丙中洛)
在晨曦中,新的一天缓缓拉开序幕。早饭时间,从田野上的座座小木屋中,飘出了袅袅炊烟,给整座村庄加上了一层自然的柔光滤镜。早出晚归的怒族居民日出日落,年复一年,看着这大峡谷中独家珍藏的田园风光。
龙脊古壮寨(广西·桂林)
龙脊梯田规模罕见,从河谷到山巅,从林边到崖前,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梯田。梯田坐落在高山之中,错落有致,与茂密的原始森林融合在一起。龙脊人民世代劳作,与大自然的一切和谐相处。
福建土楼(福建·漳州)
这些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土楼,是由客家人肩担背挑建造起来的。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承载了多少家族的温暖故事。
木梨硔村(安徽·黄山)
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村庄坐落在山脊上,终日与云海相伴。推开窗就是茫茫云海和悬崖峭壁的山间居所,简直就是一座“云海山村”。
大汖村(山西·盂县)
这是一个建在石头坡上的古村,村民用黄土和碎石建成一栋栋黄色的小平房,顺着山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新型乡村:乡村,换一种方式生长
心系乡土,终究是中国人的本能。每一个乡村的独特个性,都能令今天的人感到惊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设计者,用设计改造乡村的容颜,也用美感和灵性重新唤醒乡村。
杭州富阳东梓关村,在富春江的东岸,历史上是因一条大江、一个码头而兴盛的小村落。村里的古樟树已有八百年树龄。1932年,郁达夫来东梓关居留了一个月,他笔下的《东梓关》,描述了一个悠闲自足、现世安稳的江边村落:“村子里的小路很多,有些是石砌的,有些是黄泥的,只有一条石板砌成的大道,曲折横穿在村里的人家和那池塘的中间,这大约是官道了。”“全村大约也有百数家人家,但那些乡下的居民似乎个个都很熟识似的。”
可是,因水运衰落,加上城市化进程,东梓关村在近几十年里渐渐寥落。
富春江沿岸,从来不缺诗情画意的古村水乡。东梓关村遗留有近百座明清建筑,还有不少历史遗迹和古驿道。传统风貌是村庄最宝贵的资源和灵魂。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当地政府决定外迁居民,并在老村落的南侧进行回迁安置,并委托了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团队经过不下百次的调研,根据村民的诉求,来进行设计。
东梓关村新建成的杭派民居的照片一经公开,就被誉为“最美回迁房”。用现代的抽象线条,来展现传统民居的神韵,依然温婉内敛,简约大气。
为乡村建民居只是个开始。
结语
旧的乡村,落在了记忆里,也许已永远回不去了。只有遗世独立的古村落,依然为人们留存了最美的风景,而新的乡村,正在兴起。
新的乡村,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把城市里的思考带到农村。最先大量涌入乡村的,多是以民宿、旅游、休闲养生等为目的的商业运作。然而,只有真正关注村民的人居环境,才能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让离开的人们再度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