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世程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一味对经济增长发展而忽略了人和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城市开发建设不断对环境景观和质量感受进行强调。共生城市关注的是人和自然内在的联系,让城市回归以人为本。利用共生来给城市带来更加利益,进而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舒适的环境。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公共城市理念的运用,力求给有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共生城市;城市规划;运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2.027
对于共生城市理论来说,其是节约资源能源的城市、循环利用物质的城市以及对生态学基本原则进行遵循的城市[1]。然而,机械城市是通过经济效益为主,低成本排放。共生城市将会高度紧凑和功能混合。在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共生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力求進一步促进城市化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2]。因此,本文在对共生城市理念进行相关概述基础上,从能源、资源的协同集,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的协同,自然、气候和景观协同集三个贩卖概念分析了共生城市的协同集,最后探讨了基于共生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1、共生城市理念的相关概述
共生指的是两类或者多类不一样生物间形成互利的关系,其存在自然界的不同系统当中。共生关系是将资源进行有效利益以及将利益进行最大化。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就好比庞大的生态系统,在构建城市各因素间也含有共生同存、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这些因素不但含有经济制度、社会文化,还存在和城市物质空间直接关系的环境因素。城市环境因素主要含有城市功能、能源、建筑、景观等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对人们在城市生活过程中的宜居度、便捷性。共生城市理念主要是对城市各个因素协同作用进行发掘,进而找到整体的解决方案,让城市的人工复合系统充分对能源、资源进行利用[3]。
2、共生城市的协同集分析
2.1能源、资源的协同集
可再生的能源和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将地热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都在一个建筑物当中实现协同转化的利用,让建筑不但为人类居住空间,还为能源发生集合。当城市的建筑能够和能源进行共生,进而城市将会实现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共生。
当将垃圾回收利用根据对大自然不一样干扰度来进行分类,从传统垃圾填埋到好氧堆肥,将会对资源进行更少的浪费。最后,垃圾将会成为燃料、肥料,成为自然界生态环境当中需要的养分。这种循环利用的方法为人们追求的共生模式。
2.2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的协同
第一,追求土地混合的应用。只有将各种功能分区进行混合布局,让缺少的空间进行高效率的使用,让城市可以紧凑发展,就业、居住进行共生。将就业、居住、各类不一样产业布局进行共生。这类新规划模式将会冲破当前明确分区规划。同时进可以带来立体型的不一样结构混合的单元。这类单元叫做集约式城市综合体。它是在共生理念城市基础上,应用功能混合的大型绿色建筑物。应用这类单元组合的城市是一类共生生态城市,然而需要城市规划和相关模式进行适应。
2.3自然、气候和景观协同集
当将城市内建筑看成是阳,那么园林的绿地就是阴。这类共生观念给我国园林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动力。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基本原则为:许多都来源于对自然进行模仿,力求体现自然美。园林和建筑比较高的融合,相互进行包容,当建筑门台、回廊等向着水体、园林开放的空间。这是我国原料文化的精髓。可再生的能源应用和景观多样化也为匹配共生。城市和四周山水进行协同,进而让人们领会精华。我国城市始终将山水和人们居住环境看成为共荣、共存。
3、基于共生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3.1实行生态修复,自我演化城市生态系统
利用扩大湿地和截污以及提升水动力等方面,让水生态可以恢复在原有自净功能状态,水循环的利用就能够自动得到效果。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强调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空间内,我们要保存城市内自然的斑块,进而在城市规划范围当中存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比较高的因素。新建城市公园绿地也需要利用愿景的规划,来积极的引导人工工程,通过准确手段来带动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这就为我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城市当中小块的绿地、藤本植物是社会生态景观、小气候的改变带来不断的改善,进而让人民群众参加到社区质量方面的主动性。
3.2不断优化过程性的城市景观设计
当地政府要利用详细的绿街建设和规划,比如:改建步行绿道计划,诱发市民从下到上自发性的参与行动。这类共生活动就出现了共生复杂性、城市多样性的途径,不断形成在绿茵当中人们步行的绿色通道。
形成城市空间景观不仅仅是通过规划人员的设计所决定,而后者仅仅提供自发演进的结构。这类设计有助于人和自然、人和植物、人和景观间充分展现互动的关系。对于开放性的景观形成的结局和终极设计完全不同。只有将全部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相互之间存在关联的,进而才可以形成高度繁琐的共生系统。经过相关事实显示:当国家的城镇化率高于一半的时候,也就有了构建魅力城市建设的强烈要求。共生系统的自组织特点和复杂性将会造成城市的生态发展和效益的不断增加。
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的城市规划过程当中,在共生城市的理念基础上,通过人作为中心,关注人和自然联系和社会内部各个生态关系,让城市内部全部元素相互交融到一起,构成了良性的循环,进而完成城市、环境以及资源综合性的效益。本文在对共生城市理念进行相关概述基础上,从能源、资源的协同集,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的协同,自然、气候和景观协同集三个贩卖概念分析了共生城市的协同集,最后探讨了基于共生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进而给有关规划设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储妍,茅明睿.共生城市——共享经济与城市更新的研究与思考[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
[2]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J].国际城市规划,2009(03).
[3]王发曾.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代意义、科学理念和准则[J].地理科学进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