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太阳还未醒来,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万兴乡大湾村诗波家庭农场,年近花甲的张书本已收拾停当准备出发。“该去农户家看看桃树长得怎么样了。他们家比较远,来回要4个小时。我开车去地铁站,再坐地铁去农户家里。”
对张书本来说,这是他一年中数百个忙碌日子中的普通一天。他除了要打理好自己农场的上千亩地外,还为600多亩桃树提供种植技术服务。
今年57岁的张书本种植果树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2016年,龙泉驿农科院的专家邀请了5位种植户到西安学习立柱形桃树的种植技术,打开了他的眼界。“一听说立柱形种植技术亩产上万斤,而我们的亩产只有4000多斤,我二话不说就去了。”
张书本去西安学习了5 天,回到龙泉驿的第二天,他便拔掉了自家果树地里的枇杷树,采用立柱形技术种上桃树苗,第一年种植,第二年就挂果,第四年亩产就达到 8000 余斤。“现在种桃子种出了名堂,有时农科院的专家会和我一起讨论种植技术,还有一些桃子种植的会议会邀请我去分享经验。”
在张书本家的桃园里,有6亩用于实验。“和农科院的专家合作,在这些实验田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在这里实验不同品种的杂交。”此外,张书本还在实验田里探索桃树的新枝换老枝技术,以及观察桃子留树保鲜时间。“老枝干生长到大拇指一样粗时就要剪掉,这时候,新生的枝干就可以挂果子了。”
“张师傅种桃不仅专业,而且也专注,不论严寒酷暑,几乎每天都在与桃树打交道。他善于学习,乐于接受新技术,经常与专家和同行交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陈栋研究员这样评价张书本。
在诗波家庭农场可以发现,这里的垄间距比传统种植方式要宽。张书本说,这样可以满足桃园管理机械化要求,“拖拉机可畅通无阻。”张书本算了笔账,用上农机后,一年每亩地管理成本比原来减少了2/3左右。
带人参观农场时,张书本手里随时拿着一把修枝剪,与大家常用的修枝剪不同,这是一把电动的修枝剪,需要修枝时,只需按开关。“使用这个电动修枝剪,相比从前省力不少。”
电动修枝剪仅是张书本农场众多农机中的一个小“神器”,农场里还有除草机、碎枝机和滴灌系统等。张书本介绍,使用机械化设备之前,每亩桃园每年大约需要40个工,而现在,一亩地每年只需要10个工,“就拿浇水来说,运用全机械化滴灌技术,我这几百亩桃园,一次两小时就搞定了。”
除了种桃子实现了机械化,张书本还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蔬菜粮食。“整地、播种,都是农机来操作,自己没有的机械,就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来实现。而且我的南瓜和玉米都是订单种植。”
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使在山顶,张书本的桃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前来学习参观。
热心的张书本开始为大家提供技术服务。“从种苗到挂果子,有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树枝长得快十天就能长出六寸,长到6寸就要抹芽摘心了,所以我每隔10天左右就要去农户家一次。”张书本说。
在成都双流区花龙门有一个400多亩的果园,用的是开心形种植方式。省农科院专家把张书本推荐给果园主人,该果园主在张书本的桃园参观学习了几次后,果断地请张书本为他做技术指导。张书本建议他把开心形全部改成了立柱形,产量一下就增长了起来。
张书本表示,由于精力有限,他在外面只接了600亩的桃树技术服务。“现在,每100亩的服务费我收2万元。”
懂技术、善经营,也乐于助人,这是张书本,也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崛起的新农人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