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

2021-08-11 03:20孙超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3期
关键词:樊锦诗于敏华夏儿女

孙超

南湖上一只红船,几位共产党的先辈,在此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近些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有着长足的发展,不断在与世界的斡旋、博弈中展现着国家实力。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因为有“你们”,国家更加强盛,国民更加自信。

“君许国一生,还恨一生短。”改革初期,在国家面临西方列强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的艰难时刻,他站了出来,他是于敏,中国氢弹之父。“一句嘱托,许下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世界”,这十六个字是他为国书写的华丽篇章。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向世界呼喊:“中国崛起,无人可挡。”

“留三尺稻香,饱黎民之腹。”他躬耕于试验田之中,心系百姓,为人民谋幸福。袁老在1973年,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

中国不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欺凌的落后国家,曾经民生艰难,鲜有宁日,而今大国崛起,筑梦中华。曾经的“爱国”是扛上钢枪与敌人作战,是不惜头颅,以热血沃中华。而“新时代的爱国”是什么?

我以为新时代的爱国,最重要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华文化融于血脉中,哺育着我们华夏儿女,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是新时代爱国的任务。

《经典咏流传》用新形式让观众看到了现代艺术与古诗文在碰撞中产生的风采。敦煌女儿樊锦诗,用她的坚守,告诉我们何为传承。梅花三弄,川剧变脸,苏州评弹……中华文化如此多姿,又何忍断之,弃之,污之,毁之,使其黯然失色?

新时代爱国又是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冯练用一辈子守着革命烈士的墓,有人说:“尘归尘,土归土,活生生的人为什么要守一个个冷冰冰的墓碑呢?”他说他守护的不是800座冰冷的墓碑,这是800位为革命牺牲的英烈,这是800个家庭对团聚的寄托。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微光增辉明。将小我融入大我,用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为祖国增辉。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复兴,我们青年义不容辞。虽然中国早已变得强盛,但仍面临着许多忧患,我们看在眼里,更应记在心中,积极投身于科研行业,为祖国的发展推波助澜。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

点评

本文先以對偶句来议论点题,既凸显文章的文采,同时又增强了文章凌厉的气势,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随后列举于敏、袁隆平等事例论证了当今华夏儿女在国家艰难时刻如何从容应对的观点,进而过渡到“新时代的爱国是什么”的话题,再以节目《经典咏流传》、敦煌女儿樊锦诗、冯练等事例进一步阐述。最后,给时代青年提出希望,期待青年积极投身于科研行业,为祖国的发展推波助澜,并在结尾回应开头,使结构浑然一体。本文突出的特点:运用名言佳句佐证观点,既能警醒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也能让文章充满文学色彩。

(点评教师 李显涛)

猜你喜欢
樊锦诗于敏华夏儿女
Yu Min: Father of China’s Hydrogen Bomb于敏
隐姓埋名的于敏
心归处,是敦煌——关于樊锦诗的作文素材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中国梦,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