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2021-08-11 02:26李艳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李艳玲

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一项主要趋势就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把道德法治知识寄托于游戏中,且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对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予以培养。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要论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重点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为大家提供有效参考,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开展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中学、高中以及大学期间的相关课程教学。虽然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教育管理可塑性,但认知接受能力却不高,因而相较于其它阶段的在校学生,小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学习上存在显著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还未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可以说在人生观念、德育观念的形成上还一片空白,而这就将教师引导性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给凸显了出来。

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生活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地,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因为这一课程涉及到社会知识、道德规范以及生活常识等内容,而这些均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也就让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比其它课程更为突出。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課程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予以优化,对学生实施生活化教学,在促进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

课标中关于生活性的介绍。课标中介绍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正如课标中介绍的这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儿童的生活为课程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二、生活性对于学生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件本身是具体形象的,是学生熟悉的、常见的,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适合学生学习。以四通八达的交通为例,课前的儿歌导入,儿歌中介绍了具体形象的交通工具,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给出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他们的有意注意,更利于学习活动的进行。正是如此,低年级的教材以生活情境为主线,知识学习贯穿其中,并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通过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优势,最终让孩子们帮老师一家选择合适的旅游路线,学以致用才能促进学习。

三、在实际课堂中以生活性贯穿教学过程

以四通八达的交通为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如:让学生介绍一次难忘的乘坐某种交通工具的经历。这是基于学生丰富多样的出行经历,通过自己的描述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的特点,感受不同的交通方式带来的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介绍能引发其他人的共鸣,因为这些出行经历都是大家有过的或者能想象到的。畅所欲言介绍完自己一次难忘的乘坐某种交通工具的经历,我又相机出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特点。从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即使说不出来,别人说时也能引发他的思考。

1.营造生活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需将生活教育的理论融入教学活动中,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前,需明确生活教育理论的各项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便于将生活元素渗入课堂教学中,进而顺利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立足于生活对知识进行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2.模拟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需要实用性很强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引导,也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规则意识。教师在讲这些内容时,可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部分特定场景或情境予以模拟,把生活背景搬到课堂上,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体现有更深刻的感受。借助这样的方式会将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更好地调动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形成更加丰富的学习感受,并将部分课堂活动或学习实践任务结合起来,在第一时间对所学知识予以应用。

3.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教师应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做进一步加强,可将教学主题或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这些内容,如此相较于单纯的文字描述往往会带给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感受,也会起到更明显的启发效果。教材中大多数内容的生活化色彩均非常明显,为此,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生活化教学场景的创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走进学生的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学习资源。

课程的生活性特征是由学习对象决定的,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设计课程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教学设计应紧扣学生的生活环境,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正迁移引导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资料是学生的,获得的成长是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这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更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我们要合理利用教材使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都会提前为某节课的学生准备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探索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予以不断丰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