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言
作为海洋资源大县,如东的海岸线长度和滩涂面积均占全省1/9,打造向海发展先导区既是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重大利好,也是考验使命担当的重要课题、重要任务。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如东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持续深耕海洋经济,更深层次释放资源优势、更高标准打造载体平台、更大力度保护海洋生态,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努力打造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
建设“美丽如东”,打造沿海生态风光带
生态是大自然对如东最好的馈赠,也是如东最宝贵的家底。近年来,如东扎实开展“清水绿岸”提质行动,国省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十四五”期间,如东将牢固树立“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提升生态质量、更高标准塑造生态景观,努力将“美丽如东”打造成全省沿海风光带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治污添绿。聚焦水环境质量改善,系统推进新一轮“清水绿岸”提质行动,全面实施区域治水工程,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和有效运行,深入实施河长制、断面长制,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管护机制,努力实现水岸整洁、水景优美。高起点系统性规划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深入开展海岸带绿化、滨海湿地保护和生态走廊建设,打造可观可感、独具特色的沿海生态景观带。扎实推进大气治理重点工程,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质量保持省市前列。
强化规划引领,实现串珠成链。以沿海景观带各重要节点和海堤堤顶路的全线贯通为抓手,以通行顺畅、符合防洪标准为基本要求,以打造高标准特色示范段为更高追求,将海岸沿线景、产、镇、村系统串联,充分展示不同板块、不同节点、不同形象,最终形成集防洪体系、道路体系、景观体系及服务体系为一体的海堤景观路。注重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让农村人居环境更美、乡村农旅产业更旺、农民增收路径更宽,将沿海村居建设成为沿海生态风光带的腹地支撑。
注重文旅融合,放大“如东”元素。深度挖掘和利用如东资源禀赋价值,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和传播如东地方特色文化。高质量建设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农业体验园、特色民宿等文旅融合产品。加快建设栟茶—小洋口连线景观廊道、洋口港—刘埠景观廊道、范公堤漫游廊道等特色风景廊道,打造如东沿海旅游一号公路,串联沿海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专线。全力提升如东沿海风光的辨识度和吸引力,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沿海生态风光带。
凸显品质特色,打造滨海风貌城镇带
随着如东综合实力的逐步攀升,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镇域特色日益鲜明,综合面貌焕然一新。“十四五”期间,如东将立足县、镇、村的不同功能定位,以高品质、创特色为追求,积极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沿海城乡集群,共同串起独具如东特色的滨海风貌城镇带。
打造更高能级的中心城区。按照集约紧凑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县城老城区更新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稳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精心塑造城市风貌,彰显“水”“绿”特色,谋划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新型城市会客厅,确保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生态园林城市。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的重心向社区下沉,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让城市更加安定和谐、井然有序。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加速中心城区人口导入,不断提升城市活力。
构建更具特色的城镇体系。继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动重点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发展格局。用足用好沿海重点镇的滨海特色资源,不断完善商业、教育、医疗等功能,积极推进产城融合、产业集聚,通过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以洋口港、洋口镇为主体的独具滨海特色的城镇组团。加快重点中心镇特色化、规模化产业集群培育建设,有序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强化核心片区规划设计,增强城镇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美丽特色小城镇。深入挖掘一般乡镇特色产业、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把环境提升、功能完善作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良环境。
形成更有品质的乡村集群。坚持典型引路,以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为抓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标准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力培育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服务业态,努力形成现代、生态、高效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产业经济特色村。加强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依法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打造一批具有南黄海田园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護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打造一批生态和文化特色村。
做优做强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自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如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压舱石”,成功落户金光、桐昆、LNG能源岛等6个百亿元级重特大项目,形成了以绿色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智能通信及电网装备制造等为主体的沿海特色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如东将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持续突破重大项目,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集高端发展要素。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坚持人才优先,提档升级“扶海英才”计划,汇聚一批沿海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加强科创企业导入和培育,集群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高水平建设科技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双创”平台和生命安防、海上风电、高分子材料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确保到“十四五”期末,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南通前列。
夯实重大项目支撑,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招商,高水平举办海洽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全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层次高、产出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挂钩联系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深入研究项目推进中的“卡脖子”环节,全力破解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产业人才等各类要素制约,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强化序时意识,全力以赴抓签约、促开工,抓推进、保进度,确保重大项目以最短周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沿海发展能级。持续放大实体经济优势,聚焦风电装备制造、新型植保、智能通信及电网装备等九大特色产业,健全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产业链重大事项和发展难题,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鼓励企业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确保企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大力实施“壮企强企”工程,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拉长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集聚区、科技商务集聚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打造一批10亿元级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农业品牌,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者单位:中共如东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