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1-08-11 00:23张明马永春
群众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设区普查

张明 马永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7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了丰硕的人口基础数据,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我国人口发展进入重要转折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自2020年起,按照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江苏各地各有关部门、广大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的共同努力下,高质量完成了普查机构组建、“两员”选聘、业务培训、区域划分、户口整顿、普查摸底、入户登记、比对复查、编码汇总等主要工作,普查结果全面呈现了江苏十年来的人口总量、结构特征、变化趋势情况。

科学普查确保数据精准全面

高质量开展好人口普查,有助于全面摸清我省人口家底,准确把握人口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

技术手段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普查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及应用,普查方式较以往有了极大地改善和创新。首次全面采用了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采集,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首次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比对核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数据处理,利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首次对所有普查人员,包括普查机构人员、在一线担当调查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实行线上集中统一管理,全力提高数据质量。

全程质量管理是普查数据高质量的重要保障。第一,坚持依法普查这个根本原则。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按照普查方案严谨扎实地组织实施。各地逐级逐层、分类分批对近50万普查人员开展了职业道德、普查方案、法律法规、调查技能等多方面培训,着力增强普查人员的法律意识,所有“两员”都签订了保密承诺书。针对首次采集公民身份号码的实际,加大宣传引导,消除思想顾虑。第二,坚持全程管控这个重要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确保各环节数据可核查、可追溯、可问责。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第三,坚持各部门资料统筹这个工作机制。公安、卫健、民政、电力、电信等部门根据普查需要,加大了部门行政资料的提供力度,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包括服刑人员等特定人群,也在教育、公安、司法、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的支持下得到全面登记。第四,坚持比对核查这个精准方法。充分利用卫生健康、民政、公安等部门资料,以及电力大数据,对现有人口、户籍人口、出生和死亡人口、空户等主要指标进行比对核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组织开展的事后质量抽查表明,我省登记结果准确可靠。

江苏人口发展呈现新亮点

近十年来,江苏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常住人口总量增加到8474.8万人,经济增长动力强,人口集聚程度高,高质量发展推进有力的特征越发显著。突出表现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城镇化进程方面,城镇化率居全国各省区第2位;人口集聚方面,人口增量居全国第3位;劳动力供给方面,劳动力资源总量居全国第4位;人口素质方面,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居全国第5位。

一是发展质量“稳”,人均GDP保持各省區首位。2020年,全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4位,比上次普查上升了1位,GDP总量连续跨越六个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10.27万亿元,人均GDP达12.13万元,连续12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城镇化进程“快”,城镇化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二,与2010年相比上升13.22个百分点。在2010年我省城镇化率超过60%后,再次实现13个百分点以上的较快提升,表明全省各地城镇的人口承载力、集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人口集聚“强”,人口增长继续处于前列。2000年至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427.7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6%;2010年至2020年增加608.7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5%。两者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多增加18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提高0.19个百分点,人口总量和增量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全省人口增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三。

四是劳动人口“多”,劳动力资源总量依然充足。2020年全省15—59岁人口为5335.07万人,虽比2010年减少了250.21万人,但仍保持在5000万以上的规模,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四位。数量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一方面为经济增长行稳致远提供了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扩大就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五是人口素质“高”,人口质量明显提升。随着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的推进,全省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820人上升为18663人,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五位。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2年上升至10.21年,文盲率由3.79%下降为2.61%。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我省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各地域人口发展态势

一是人口分布发生变化。此次普查,全省13个设区市(含县市区)中,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是苏州(1274.83万人),在900万至1000万人之间的是南京(931.47万人)、徐州(908.38万人),在500万至800万人之间的是南通(772.66万人)、无锡(746.21万人)、盐城(670.96万人)、常州(527.81万人),在400万至500万人之间的是宿迁(498.62万人)、连云港(459.94万人)、扬州(455.98万人)、淮安(455.62万人)、泰州(451.28万人),人口少于400万人的是镇江(321.04万人)。与2010年相比,有10个设区市人口增加,除了苏南五市以外,还有徐州、南通、扬州、连云港、宿迁五市。

其中,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四市常住人口在全省的比重,从上次普查的37.41%上升到41.04%,其余各市人口所占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各市人口总量排位发生变化。苏州、南京、徐州保持在全省各市人口总量的前三位。各设区市人口总量排位有所变化,居全省前五位的,由上次普查的苏州、徐州、南京、南通、盐城,转变为苏州、南京、徐州、南通、无锡。南京总人口超过了徐州,无锡进入前五。

二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2020年江苏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21.84%,比2010年上升5.8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6.2%,上升5.32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4%即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13个设区市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只有3个设区市(南京、苏州、宿迁)没有超过14%;其余设区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都超过14%,其中,南通和泰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超过21%。相應的,15—59岁人口的比重略低。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设区市有4个(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另有2市在60%—65%之间。

三是人口继续快速向城镇区域集中。13个设区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是南京86.8%,最低的是连云港61.52%。其中,城镇化率超过80%的,分别是南京、无锡、苏州;在70%至80%之间的,分别是镇江、常州、扬州、南通。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从2010年的70.3%、56%、51.5%上升到2020年的82.3%、70%、64.1%,分别上升了12、14、12.6个百分点。可见,全省区域城镇化水平在快速提升的同时,各地差异进一步缩小。

四是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都超过了9年。13个设区市中,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的有6个,分别是南京、无锡、常州、苏州、连云港、镇江。南京最高,达到11.76年,也是唯一超过11年的设区市。其余各市均在9—10年之间。

江苏人口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压力

我省人口发展既有突出的优势,也面临一些潜在压力。规模庞大的、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人群,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由于人口再生产惯性作用的影响,江苏人口结构性问题越发突出,主要表现在老龄人口数量大比例高、劳动年龄人口和出生人口呈现减少趋势。从规律看,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在短时期内尚不能得到明显缓解。

一是劳动力素质较高,未来仍有提高的可能和空间。从总量上看,我省劳动力人口规模仍然较大。2020年,江苏15—59岁人口为5335.07万人,依然保持在5000万人以上的规模。在当前人口发展的态势下,不考虑省际迁移的因素,这个体量的劳动力人口规模至少能保持10年。从质量上看,全省人口素质显著提高。202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10820人大幅上升至18663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1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仍有较大提高空间),比2010年提高0.89年,表明我省正由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劳动力人口规模较大、人口素质较快提升,为我省通过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十年间,江苏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1.14倍。如今,江苏基础教育强、职业教育发展成就显著,“双一流”建设成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类型布局更加合理。这对未来江苏劳动力素质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提供了可能。

二是人口老龄化将持续深化,挑战与机遇并存。人口老龄化会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上世纪90年代,江苏人口年龄结构开始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到新世纪初,江苏人口年龄结构已成为老年型。2020年江苏老龄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一是老年人口体量大。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82年为335.67万人,1990年增加到455.28万人,2000年为645.84万人,2010年进一步增加到855.86万人,2020年达到1372.65万人。从增加的过程来看,幅度在不断上涨。1982年至1990年平均每年增加14.95万人,1990年至2000年平均每年增加19.06万人,2000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增加21万人,2010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增加51.68万人。二是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但差异缩小。2020年江苏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21.84%,比2010年上升5.8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1个百分点(2010年高2.67个百分点)。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居全国第六位,相比2010年,位次后移三位。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上升5.3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69个百分点(2010年高1.96个百分点)。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居全国第五位,相比2010年,位次后移二位。三是老年人口将会持续增加。随着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60后”群体步入退休年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未来10年我省老年人口年均增值将维持在50万人以上。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设区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人口普查学问多
论地方立法技术*——基于广东省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分析
撤县设区后新建区“村改居”策略研究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监督路径
人口普查由谁首创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