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中,德育位于五育之首,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时应该以德育为基本出发点,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简单分析了德育在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意义,并探究了德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发展的教育作用,希望可以为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道德作为人们开展活动的重要准则,而法律是国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的硬性准则。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加强思想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学生思想觉悟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肩负着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必须要引起对道德与法制的高度重视,作为教师,也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而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浅析德育在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1.满足社会市场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对而言,具有丰富学识和强大能力,但是思想道德品质低下的人,更容易对于社会产生严重危害。从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明显提升了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这时需要更加重视德育教育,促使人才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相匹配。通过“社会化”概念可知,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产生贡献的人。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保证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并可以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思想,进而满足新时代社会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五千年思想精华
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明逐渐走向全世界,有更多的人愿意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但是,由于受到其他国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国内年轻一代逐渐遗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五千年的思想精华,导致许多年轻人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想法,难以深入体会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美德和思想文化的精髓。一个不具备强烈民族认同感的国家,将无法在世界中占据一席之位。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十分重要。初中教师通过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和品德的魅力,进而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五千年文明奠定基础,强化中国在世界屹立不倒的地位。
二、探究德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发展的教育作用
1.初中教师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潜移默化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所以初中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有教师端正自己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阶段,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素养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充实自身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修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和思想素质,为学生做好表率。
2.初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渗透德育教育,拓宽学生的法律视野
许多初中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是枯燥无聊的,难以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是由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教性,教育教学内容偏向理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导致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收获甚微。针对此类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调整自身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展示直观的教学案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还能够阐明更多知识点,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例如,教师向学生讲授《走进法治天地》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播放法治相关节目,让学生简单了解法律案例以后,结合自己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将更多的德育知识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本理论知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初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德育的理解
初中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德育教育更好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教师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情景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导向,并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创设教育教学情景。通过列举一些可以调动学生情感的案例,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一步发挥情景创设辅助效果,促使德育教育拥有更大的渗透空间。例如,初中教师讲解《什么是友谊》时,可以请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好朋友,聊聊自己对友谊的认知,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友谊故事等,学生在互相交流和探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品德教育。
4.初中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落实德育教育,触动学生的心灵
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时,只有找到准确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切入点,才能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只有理解并接受教师传达的价值观念,德育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渗透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轻松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在时间活动中进行感悟和体会。并且,学生参与集体社会实践活动时,处于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中,可以帮助对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产生独特的见解,进而完成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塑造。并且,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学生传授正面知识,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有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需要注意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合理设计道德与法治实践课程的形式,进而保证德育教育具有更大的实施空间。例如,进行《关爱他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孤儿院,为小朋友讲故事、包饺子等,让学生感知自己的社会责任,体会帮助他人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丰富原本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内容的含义,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点,并且,学生能够在充满德育教育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所以社会实践活动是值得初中教师提倡的课程教学方法。
三、探讨德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相关实践
1.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自身的道德建设,只有不断地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严于律己,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们的表率,进而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充实自我,加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进一步提升,同时要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涵养,以及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对自己进行全面的武装,进而使得自身的文化气质以及思想素质得到整体的提升。
2.不断地将现实生活渗透到德育教学中
德育教学要贯彻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于德育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禁止使用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育,避免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抵触的情绪与心理。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利用身边的小事情向学生进行说明,从而充分调动学习对德育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什么才是友谊”的内容时,可以及时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的结合实际生活,从而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讲述在生活中发生的关于友谊的故事,进而使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德育教育内涵。
结语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是教师要想顺利完成育人的工作,就必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存。“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尤其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初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针对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道德水平和思想修养,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并且,教师还应该改善自身教育教学方式,将德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初中教师必须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让学生懂得更多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进一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2]郑翔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亚太教育,2019(8):26.
[3]张亚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80.
[4]马凯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4):165.
[5]王瑛.整合融通,重建美好德育生活: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8(3):46-49.
[6]沈晓敏.堅守德育课程改革初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基本理念研析[J].中小学德育,2018(2):5-9.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