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绿道景观的总体规划为例,参考巴黎绿荫步道,讨论根据城市特点规划和设计绿色道路的方法。在规划和设计城市绿色道路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城市的文化特征,进行绿色道路的建设,实现绿色道路的多功能发展。
关键词:绿色道路;绿道规划;城市文化特色;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1 城市特色与绿道建设
绿道是城市开放式公共空间中绿色植物的良好组合与应用[1]。一般来说,绿道主要由5个系统组成:绿色走廊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交通连接系统、维护系统和标识系统[2]。巴黎的空间特征在将其与城市的自然、工业历史和文化遗址联系起来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3],通过规划和建设绿色空间,城市与废弃铁路轨道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有效促进了城市文化元素的形成[4]。
在欧洲发达国家,绿道的建设经历了理论介绍、建设探索、施工实践和全面推广4个阶段,绿道的规划设计已经从规划设计一条简单的公路发展到了一条全方位的绿化道路[5]。目前,不同城市的绿色道路规划和建设都开始利用地方特色展现城市的美丽[6]。
2 案例分析——巴黎绿荫步道
2.1 巴黎绿荫步道概述
巴黎绿道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旧铁道变成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的项目[7],它对其他国家工业遗址改造产生了直接影响,如纽约高线公园等。巴黎绿道的影响力并不比纽约高线公园逊色。
巴黎绿道位于第十二区,从奥佩拉巴士底广场的东侧一直延伸到巴黎大街东侧的文森绿地[8],它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空间形式,包括高架桥、广场、隧道和城市地面交叉[9](如图1)。
2.2 把握巴黎城市文化特点,进行绿道建设
始建于1858年的巴黎-文森特铁路是绿色步道的基础,随着巴士底火车站的启用,该线路于1859年投入使用[10]。1892年,这条铁路线被扩展到全长54公里,由德里耶承建的巴士底站是巴黎铁路的终点站。在建设初期,这条铁路主要给聚集在工厂的工人提供客运服务,并为巴黎下层阶级周日前往马恩河边的舞厅放松身心提供条件[11]。同时,该铁路线还发挥着夜间货运功能,可以为巴黎提供必要材料并将其运输到巴黎的所有地区[12]。
在这样一个被旧铁路和旧环城公路包围的地区,有两个相对集中的公共空间,分别是被改造过的旧货运场和查尔斯广场[13]。在高密度的巴黎,集中的开放空间弥足珍贵,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周围的城市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功能。
设计强调自然的原始趣味,同时又融入了铁路元素,种植了不同的乔木,在炎炎夏日中投下了厚重的绿荫,避免了巴洛克浮华的风格[14](如图2)。狭小空间对周围的人也非常有吸引力,热闹且富有生机。
2.3 重文化传承,开发多样绿道功能
艺术高架桥是帕特里克·伯格设计的,全长1.4公里,共有71个拱门[15](如图3)。艺术高架桥所在的道美尼尔林荫大道及圣安东尼郊区北侧是巴黎传统手工艺区,近代以来逐渐成为平民聚居地,出于这个原因,巴黎市政府在多方面考虑后决定进行保护性改造,在南部里昂火车站附近和河岸上规划建造了新的居民定居点[16]。
与第一段不同,勒伊-比克布斯和环城大道的前两个部分显得默默无闻,但若是走近它,则可以通过它简单而质朴的景观看到原始隧道的历史沧桑[17]。原始隧道的长度约为1.6公里,在当时,填满该隧道是一个庞大而昂贵的项目。因此,巴黎城市规划学院(APUR)采取了总体打通的办法,使隧道能够接收更多的阳光[18]。设计过程中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生长植物如金银花、菩提树、樱桃、柳树等,同时,沿着前两条路径,隧道被分为行人专用道和自行车道[19]。人行横道位于受光侧,座位位于倾斜的斜坡上,连接地下层和公共健身器材的楼梯(在巴黎很少见)以及柔软的沙石地板。
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师展示了原有铁路遗址的价值,告诉了人们该地区的自然地形和演变的历史。
3 基于城市文化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主要思路与方法
3.1 绿道选线
绿色道路建设中绿道路线的选择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反映了绿色道路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城市的特征[20]。精心挑选的绿道应与城市生态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应融合城市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綠色道路建设需要确定适当方向的绿色道路(如河流、生态走廊等),以弄清绿色道路的可行区域[21];需要确定城市特征,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绿植、文化景观和城市特色,了解这些特定的城市要素并将其融入绿色道路建设中,根据城市的特点分配绿植,进行城市公共设施[22];需要从土地使用、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和娱乐需求方面了解当地城市居民的人文特征、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并将其转化为设计语言[23]。最终基于以上分析规划区域内绿道的总体布局。
3.2 绿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原则
第一,适应当地条件并确定具体细节的原则。要通过构造物和景观环境反映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和文化特征,实现多者的融合,实现绿色道路、生态和环境的有机统一。巴黎绿荫步道利用废弃的设施改造城市生态环境,将旧铁轨改造成自然田园式花园,增加了清洁的空间[24]。
第二,分级设置、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三,结合现状和区域协调原则。城市绿道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例如,在市区内结合绿道沿线的公园和广场,在郊外则结合风景名胜等开发场所建设的景点和森林公园[25]。绿道建设可以辅助绿色高速公路区域的开发,强调综合功能的改进,多功能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科普、教育,文化传播和其他活动的开展[26]。
3.3 绿道多功能开发
绿道是一项系统的城市景观工程,集人类生活、环境、生态、经济于一体,具有多种功能[27],如改善环境、保障市民娱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和教育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等[28]。只有当绿色步道完全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自然底蕴中,才能更好地展示城市的文化特征,推动多功能城市景观的发展,确保城市绿色空间的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29]。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巴黎绿荫步道和国内优秀案例的分析,得出了将绿道建设与城市特色有机结合,可以促进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结论。因此,城市绿色道路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城市文化特色,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维护区域环境安全,增强城市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其良,殷思婷.论公共艺术作品和当地文化的有机结合[J].艺术科技,2020,33(23):174-175.
[2] 廖海橦,徐昊,王夕倩.废弃火车站复兴计划——南京下关火车主题公园创新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8-79,82.
[3] 巨夏楠,朱一.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6-177.
[4] 王磊,周杨静,张旭豪.新文创思想下南京城市IP构建的探讨[J].艺海,2020(10):100-101.
[5] 张晓晶,吴冬蕾.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8-79.
[6]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7]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9-90.
[8]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9]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8-89.
[10] 刘婷,何佳.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品牌设计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86-87,98.
[11]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12] 熊瑶,严妍,张秀.生态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13]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14] 黄晨玥.浅谈彼得·沃克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0-101.
[15] 杨婧熙,丁山.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2-93.
[16] 路丹丹,黄滢.传统村落人居生态景观改善策略研究——以苏州吴中区东山、西山风景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5-106,112.
[17]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18]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9] 湛磊,高静怡.涂鸦艺术在当代城市环境中的视觉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0-101.
[20] 沈乐.浅析景观植物造景配置——以情侣园之牡丹岛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6-107.
[21] 钱志伟,吴冬蕾.浅谈南京民宿中植物景观的选择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86-87.
[22] 巨夏楠,朱一.再生材料在公共藝术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6-177.
[23] 陆卓武.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20(11):162-163.
[24] 庄佳.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艺海,2020(11):104-105.
[25] 韦庭晖,杨杰.文化性旅游景区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以无锡灵山+台湾佛光山为例[J].艺海,2020(11):152-153.
[26] 钱志伟,吴冬蕾.浅谈南京民宿中植物景观的选择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86-87.
[27] 石宇琳,曹磊.以艺术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芝加哥千禧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4-85.
[28] 熊瑶,严妍.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的江南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研究——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01):219-226.
[29] 张知祺,耿植荣.镇江“城市山林”景观设计的运用——以南山绿道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181-182.
作者简介:葛睿(1999-)男,江苏宿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傅伟伦(1991—),男,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数字景观、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