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平
[摘 要]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国际竞争挑战与合作机遇并存。受规模、资源等因素的约束,中小企业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合作困难重重。为助力中小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参与国际合作,构建完善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极为必要。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072
1 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技术转移是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捷径。
国外早已掀起了对国际技术转移及服务体系研究的热潮,主要研究观点包含:技术转移全球化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技术合作,同时扩大产品规模和市场国际化,尤其有益于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此外,Rebecca Harding(2002)研究了全球化大环境下德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有效性,以及服务体系的有效构成,论证了服务体系内部结构的竞争与合作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作用。
国内对国际技术转移及服务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逐步进入正轨。陈安国等人(2002)认为当代国际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生态环境等各个层面,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国际技术转移时不能顾此失彼,必须从总体上来考虑国际技术转移。李应博等(2007)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和作用表现,提出了整合国际创新要素、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我国创新文化等促进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的建议。蔡声霞、高红梅(2008)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模式分为以市场为媒介的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和非市场媒介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提出非市场媒介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正表现出优势。徐小丽(2012)研究总结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典型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并进行了趋势分析,提出企业并购、研发中心转移、知识产权经营、技术国际化等国际技术转移趋势。任虎、袁静(2018)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应针对不同国家、文化、宗教信仰的合作方树立“共同但区别”的灵活应变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
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与制约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力量,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重要推手。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优势地位,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超90%,上缴税收额近50%,GDP占60%,技术创新贡献率達70%,提供近80%的就业岗位。只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才能真正使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际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因素,主要包含规模小、国际市场信息不畅、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持续研发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技术积累不足、创新资源有限、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对国际市场缺乏敏感度等内部因素,以及政策支持环境、外部协作网络、市场融资环境等外部因素、缺乏专业复合型人才,以及缺少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往往为了降低研发成本、迅速提升研发能力时才会通过国际技术转移手段取得外围的优势补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更是受到了严重冲击和影响。
3 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模式分类
(1)直接转移及产业化延伸。将现有技术直接转让,或对核心技术二次开发,在落地企业实现产业化或产业化延伸。
(2)按需转移的定向协作服务。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在专业鉴别和判断后,与国外技术供给信息进行对接。
(3)联合研发。即联合企业、专家和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共同推动先进技术落地,助力技术产业化。
(4)自主经营。选择适应性孵化基地,建立实体企业,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经营。
4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不足
(1)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不够精准和完整。我国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起步较晚,服务体系的运作经验不足,缺乏专业人才梳理、评估和分辨收集到的技术供给和技术需求信息,难以主动开展可能的技术对接。需求导向失衡,以供给导向为主的技术转移体制与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不相符。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更偏向前端的技术对接,不够注重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其他延伸环节的服务。
(2)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模式较传统、服务效果不佳。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主流的发展背景下,技术转移服务模式相对传统、不够“云”化。虽然国际技术转移线上服务平台逐步崛起,积累了一些信息资源,但相对于大数据而言,有效信息资源仍比较有限。
(3)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客观制约因素,在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屡遭挫折。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国际市场信息不畅、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持续研发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也较低等客观限制因素,同时又缺乏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及国际贸易法则、富有管理经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在国际竞争中难以赢得优势地位。
5 对策与建议
技术转移是我国中小企业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捷径。为助力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拟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一体化服务。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一方面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以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难题对接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中心专家库资源,筛选评估有效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实现精准对接。在技术转移、技术评估、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形成集法律、政策、技术、人才、信息、金融等要素为一体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生态体系。
(2)优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方式,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积极拓宽科技融资渠道,加大国际技术转移的资金支持宽度和力度。建立国际技术转移重点国别、优先领域、前沿技术的经费支持机制,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双边产业研发合作资助计划,为优秀项目转移转化提供国际资金支持,发挥国际资本的最大效力。
(3)培养高层次专业型人才队伍。一是邀请专业机构和专家定期定向地培训培养技术转移人才;二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配备好的教材和好的课程;三要鼓励科技人员从事国际技术转移工作,在实践中转型为技术人才。
(4)发挥国际技术转移中介的重要角色作用。一要加强国别研究,立足企业需求,推动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对口落地。二要收集、评估海外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促进海外先进技术成果在国内实现产业化。三要围绕跨国技术转移业务策划和组织相关的境内外技术交流、研讨和展览等活动。四要打造全球跨国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和业务支持平台,开展与全球知名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五要做好项目对接、技术评估、知识产权等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参与中外政府间产业研发合作计划。六要融合产学研政一体化,扮演好纽带、桥梁的角色。
(5)构建国际技术转移网络协同平台,畅通国际技术转移合作通道,实现信息供求精准对接。一是构建集信息标准、信息发布、信息审核、信息跟踪等为一体的国际科技信息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科技信息服务的适用性和实效性,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二是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形成连接国内和国外的科技主管部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跨国公司等多部门的国际技术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发布国际科技合作政策、技术、科技成果及市场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三是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渠道,整合、评估用户反馈体验,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提高线上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实效。
(6)建立科学完善的国际技术转移评價体系。一要加强对国际技术转移规律的认识,在评价中充分反映国际技术转移形式多样化、环节多重样、链条全覆盖等特征。二要完善评价指标,与国际指标相衔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三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分析和评价国际技术转移相关数据,建立高效精准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SLAVO 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policy: from “contract bargaining” to “sourcing”[J].Technovation, 1999(19):433-444.
[2]JAI-BEOM,K JAI-JUNE,K Reput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panes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prations in korea[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0(9):613-624.
[3]REBECCA H.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german technology transfer[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2(5):470-485.
[4]陈安国,周立,何建坤.多学科视野中的当代国际技术转移[J].中国软科学,2002(7):74-80.
[5]李应博,周立,何建坤.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倡议作用[J].中国软科学,2007(4):134-139.
[6]蔡声霞,高红梅.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152-155.
[7]徐小丽. 典型国家(地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模式及趋势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26):22-24.
[8]任虎,袁静.“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技术转移机制创新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8(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