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现状及改善

2021-08-11 15:49焦冰武旖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培训内容

焦冰 武旖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也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基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发挥“三通两平台”功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加快信息时代教育变革,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代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培训内容、培训标准和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构建“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这些都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方向。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究现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通过在知网查找篇名包含“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文献,从检索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共有54篇相关文献。其中,硕士论文 18篇,期刊论文36篇。吴其军等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进行了研究,从培训现状、模式、内容和评价体系等几方面展开,最后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另外,贾柠闯等对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培训方式到培训理念,再到培训设备共三个角度对培训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未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方桢瀚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培训的一些策略。吴刚等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围绕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方法、过程和路径等,通过以研促培、以研促用来提升培训质量。崔萌等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所处的现状开始分析,对能力培训的方式从时间上和培训内容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划分;提出培训中存在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步调不统一、培训时间过长、培训设备受限、培训交互过程单一、培训与教学应用场景分离等问题,最后认为移动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并给出了移动学习对策。

以上研究从不同方面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分别进行了阐述,也针对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然而,目前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面依然存在被培训者应用意识不强、教师所在单位对培训的激励机制不足、培训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问题分析

1.应用意识不强,激励机制不到位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地域及学校间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很多偏远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较为淡薄,导致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极不平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对应用能力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培训都缺乏领导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些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味追求升学率,将信息技术视为走过场。

诚然,学习新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改变教学实践过程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应用新技术要求改变教师的长期教学习惯,学校领导和主管单位在培训前、中、后的激励机制也要到位。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除了培训过程中严格要求教师,并未指定保障和激励机制,在职位、职称、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都需要落实到位,否则,难以形成人人学技能的良好氛围。

2.培训内容和方式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培训采用规范化培训流程,以统一的内容和方式全面实施,已难以满足广大教师日益增长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的教师,对应用技术能力提升的需求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在于城乡、区域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软硬件平台搭建的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有针对性地合理设计、分类设计,才能提高培训的实效。

3.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培训机构对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培训结束了,不论学习结果如何都会颁发结业证书和教育培训学分。考核和评价受训者的方式主要还是培训结束后的考核为主,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全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目前还不完善,评价往往集中在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对培训后续的再监督再指导,以及培训后的周期性考核和认证都不完善,需要不断总结。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术能力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应用意识,落实激励机制

做好调研,落实责任。在开展培训之前,培训者和上级主管部门要首先做好调研并召开培训动员会,“校长—培训者—教师”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会上,邀请专家详细解读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教学活动的操作方法,以加强骨干教师思想引领,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认识,为下阶段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领导和培训单位要切实健全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评定。对于考核优良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能够将培训、学习和教学三者进行有效结合的教师要给予重用,促进良性循环。为保证激励机制的有效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建立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平时抽查的方式保障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得以落实。

2.构建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体系

培训内容要充分结合教师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加强内容分层,充分考虑城乡、学科、学历、年龄等的差异性,在培训方式上灵活多变,大胆创新技术手段完善培训形式。因此,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理论和实践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在理论培训方面,首先是教学设计理念与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以及教与学之间的理论。在实践培训方面,则应注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课件的灵活运用,共享网络平台的应用,交互式白板的操作技巧、数字化资源的加工及计算机处理。

(3)构建自选培训内容菜单

自选式培训菜单邀请培训专家团队来设计不同层次(比如新手型、成熟型和专家型)、不同学科(人文社科、理工科、艺术体育类)的培训内容模块,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培训模块。培训内容近似的成员组成一个兴趣小组集中接受培训。待培训结束后,经过考核认证授予结业证书,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学习更高难度的培训内容。

(4)构建多元化培训方式

要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效果,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元地开展培训。实践中可以汲取薄改项目培训的培训机制,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考虑当地的师资、软硬件设备情况。根据需要开展远程教学,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集中培训和专家指导相互补的培训优势。此外,还可以采用互动式、参与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案例讲解、集中讨论与分组讨论等多种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培训实效。

3.建立以培训目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以培训目标为导向的多维评价体系,首先要打破以“一张证书”为考核认证的单一性评价方式。培训机构要依据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和上级组织的培训目标为导向,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和培训评估,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培训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价实时监测教师学习的动态。培训结束后,教师需要通过登录网络测评系统进行总结性测评,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所取得成果填入系统,作为评价体系持续性参考。也可以通过QQ、微信、网络调查问卷等手段不定期进行跟踪督导,关注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具体呈现,建立培训前、中、后的过程式评价,并采用现场评价、后期跟踪评价、竞赛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以目標为驱动、以评促学促用促教的良好氛围,以解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总之,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而开展的培训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来提高培训的质量,进而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培训内容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