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交英
幼儿园应该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幼儿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把握“教”,引导社会和家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真正的幼儿教育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展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表现,自主思考、自主创造,让幼儿体验到游戏化课程的快乐。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设置应源于幼儿生活,并高于幼儿生活。一餐两点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打破传统的幼儿园由教师统一分发食物的被动就餐模式,让幼儿就餐游戏化,在他们自主就餐时,教师仅仅作为“自助餐厅”的服务生。让他们用游戏的思路去解决就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规则,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减少教师干预,那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一、我们的思考。教师要关心、关注幼儿生活中每个方面、每个阶段的变化,让幼儿自主进餐,在幼儿自主就餐时多观察、多思考,不要让自主就餐仅流于形式,要在就餐活动中发现每个幼儿所拥有的不同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还应该注意到,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能力水平并不一样,不能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去评判,而是要给予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主动权。同样是自主就餐,面对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做法应该不一样。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来支持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应该创设怎样的情境、提供什么材料和策略来鼓励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二、我们的行动。带着这些思考和问题,我想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需要做哪些准备?最终做成什么样?我进行了仔细观察和了解,和年级主任和相关人员归纳总结出一些问题:1.园所需要为幼儿自主就餐做哪些准备?餐车、餐具、餐盘、餐盆、桌椅等如何摆放?2.幼儿就餐如何实现自主?取餐—就餐—回收?(需要具体方案)3.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怎么为幼儿自主就餐做好服务?
(一)选择餐盘。先从网上搜,从种类繁多的餐盘中确定几种适合的,做到价格、式样、质量心中有数;再让实体店里按照要求送几种样品,进行比较后最终确定适用的餐盘。一荤一素一主食,还可以放食物残渣。先购买回一个班的餐盘量投入年级主任班级试用。优点是有仪式感,幼儿在自主取餐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的问题:桌面餐具摆放、餐盘方向、食用时单一、幼儿自主取餐时间长、饭菜的保温问题,、剩饭菜多造成浪费等。
(二)制定方案。经过初步探讨准备,年级主任制定本年级幼儿自主就餐初步方案,并按照方案试行。我去教室指导发现餐具、餐车、食物摆放在一起比较拥挤,而且幼儿无效等待时间长,建议餐具、餐盆、汤桶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速度,分流队伍。调整方案后,三个班级按照新方案再次让幼儿自主就餐,发现旧餐车利用率不高,餐桌不夠用,我再次实地指导,提出了改进餐车的建议。
(三)创制餐车。旧的餐车进行改装的话,性价比不高,而且根据实际情况,食梯里面空间比较小,旧餐车的长度是正好的,需要长一点的餐车,能放下三个餐盆,所以决定新做一个餐车,就放到教室里专门作为幼儿自主就餐时使用。有的老师提出不好看,太突兀了,放到哪儿也不合适;有的老师说改成餐盘后桌子不够用,还得有一个桌子放饭盆。我就想那干脆做成木头的,食梯里放不下也只能在教室用,既能当桌子又能当餐车。于是,对比几种餐车,列出具体要求,请来了加工师傅创制餐车。木工师傅拿上餐盆赶制了一个样品,在教室实地试了试挺满意,我们幼儿园定制的餐车新鲜出炉:餐车设计为不锈钢—木制—区域柜—整合;餐车的优点是一车多用。
(四)选定餐具。确定适合幼儿自主取餐的餐具,经过反复对比试用后,发现幼儿手指力度小,夹子不稳,容易掉,铲子也不好用,兜不住饭菜,最后确定了用大小、长短、材料合适的勺子。幼儿自主就餐的前期工作基本上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按照方案实施,在过程中及时调整问题方案。班级幼儿自主就餐方案流程:领餐—摆放—就餐—回收。
三、我们的收获。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自助餐厅”的服务生。自主取餐时,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多点,不喜欢的菜少点,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饭菜的量,增加幼儿选择的自主性。在自主就餐时,幼儿可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还能学会分享、排队、秩序等。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之前的教育模式中,不仅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还忽略了他们的自主性发展。通过自主就餐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寓于游戏的教育观,如果能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幼儿的其他活动当中,例如组织幼儿盥洗、入园、离园、午睡等,就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成长,而不是事事都由老师来安排。
多给幼儿一些自主空间,就会让幼儿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作者单位:晋中市榆次区第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