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华
【摘 要】教师能够通过课堂观察量表了解相关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根据这些表现对自己教学的具体实现方法加以改进和改变,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所以课堂观察量表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本文从课堂观察量表的具体设置出发,就课堂观察量表对教师行为产生的影响作出了阐述,并就教师行为改变的具体方法做了具体的表述,期望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观察量表;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1-0042-02
Use the Observation Scale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of Primary Chinese Teachers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hua County,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China) ZOU Hua
【Abstract】Teachers can use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of relevant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so as to improve and change their own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se performances, thereby improving their own teaching level, so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 is in the classroom. The effect is very big.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specific setting of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 on teacher behavior, and makes specific expressions on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teacher behavior change, hoping to improv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behavior of young teacher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level has helped.
【Keywords】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ehavior of young teachers
一、课堂观察量表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模式
课堂观察量表,是观课教师根据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学习行为建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计数资料。从课堂观察量表中,观课教师能够了解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并结合这些表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解。任课教师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课堂活动主要环节上的参与状态,也可以根據这些数据,对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较为现实性的解决方法。课堂观察量表有利于青年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充分的理解,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上的不足加以改进。对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这一教学工具,能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进行汇总,进而对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教学水平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具体设置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提出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中,将学生学习行为等将课堂观察框架分解成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有力地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近些年,我国也有研究者发起了一些关于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针对不同科目的课堂教学研究出了不少的观察工具,如课堂观察量表。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置,必须具体到课堂科目和教师教学方式和个人特色的不同。但就一般情况来说,应该对观察的时间、进行观察的课程主题、观察的科目、地点,还要对观察者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对观察量表需要观察的中心问题做以说明。
就通过课堂观察量表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方面来说,应该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助力学生学习,应将学生呈现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课堂观察量表的中心问题,并从多个方面进行问题的设置。如教师的提问、理答、呈示、对话等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和在课堂之后对教师的态度,能否在学习之后对之后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生能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能否积极地在课堂上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应该对观察量表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设置,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和语言描述。有时可以运用等级,即“是”“否”“一般”“良好”等,最后根据相关的等级进行汇总,得出一个量表上的结论分数。
三、课堂观察量表对教师行为的具体改进
通过上述设置,教师已经能够通过相关的分数了解到学生是否能够认同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在情感上对自己产生喜爱,是否能够热爱自己教学的这门学科,进而就能通过对课堂观察量表的分析整理,总结得出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进行相应的教学行为的改进。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月迹》这一课时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品读本篇文章,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悟来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到语言中的童真之处。通过课堂观察量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而产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的心态,以及是否能够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师应该首先带领学生们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中主要人物在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孩子们分别在什么地方都看到了月亮,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月亮分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使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充分了解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体悟感情的具体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一些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这种环境的音乐,在相应的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体悟感情。
然后,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教学启示,使学生自己对这一情境和思想和感情进行理解。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参参与感,对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即“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学生在回答这些具体的问题时,就能够掌握通过文章中对镜中月的拟人化的表述“长了腿的、爬”等字眼,了解到月亮在作者的心目中是既调皮又可爱的,像小孩子一样,也能够通过“款款地”来发现在作者的心里月亮也是柔软的、优雅的,因为“款款”在常见的表达中表示了一个婀娜多姿的女人的形象,所以在这里,作者将月亮看成了一个柔美的女人形象。
最后,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中的“渐渐地、慢慢地”了解到月亮形态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缓慢变化,这种变化甚至肉眼可见,在一点时间内,作者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观察月亮,从而能够将月亮不断变化的形态通过文字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月亮的美,在这里应该对作者对生活进行积极的观察这一事件和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进行积极的肯定,使学生能够明白在生活中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但一定要带着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
通过上述对文章进行身临其境的剖析,学生就能够理解作者的丰沛的感情究竟从何而来,就能够对文章形成以及作者思想感情形成的逻辑通路做出清晰的了解,就能够在自己的心灵中构建出这一思想感情产生的知识与逻辑基础。随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月亮进行描绘,也可以采用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形式来进行阐述,即“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发生了什么樣的事,并得到了什么样的认知,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一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阐述方式能够迅速激起学生对相似情境的回忆,并在回忆过程中再次对这一思想感情进行升华,并产生更深的体悟。学生也能够从这一整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中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悟,同时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进行体悟。
四、结语
由上文我们能够得知,课堂观察量表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情感的体悟程度进行更为详细的把握。通过这些把握,教师就能够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通过深度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而真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运用课堂观察量表改进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19CJC06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国仓.基于“课堂观察量表”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策略[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3).
[2]李楠.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策略——基于长春市某小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瑾.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观察、记录量表的研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2).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