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父母造房记

2021-08-11 10:55邱仙萍
现代妇女 2021年8期
关键词:土灶大锅老屋

邱仙萍

父亲和母亲同岁,两位老人在80岁那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把老房子拆了,用1年时间盖了新房。

农村的老屋,是我們大家的乡愁。有老屋就有土灶,有土灶就有好吃的。老屋里的土灶和大锅,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舌尖回味。

最难忘的是年底沸油豆腐的场景,自己家里种的黄豆,石磨盐卤制作出来的豆腐,用柴灶烧的大锅,锅里用的是自家榨的菜籽油,那样的美味是人间极品。

老屋是我们儿时的记忆,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

有个朋友说他家是村里第一个买彩电的,一到晩上,家里全是黑压压的人,大家都来看《霍元甲》,所有凳子没一条是好的。我家是村里第一个装电话的,我妈每天不是喊东家接电话,就是给西家带信,像是一个村的新闻中心。尤其到了冬天,事情特别多,经常四五点钟有电话打来:“不好意思啊,能不能去某某家让他们烧水,我1个小时后就来了。”这是杀猪的人打来的。我妈趿拉着拖鞋,穿上棉袄,一溜小跑去喊人家烧水杀猪,从村东到村西,二三里地呢。还有妇女生孩子的、老人上医院的、外地读书的……我妈可忙活了,就差没在家里安个广播站了。

80岁的父亲每天和工匠们一起在工地上忙活,挑几块砖,递个扳子、凿子、斧头什么的,连扫个地都是乐呵呵的。本来是外包活,不用管饭管烟,但母亲还是按照老习惯,每天中午张罗两大桌饭,每餐都有十几个菜,炖猪脚、烧鸡鸭,还有院子里采摘的新鲜蔬菜瓜果。房子造得挺大,有3层,哥哥、二姐、我和父母,每户人家各分到两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还铺着木地板,装了空调,开窗就是满目翠绿。我的房间比较特别,多了个宽大的玻璃阳台,可以放书架,还可以煮个咖啡看门前猫狗打架。门前庭院也不小,有半个篮球场空间。院子通往外面有一条单独小路,如果在路两边种些薰衣草和向日葵,那就是乡村版的普罗旺斯了。

秋季来临的时候,新房上梁了,这在农村是件大事。梁上要系上红绸缎,从梁上往下抛撒粽子、馒头、糖果等,寓意平安、喜庆。那天,看着一地的鞭炮碎屑,父母脸上的笑容像绽放的花朵。其实我们知道,他们不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才造房,只是希望我们做子女的多回去几趟。有房子就有归宿,有父母就有家。平时大家即使离得再远,节假日回来了,还能住在一栋房子里,还能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当我想打电话给父母时,我随时就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幸福就是我们一大家人静静坐在院子里,绿葡萄沁香,白玉兰芬芳,晩霞渐次散淡,月牙儿爬上山岗……

在英国读书的我女儿,假期回来看外公外婆,惊奇地发现年纪这么大的老人,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钦佩得不得了。以前孩子到农村,最苦恼的是洗澡和上卫生间。现在的居住环境和城市没什么两样,有空调和热水,但无汽车喧阗。正好那天她还赶上了村里办喜事,家家户户都被喊去吃饭,大锅排开,土肉土菜,味道好极了。走在路上时,一群鸭子正好回村,扑棱着翅膀“嘎嘎嘎”地叫着跟在她身后,嘚瑟极了。

我们现在这样向往的老家老屋,田野里带着青草气息的泥土,山上结着果子的茶树以及地里的稻穗和麦子,这些我们旧日司空见惯的场景,如今却成了内心深处最奢侈的牵挂。而年轻的时候,我们曾那样迫不及待地逃离。

(摘自《新民晚报》)(责任编辑 史旺平)

猜你喜欢
土灶大锅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土灶的光阴书
老屋
土灶
马德里用大锅纪念新冠逝者
不倒的老屋
老屋
被“大锅”改变的小镇
超级“大锅”FAST 正式开启“天眼”模式
好婆家的土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