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欢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腹地,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贫困,危害了社会稳定,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通过荒漠化监测对比分析,可以定期掌握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通过对动态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更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制定防沙治沙与荒漠化防治的政策和长远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RS(RemoteSensing)技术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永登县荒漠化现状、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旨在为该地区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永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西北部,东经102°36'至103°45'、北纬36°12'至37°07',东邻皋兰县和景泰县,西靠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接兰州市红古区和西固区,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6090平方公里。永登县地形特征可概括为“两河夹三山”,形成黄土丘陵区和秦王川盆地。地貌上表现为石质山地与黄土丘陵交错分布。地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带,也是祁连山支脉东延与陇西沉降盆地间交错的过渡地区。整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00~3000 米。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9℃,年均降水量为290 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659 小时,平均无霜期121 天。总人口近53 万人。
应用2.5 米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1:25000 标准分幅资源一号、资源三号、SPOT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同时收集了覆盖全市1:50000 最新地形图、土地利用详查图、森林分布图和土壤分布图等,用于信息提取和完善,对永登县2009~2014 年间荒漠化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1.遥感图像处理及解译标志
应用经过几何精校正和增强处理后的卫星遥感数据,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划分图斑并对调查因子进行初步解译,之后到现地核实图斑和收集、记录各项调查因子,建立解译标志库。采用人-机交互判读的方式,进行图斑判读,最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统计获取荒漠化土地面积、类型、程度等数据。
2.荒漠化土地分类
以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监测技术细则为依据,根据土地荒漠化分类系统和荒漠化程度评价,按照造成荒漠化的主导自然因素、土地退化程度及恢复其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难易状况,将荒漠化土地划分为风蚀、水蚀、盐渍化、冻融4 种荒漠化类型和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种程度类型。
3.年变化率
荒漠化土地年变化率用下列公式计算:R=(D-A)/A/n,式中R 为某地区荒漠化年变化率,n 为测算相隔年限5 年,D 为测算终结年荒漠化土地面积,A 为测算起始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变化率为负,表示逆转。
根据第五次监测结果,永登县共有荒漠化土地面 积419791.68 公顷,全部为水蚀荒漠化(见表1)。
表1 荒漠化土地现状表
监测结果显示,永登县荒漠化土地轻度140418.73公顷,中度133079.14 公顷,重度100113.41 公顷,极重度46180.4 公顷(见表2)。
表2 荒漠化土地程度表
通过两期动态数据对比,永登县荒漠化土地按类型分水蚀减少15206.4 公顷,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62%,盐渍化减少581.8 公顷,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0.14%(见表3)。由此可见,永登县荒漠化土地面积呈现整体减少趋势。
表3 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表(公顷)
通过两期荒漠化程度数据对比可得,轻度荒漠化增加10521.9 公顷,中度荒漠化增加15170.1 公顷,重度减少33049.3 公顷,极重度减少8430.9 公顷(见表4)。由此可见,永登县荒漠化土地程度呈现由极重度、重度向中度与轻度发展的动态规律。
表4 荒漠化土地程度动态变化表(公顷)
结果表明:永登县2014 年有荒漠化土地面积419791.68 公顷,荒漠化土地类型以水蚀为主,荒漠化程度以轻度、中度和重度为主。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9 年减少了15788.192 公顷,呈持续减少趋势;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加10521.9 公顷,年变化率0.02%;中度荒漠化土地增加15170.1 公顷,年变化率0.03%;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33049.3 公顷,年变化率-0.05%;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8430.9 公顷,年变化率-0.03%。荒漠化程度总体呈减轻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