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璎珞
试验于2019~2020 年在泾川县飞云镇原朝红富士苹果园进行,品种为着色系富士长富2 号,树龄12年生,株行距2.5 米×4 米,树形为小冠疏散分层形,南北行向,果园管理较好,树势健壮,结果正常,果实套双层纸袋。
试验研究摘叶转果、摘叶、转果等3 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果实着色果率、着色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影响。每种方法处理5 株,不做任何处理的作为对照树。
1.摘叶转果:于每年9 月29 日除外袋,10 月4 日除内袋,10 月6 日摘掉距果实15 厘米以内的贴果叶、遮光叶、寄生叶、病虫叶,10 月8 日用手轻轻托住果实把阴面转到阳面。
2.摘叶:于9 月29 日除外袋,10 月4 日除内袋,10月6 日摘掉距果实5 厘米以内的贴果叶、遮光叶,10月8 日摘掉距果实15 厘米以内的叶片,两次摘叶量不超过全树总叶量的10%。
3.转果:于9 月29 日除外袋,10 月4 日除内袋,10月6 日用手轻轻托住果实把阴面转到阳面。
10 月11 日在每株处理的树冠东、南、西、北、上、中、下7 个方位各随机采摘5 个果实,每株共采35 个果实,每种处理方法共采175 个果实,测定其着色果率和着色指数。每种处理随机抽采15 个果实,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硬度计测定果实硬度。果面着色分级为:1 级果着色面积<35%;2 级果着色面积35.1%~65%;3 级果着色面积65.1%~85%;4 级果着色面积>85%。
表1 不同处理对果实着色果率和着色指数的影响
由表1 可见,摘叶转果、摘叶、转果3 种处理方法的果实着色果率分别为97.8%、66.5%、85.3%,对照为43.9%,分别比对照提高122.78%、51.48%、94.31%;着色指数分别为0.98、0.86、0.94,对照为0.75,分别比对照提高30.67%、14.67%、25.33%(见表1)。
由表2 可知,摘叶转果、摘叶、转果3 种处理方法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6%、15.3%、15.0%,对照为14.6%,分别比对照提高9.09%、6.99%和4.90%;与对照相比,3 种处理方法的果实硬度变化不明显(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摘叶转果措施,显著提高了果实着色果率、着色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只摘叶和只转果的果实着色果率、着色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果实硬度则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