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晓燕,丁 洁,李 珺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214000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各进展性肾脏病持续发展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病情逐渐发展,最终造成终末期肾衰竭[1]。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病人主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可一定程度改善病人生理功能,延长病人生存期[2-3]。但维持性血液透析无法彻底排除病人体内毒素。病人由于疾病的摧残,且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会引发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改变病人原有的生活方式。此外,高昂的医疗费用也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使病人身体和精神上均受到较大影响[4-5]。社会支持是指在依靠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从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无偿帮助的行为。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部分,是个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可有效帮助病人,尤其提升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6]。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给予家庭社会支持干预,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血液透析病人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60~79(70.54±6.51)岁;透析时间:1~<2年10例,2~5年26例,>5年18例;原发疾病:慢性肾炎19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11例,其他10例;文化程度:小学11例,中学41例,大学2例。观察组男36例,女18例;年龄61~80(70.73±6.62)岁;透析时间:1~<2年9例,2~<5年28例,>5年17例;原发疾病:慢性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10例,其他8例;文化程度:小学10例,中学42例,大学2例。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人均具有血液透析指证;②年龄≥60岁;③透析时间>3个月;④意识清楚;⑤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交流障碍;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③存在精神疾病;④合并严重心、肝、肺、脑等脏器疾病。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干预,干预人员向病人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健康宣教,使病人理解血液透析治疗的意义、内瘘护理方法、定时检测等。并建立病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实施电话随访,每个月2次,随访内容包括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健康指导,强化病人对疾病及遵医行为的认知;告知病人家属每日协助病人测量体重、血压及出入量。
1.2.2 观察组
实施家庭社会支持干预,具体如下。
1.2.2.1 建立病人健康信息档案
1.2.2.2 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
根据客观评估结果,干预人员与病人家庭照顾者共同协商,制定家庭干预的具体内容及可行性措施。在病人出院前对家庭照顾者实施集中宣教,提升其居家照顾病人的能力,并与病人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给予病人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支持。
1.2.2.3 液体摄入计划
干预人员与家庭照顾者共同制定液体摄入计划,将病人当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前1 d的尿量+500 mL,每日监督病人严格执行。干预人员教会病人解渴的小技巧,如嚼口香糖等,并指导病人家庭照顾者通过在水源旁放置提示牌,正餐少用汤、粥类食物等,以控制病人居家液体摄入量。
1.2.2.4 日常饮食指导
嘱咐病人家庭照顾者确保病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3~0.4 g/kg,消化道出血者食用质地较软且易消化食物;合理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周透析2次或每日尿量<500 mL者,食盐摄入量<3 g/d;每周透析3次或每日尿量>1 000 mL者,食盐摄入量<4 g/d。
1.2.2.5 家庭心理支持
在出院前干预人员邀请心理辅导师对病人家庭照顾者实施心理支持方法指导,强化日常与病人间的交流,并以病人的角度看待病人不良情绪,充分理解其心理感受,给予其充分的家庭支持,从而让病人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其坚持治疗的信心。
宁远中学“润泽教室”通过开发德育微课程,从班级、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中寻找突破点,紧紧围绕学生当下生活,设计以“学生全部生活”为核心的班本课程,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心灵感受,通过润泽心灵促使学生行为的改变。每天利用晚自习前十分钟就当天发生的或者社会的焦点话题进行德育微课程学习交流。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自媒体交流工具,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通过润泽心灵促使学生行为的改变,实现无痕德育,改变从“外”而“内”的育人模式,实现从“内”而“外”的教育愿景,这就是有效德育。
1.2.2.6 建立病友微信群
出院前记录病人微信,为所有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建立微信群,病友间在微信群内交流心得体会,并分享居家治疗的相关经验等,互相鼓励和支持。此外,干预人员每日定时解答病人疑问。
1.3.1 社会支持度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社会支持度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则社会支持度越高[7]。
1.3.2 生活质量
采用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DTA)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认知功能、社会支持、睡眠、社交质量、工作状况、性功能、肾病对生活的负担、症状与不适、肾病对生活的影响、病人满意度、医护人员支持、总体健康12个维度,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8]。
1.3.3 依从性
统计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血液透析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依从性评定标准:透析次数每周≤2次为透析不依从,反之为依从;透析期间体重超过干体重3 kg为饮食不依从,反之为依从;未按时服药,出现高血压、贫血等症状为药物不依从,反之为依从;未进行任何一项有氧运动为运动不依从,反之为依从。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度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单位:例(%)
血液透析治疗可帮助终末期肾疾病病人血液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同时改善机体内水电解质失衡[9]。但病人需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所带来的并发症、治疗经济负担、病人自身形象受损等因素造成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10]。家庭作为病人最为重要的社会支持,其对病人支持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遵医依从性及病情控制效果等[11]。而老年病人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普遍较低,遵医依从性不高,且老年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因此,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具有重要意义[12]。在本研究中对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实施家庭社会支持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实施家庭社会支持干预可有效提升其社会支持度。分析原因主要为:病人家庭照顾者与病人的关系最为亲密,但对照组家庭照顾者通常只是从亲情、道德的角度帮助病人,给予其生活上的照顾,缺乏专业性,且难以真正理解和体会病人的内心感受,因而病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度较低[13-14]。而家庭社会支持干预在病人出院前对其家庭照顾者实施专业化心理疏导方式培训,并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宣教,提升其居家照护病人的专业性,在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时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帮助病人打开心扉[15]。此外,通过建立微信群,病人可得到病友间的鼓励和支持,充分感受到社会支持。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家庭社会支持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主要为:病人家庭照顾者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行为、情绪等均会对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通过干预人员与其共同制定液体摄入计划、饮食日常指导等,提升其对病人照护的专业性,对病人日常饮食结构、日常行为及进水量等实施科学干预,提升其家庭支持度。且病人能够充分感受到家庭关怀,促进情绪稳定,最终有效提升病人生活质量[16-17]。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血液透析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实施家庭社会支持干预可有效提升其遵医依从性。血液透析作为一种创伤性、费用昂贵的治疗方式,病人社会支持度、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及家庭经济状况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前提。通过家庭社会支持干预,能够让病人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病友及医护人员的支持,通过强大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病人有效提升治疗及遵医依从性[18]。
综上所述,家庭社会支持干预应用于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中,可提高其社会支持度及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