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劲松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工业技术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承德钒钛产业的发展占有先天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占有良好的产业政策、产品种类等优势,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钒钛产业循环经济链。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如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资源严重浪费,地理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成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钒、钛产品整体档次不高,尚且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竞争力不强等。近年来,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河钢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高尖端技术水平的钒钛产业项目在承德落成,这为承德钒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承德钒钛磁铁矿资源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40%以上,主要集中在宽城、隆化、丰宁、平泉、滦平、双滦、承德县等地区[1-2]。钒钛产业仍以钒钛渣、钒钛球等初级产品为主,以中间用钒钛合金及钒钛压延成品为辅。
1.2.1 地理资源优势
承德是我国重要的钒钛资源基地,是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共同认定的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目前,承德地区已探明钒钛磁铁矿产地有54处,总量约83.72亿t,共伴生钛金属量1.85亿t,钒金属量895万t。矿石中含有品位高达0.3%~0.7%的钒和品位为5%~6%的钛,选出低硅、低磷、低硫的含钒铁精矿品位可达60%~65%。承德地区的钒钛磁铁矿原矿平均品位见表1。
表1 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原矿平均品位[4]
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矿点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原矿的V2O5、Fe2O3含量明显偏高[3]。此外,与承德接壤的内蒙古赤峰、张家口、辽宁省建平建昌等地区也发现了多处超贫钒钛磁铁矿床或矿点,均具有一定可开发性,为承德钒钛产业链扩大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证。
1.2.2 产业政策优势
长期以来,面对远未被开发的钒钛资源,承德市委制定了《承德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以加快对钒钛资源的科学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推进钒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在此基础之上,2018年承德市政府与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出资组建河钢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双方将在优化钒钛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化钒钛产业基地。除此之外,一批重大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牵头下也陆续开工建设。
1.3.1 产业链不完整,产品整体档次不高
承德地区钒钛企业多数集中在以采矿、选矿为主的产业链底层,为数不多生产钒钛产品的企业也只是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深加工产品少之又少。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品难以打入高端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难以立足。
1.3.2 资源利用效率低
由于冶炼能力不足,在部分企业中只有40%左右的含钒钛铁精粉得到利用,而对于那些不具备钒钛提取技术的企业来说,由于钒钛铁精粉含铁的纯度小,钒钛等“杂质”含量较多,这些冶炼“残渣”一旦炼成钢后将因“永不可回收”而堆放在尾矿渣区,导致珍贵的钒钛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从而造成珍贵资源的浪费。
1.3.3 关键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由于钒钛磁铁矿属多金属共生矿,开发提取技术极其复杂,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也获得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国内首创的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含钒微合金钢生产技术、转炉提钒技术、大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技术、钒电池技术等国内领先水平技术。但这些技术手段与国内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优势不明显,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相比更是落后数十年。
钒和钛均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稀有贵重金属,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二者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军事、航空航天、化工等诸多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钒还被称为“现代工业味精”。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正迈向世界制造业的中心。“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量子卫星天地一体化、“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等一大批重点高新技术项目落成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钒钛市场消费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近年来全球钒制品消费年均增长2.41%,国内消费年增长17%,;钛精矿、高钛渣和海绵钛等钛原料及金属钛材需求增长也十分迅速,承德钒钛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承德地区钒钛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及环境压力。市场竞争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国内先进钒钛企业的迅猛发展,如生产海绵钛的贵州遵义钛业,生产钛材的陕西宝钛集团及钒钛产业的带头企业攀钢集团。另一方面面临国外钒钛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以美国杜邦公司为代表的跨国集团,依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庞大的规模及高质量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还有日本、俄罗斯等数家巨头产业进入中国,给承德钒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强烈冲击。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北京、天津地缘相接、水源相连,是北京和天津的上风向和河流上游,是北京、天津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预防区,风沙源及其通道区,来自内蒙古高原的风沙在这里停止前进的脚步,使其成为京津及华北平原的主要天然生态屏障,在全国特别是京津及华北地区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区位与作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承德市列入“京津水源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在《中国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中,承德市全部被列入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2017年河北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这是对承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肯定。钒钛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钒钛磁铁矿的采矿及选矿,而采矿选矿又必然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甚至是水土污染,“环境保护”与“发展钒钛产业”二者存在矛盾。
技术创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动力,而人才则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由人才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承德地区钒钛产业的发展应依托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的人才优势,依托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及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数所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此外,还应该改进人才政策执行的手段和方法,从政策上打开引进人才的渠道,取消地域、学历、职称、年龄、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利用地域上与北京和天津这两大人才聚集地近的优势,以能力为导向,对人才在薪酬待遇,发展机遇给与优厚的条件,为真正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对于承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避暑山庄,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在承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目前承德被人们所熟知的主要是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金山岭长城等为主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旅游项目。而使承德成为141个资源成熟型城市之一的钒钛资源却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使人们对其了解甚少,甚至存在很多误区和误解。为扩大旅游市场占有份额,加快承德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借鉴克拉玛依发展石油工业旅游的经验,发展钒钛工业旅游,使之与现有的以避暑山庄为首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相融合,形成“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精品旅游项目,促进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为承德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承德地区钒钛文化的宣传模式主要以传统媒体手段为主,没有很好地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手段,宣传内容多以图片、文字为主,少有动画、详细讲解,不够生动,且缺乏科学性,钒钛文化的宣传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到位及宣传手段落后使人们对承德地区的钒钛资源知之甚少,即使是承德本地人也很少知道钒钛资源的存在。借助互联网,构建“互联网+”钒钛文化完整的宣传体系,宣传钒钛的科研成果,钒钛产业的发展史,全面诠释钒钛文化,将全新的钒钛文化融入现有以避暑山庄为主的城市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了解钒钛文化,并作为钒钛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亲身加入到钒钛文化的宣传队伍中,打造具有生命力的钒钛文化,使钒钛成为承德又一张耀眼的“明信片”。
钒钛磁铁矿属多金属共生矿,钴、镍、镓、铜、锰、钪等多种稀有金属元素常在矿石中共(伴)生,引进先进的分离提取方法和技术手段,将矿石中有利用价值的元素提取出来,避免珍贵的资源被当做“杂质”而堆放在尾矿区,以达到矿石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此外,由于技术原因已经被当做“杂质”的尾矿渣经过数年的累积,其数量相当可观,珍贵资源不但因闲置得不到利用而浪费,同时还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发绿色节能新的技术,不仅能实现在含“杂质”的尾矿渣中提取钒钛等稀有贵重金属,还能在发展钒钛产业的前提之下很好地保护环境。
钛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已成为仅次于铁铝的正在崛起的“第三金属”,钒功能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新一代高科技的先进材料。目前,承德地区的钒钛产业主要集中在选矿、采矿的初加工阶段,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如若引进相关的技术手段,就地深加工成高附加值的钒钛产品,然后再外运,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所以,承德市钒钛产业的发展要有新思路,不要局限于现有的技术手段、产品种类,“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发展与钒钛相配套的深加工产业。
科学可持续发展承德地区钒钛资源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这就需要政府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深度开发钒钛资源,延伸钒钛产业链,打造全新的钒钛产业文化,发展钒钛工业精品旅游项目,使具有竞争力的钒钛产品立足于国内外,从而为承德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