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丞
摘 要:运用SWOT分析法,将与新图书馆建设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并加以分析,对图书馆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进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以沈阳大学新图书馆建设为契机,应用SWOT分析法到图书馆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势必给图书馆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和指引,有效减少和避免决策的失误及资金的浪费,保证新图书馆建设更加科学和经济,达成良好预期,实现理想目标。
关键词:SWOT分析 高等院校 图书馆 新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4(c)-0247-06
On the Application of SWOT Analys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niversity Library
——Take New Library of Sheny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G Cheng
(Shenyang University Librar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44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accurate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library by listing the internal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library and arranging them in the form of matrix, matching and analyzing various factors with the idea of system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la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formulated. Taking the new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Shenyang University as an opportunity, the application of SWOT analysis to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is bound to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library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reduce and avoid mistakes in decision-making and waste of funds, ensure that the new library construction is more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achieve good expectations and achieve the ideal goal.
Key Words: SWOT analys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Construction of new library
SWOT分析將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并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SWOT分析法也叫态势分析法、自我诊断法,是战略管理中应用最多的分析工具之一。SWOT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和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这4个英文单词,是将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因素分析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的一种方法[1]。
SWOT是企业公司或者项目规划经常使用的模型分析法,貌似和新图书馆建设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图书馆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与追求用最小的风险换取最大的收益的企业行为相距甚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当今的信息世界已经没有绝对独立发展的学科,交叉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将SWOT分析法试用于高校新图书馆建设是笔者的一个设想,沈阳大学新图书馆工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践机会,以此为例,对新图书馆建设的SWOT分析进行探索和实践。
沈阳大学是一所沈阳市属地方性综合大学,学校设有19个教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7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0个学科门类,专任教师1163人,各类在校生1.7万余人。沈阳大学图书馆现由望花南街主校区图书馆和联合路校区文科分馆组成,馆舍合计19300m2,藏书170万册。全馆在职馆员58人,平均年龄52周岁。
1 新图书馆建设的优势
1.1 市政府政策、资金支持
沈阳大学是在原沈阳大学的基础上由多所院校合并而成,合校以来,沈阳市政府高度重视沈阳大学的办学发展,历任市领导都对学校建设做过专门的批示。学校新图书馆的建设也是在市主要领导视察学校工作后,鉴于现图书馆已经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决定新建一所现代化图书馆。新图书馆项目立项后,先后经历了建设用地确权和沈白高铁线路规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程迟迟不能动工。后经市政府积极努力协调和多项政策支持,秉承一切为学校发展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业着想,特事特办,下拨专项经费2.8亿元,启动新图书馆建设工程。2019年8月,沈阳大学新图书馆建设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1.2 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齐心协力
新图书馆建设项目立项后,学校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多次校党委会议,专门研究新图书馆建设工作,成立学校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新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推进。与此同时,图书馆也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上下动员,齐心协力。图书馆成立新图书馆建设领导小组,馆领导和各部门主任、支部书记、业务骨干全员参加。馆员们为新图书馆建设进言献策、群策群力、共商大计。
1.3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域优势明显
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沈阳市区内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在沈北新区和浑南新区建了新校舍,形成了沈阳市的南北两个大学城。随着各高校的办学中心和学生纷纷外迁城郊的大学城,造成了市区高校的空洞区。沈阳大学位于沈阳市城区中心地带,被地铁10号线、4号线、8号线环绕,紧邻南北快速干道,几十条公交线路经过,交通极为便利。沈阳大学多校合并办学后,经市政府批准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建设,不外迁新区。这使其成为几乎唯一的一所在城区内发展办学的高等院校,占据市内核心区域,辐射周边各区,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大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校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显的先天地域优势,为学校未来发展占尽先机。同时,辽宁省图书馆和市政府一起南迁浑南新区,沈阳市图书馆位于浑河北岸,沈阳大学图书馆位于城中偏北,和省市图书馆一起从南到北,三点一线,贯穿全城。和国内其他著名图书馆一样,沈阳大学图书馆位于城市中心地段,和地铁、城市主干道和谐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对市民开放,服务社会。智慧化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中心,收集并保存具有历史意义和区域特色的各类特色资源,以支撑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2]。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造福广大市民,提高城市整体文化素质[3]。
1.4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助力图书馆高速发展
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高效助推剂。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5G是现阶段最新形式,5G的出现给经济发展、文化进步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4]。以5G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为新图书馆建设圈定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为现代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空间,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从传统被动式信息服务向现代数据化智能推广的转变。这些先进核心技术的充分应用,让沈阳大学新图书馆能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新技术新科技使建设一个国际化、信息化、智慧化图书馆的总体目标成为可能[5]。
1.5 超强设计团队绘制建设蓝图
学校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团队,为沈阳大学新图书馆进行全面设计,从根本上保证新图书馆结构先进,功能完善,设计超前。根据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图书馆的建筑结构,从设计层面全面考量,精准核算,绘制现代化图书馆的宏伟蓝图。
沈阳大学图书馆建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从上至下,从内到外,万事俱备,优势明显。
2 新图书馆建设的劣势
2.1 馆藏文献资源老化,数量不足
目前图书馆藏书170万册,总体数量较大。但大部分图书老旧,因多校合并造成图书馆藏书重复率高,有相当多的图书多年无人问津。目前图书馆年购置纸质图书的数量在1萬册左右,对于一个拥有1.7 万名学生的综合大学来讲是杯水车薪。电子资源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为主,其他数据库为辅。外文数据库和一些院系经常使用的专业数据库严重缺失,无法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
2.2 图书馆人员队伍严重老化,结构极不合理
图书馆现有馆员58人,平均年龄52周岁,馆员队伍严重老化。因学校用人政策和编制制度原因,图书馆近10年未进新人,并且今后每年都有多名馆员退休,尤其是,1962、1963、1968年出生的馆员数量集中,退休潮将使新图书馆出现用人荒现象。年龄老化还只是图书馆馆员队伍的表面现象,结构不合理才是本质缺陷。58名馆员中只有16名馆员是图书馆专业学历,其他馆员中还有部分是学校其他部门调整到图书馆工作的。16名图书馆专业的馆员未来两年内将有9名退休,也就是说当新图书馆建成的时候,图书馆馆员队伍中具有图书馆专业背景的馆员数量将是个位数。同时信息技术人才、全能型馆员奇缺,使图书馆无法提供专业有效的信息服务。馆员队伍年龄构成和专业结构已很难满足未来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6]。
2.3 建设资金缺口严重,文献购置经费不足
市政府拨付的2.8亿元是图书馆主体建筑和基本内部装修以及必备基础设备的专项资金,而新图书馆正常运转需要的书架、桌椅、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和新功能新技术设备等购置经费还没有落实,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将严重制约新图书馆的顺利投入使用。因学校整体经济状况不佳,使图书馆本身的文献购置经费严重不足,在同类院校中已属末流,经费投入的不足和新建的宏大的图书馆馆舍极不相称。
2.4 高校扩招和图书馆发展不协调
高校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是高等教育的普遍现象。在校学生的不断增加,给学校各方面的服务造成很大的压力,反映在图书馆上就是文献资源的不足和图书馆阅读空间狭小,图书馆经常是一座难求。新图书馆设计建筑面积近50000m2,但地下车库将占用15000m2,图书馆实际使用面积不到30000m2。设计藏书200万册,阅览座位3800席,这样只是仅仅达标教育部规定高校在校学生人均占有阅览面积的最低标准,未来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由此可见,新图书馆尚未建成,使用空间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3 新图书馆建设的机会
3.1 新时代振兴东北的历史机遇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东北的振兴,是全面全方位的振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抓好以科技人才、企业家人才、实用型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引进、留住领军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些目前振兴东北的战略方针策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图书馆建设关乎学校未来发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工程,在振兴东北的历史机遇面前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3.2 学校快速发展的现实机遇
沈阳大学新的领导集体确定了全面建设全国同类院校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实施提升综合实力三年行动计划。学校先后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辽宁省来华留学生工作示范建设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学校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的未来提供了直接现实机遇,夯实了图书馆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的基础。
3.3 借鉴成功经验的快捷机遇
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尤其是在经济和教育高度发达的地区,有很多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这些走在图书馆事业发展前列的示范馆,为新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快捷机遇,少走弯路,不留遗憾,减少失误。
3.4 新科技新工艺的技术机遇
新图书馆在学校项目组、管理公司、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积极协调、密切配合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保安全、抓质量。项目参加市级与省级2020年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学习交流活动,提高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获得沈阳市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奖项,荣获了辽宁省第二届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同时项目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施工,完成了辽宁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及辽宁省绿色示范工程立项工作。
4 新圖书馆建设的威胁
4.1 同类院校发展快,对比压力大
沈阳大学是市属地方性综合大学,对标副省级高等院校。全国副省级地方高校分布在东南西北中各个地区,尽管因经济发达状况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但总体上看各个高校发展的都相当快,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成果显著,科研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相比之下,沈阳大学在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在15所副省级同类院校排名靠后,学校发展压力非常大。
4.2 大学生就业难、考研热,对图书馆要求高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个普遍社会现象,由此带来的考研热也在连年上演。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学校办学的目标,提高毕业生能力和素质是高校当务之急。密切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积极助力科学研究,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这些都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4.3 高校的用人制度对图书馆重视度不足,不利于图书馆发展
人员编制问题一直困扰着高等院校的人才引进,固有的用人制度长期制约着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更新,严重阻碍馆员素质的根本提高。加之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对图书馆的作用了解不足,造成对图书馆重视程度不高,在资金和人员配给方面考虑不周,种种因素极其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读者服务水平的提高。
4.4 读者阅读兴趣转变,文献利用率降低
随着自媒体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盛行,多媒体、融媒体的交互发展,现在读者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和自由。借助发达的互联网,读者可以多渠道、全方位获得所需信息,对图书馆自有的文献图书资源依靠程度大大减轻。各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率的连年下降表明了这种读者阅读趋势的改变已经常态化,需要图书馆积极应对和思考。
5 分析内容
综合以上分析内容,构建SWOT分析模型(见表1)。
由SWOT分析模型推导出整体矩阵分析图(见图1)。
SO战略。机会和优势组合,是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切实利用各种外部有利时机,内外结合,进一步扩大综合优势。国家新时代振兴东北的总体战略布局,促使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从而带动学校的快速发展。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系统规划,科学实施,完善新图书馆建设。采用新科技、新成果打造信息时代的现代化图书馆。以图书馆高效的服务辐射社会,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进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收到良好的收益和回报,形成良性循环。
WO战略。机会和劣势组合,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机遇,降低劣势影响,弥补先天不足。借助国家对东北的政策切斜,争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和人才的引进,适当缓解经费的不足和人员不足。结合其他院校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强化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弥补文献资源不足、老化、副本少等资源建设劣势影响。
ST战略。优势和威胁组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适应各种不利因素的能力。借助政府支持和学校的重视,发挥优越的地域优势,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群策群力、将天时地利人和有机统一。以此化解和缓和外部的多种不利影响,用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
WT战略。劣势和威胁的组合,内部外部多种不利因素的交织,是新图书馆建设的困难结合体。将具有相似性质的不利因素归类合并,找到克服困难的突破口。着重建设特色馆藏、优质馆藏、重点馆藏,以高精尖、特色化弥补文献资源老化和数量的不足。科学设计新图书馆功能区域,最大化利用碎片空间,尽力做到舒适化和综合利用的完美统一。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人才使用形式,结合学生志愿者服务缓解图书馆馆员队伍存在问题。灵活思维、创新途径,探索读者服务新方向、新模式,降低多种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
6 分析结果与对策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构造后,就可以秉承“优势和机遇最大化,劣势和威胁最小化”的原则,制定组织发展战略(见表2)。策略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新图书馆建设的可选择对策[7]。
7 结语
高校新图书馆建设引入SWOT分析法,综合设计、严谨布局,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势必给图书馆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和指引,有效减少和避免决策的失误及资金的浪费,保证新图书馆建设更加科学和经济,达成良好预期,实现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焱,赵雪岩.大学图书馆业务机构重组的SWOT分析[J].图书馆界,2018(3):16-20.
[2] 卢小宾,宋姬芳,蒋玲,等.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1):15-33.
[3] 伍涛,张文勇,黄浩,等.现代图书馆新馆建设构想[J].图书馆学刊,2020,42(2):6-10.
[4] 池艳琼,孙潇.5G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方案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3):163-165.
[5] 赵浚.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6(6):24-27.
[6] 曹昌昌,叶良琴,任静.基于SWOT模型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分析——以南京市溧水区图书馆为例[J].公共图书馆,2018(4):57-61.
[7] 刘赵为.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研究[J].情报探索,2017(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