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林
入乎其内
小说,即通过虚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与社会的思索。我们在欣赏小说时,常常离不开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其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一、环境造就性格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在小说中尤为重要。社会环境是小说中“人物”存在的土壤,是其生存的空间,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关键作用。我们常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是说小说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物性格走向,造就了人物性格。
鲁迅先生的《祝福》,开头两段写“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写到“福礼”“只限于男人”,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这些描写揭示了辛亥革命之后农村的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封建礼教仍是束缚人民精神的枷锁;而且这样的社会环境具有普遍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鲁四老爷”出场,他是“讲理学的老监生”,并“大骂其新党”,还有“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很显然,这是一个思想保守、反对社会变革的守旧者,是封建体系的忠实捍卫者。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决定了另一人物“祥林嫂”的性格发展变化。她第二次来鲁镇,“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其实是对她再嫁的不认可。即使是柳妈这样的“善女人”,也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可以说,社会环境几乎影响着小说中所有人物性格的形成。
二、共生影响命运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说道:“环境与人物相匹配,与人物之间具有共生性、互动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由环境决定,并由环境得以解释;环境以人物为基础,以人物为中心,并提供人物行动的动机。”小说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与人物性格又形成共生,从而影响人物命运。
小说《祝福》的最后一段,“团团飞舞的雪花”“爆竹声联绵不断”“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祝福”的景象其实也是社会环境,为祥林嫂的命运重重地涂上了苍凉的一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大量的风雪描写,这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一次比一次更厉害的风雪,是自然界的风雪,更是社会的风雪,一次比一次更沉重地压在了林冲的身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的压迫下,林冲的性格由安分守己、忍辱负重转向奋起反抗,林冲最后的命运只能是“雪夜上梁山”。
卡夫卡的《变形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时人与人之间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人只有孤独感与陌生感。格里高尔的异化,不仅是外形的异化,也是处境、性格、心灵的异化。这种彻底的“异化”,由社会环境与人物性格共生而形成,决定了主人公格里高尔最终的命运——被家人抛弃、侮辱、践踏,最终凄惨地死去。蒲松龄的《促织》与《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在这样的环境下,主人公成名之子只得化身促织,让全家人摆脱苦难。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的他是沙皇统治者的忠实卫道者,在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之时,他只能死去。别里科夫的死亡,预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和瓦解。
出乎其外
翠姨之死
萧 红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郊原上的草,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钻出地面,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下面的瓦时,找到了一片草芽,孩子们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春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带着呼唤,带着蛊惑……
翠姨和我的堂哥大概是恋爱了。
翠姨十八九岁,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地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翠姨很喜欢我。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而她没有,她想什么事我都比她明白。到夜里,我住在外祖父家里,她就陪着我也住下。每每睡下就谈,谈过了半夜。
翠姨会弹大正琴,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一种日本琴。她还会吹笛子。我的堂哥钢琴弹得很好,吹箫吹得也好。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回到家里,大讲那里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故事。翠姨听了很多的故事。
过了不久,翠姨就订婚了。她的未来的丈夫,我见过,人长得又矮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四耳帽子。
她不知道那是她的什么人,她只当是哪里来了这样一位乡下的客人。
有一年的冬天,刚过了年,翠姨来到了我家。伯父的儿子——我的堂哥,正在我家里。他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翠姨一直在看堂哥。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没几天,她的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堂哥介绍来的他的同学。他们住在哈尔滨的秦家岗上,风景绝佳。那男学生们的宿舍里边,有暖气,洋床。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翠姨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请她吃大菜,请她看电影。坐马车的时候,上车让她先上;下车的时候,人家扶她下来。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她总算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经这到哈尔滨去一买嫁妆,翠姨就不愿意出嫁了。她说她要念书,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地闷闷不乐。
翠姨越来越瘦了,堂哥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了一番,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堂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奇的忧郁,还是一样和我们打牌下棋。
她的婆婆听说她病重,就急着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翠姨听了,就只盼望赶快死,拼命糟蹋自己的身体。
母亲记起了翠姨,叫堂哥去看翠姨。母亲拿了一些钱让堂哥给翠姨送去,说是送给她让她随便买点什么吃的。男子是不好先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堂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
“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出手去,翠姨就突然地拉住他的手,而且大声地哭起来了,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堂哥没有准备,就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堂哥看了看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
堂哥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過。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1941.7
(选自《小城三月》,有删改)
赏析
小说以散文化的手法展开叙事,以“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写翠姨美好却又短暂的一生,她悄无声息地活着,悄无声息地爱着,最后悄无声息地死去。翠姨的悲剧根源于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 戕害,在包办婚姻等封建思想统治下,她无力反抗,最终只能在抑郁痛苦中死去。小说开篇描写富有生机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的场景,以乐衬哀,有力地凸显了主人公翠姨的悲剧命运。与结尾春天再次来临,翠姨坟头的落寞形成对比照应,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春天的来临有利于引起读者对当时社会、人物命运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