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诗歌艺术中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而“意境”中的“意”是情意,指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界,指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同样,“境”也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来触发。换句话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作者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者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则是意境的核心。
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同学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准确捕捉意象
一首诗歌,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作者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学会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感情的真实流露。鉴赏诗歌时,要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会意象,就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七绝羁旅诗。前两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形成了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跌宕:城、寺、船、钟声,构成了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读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作者孤孑清寥的心情。
再如《未选择的路》一诗,作者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种具有哲理寓意的意象。
二、熟悉传统意象
诗歌中,有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解读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露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写的皆是落寞单调的秋景,这种景,创设的是沉郁悲凉的意境,浸透的是羁旅断肠的情怀。因此,《天净沙·秋思》的意象就只能创设出沉郁悲凉的意境,这种意境也只能蕴蓄断肠的愁绪。
由此可见,品鉴诗歌,第一步就是要找准意象,通过意象来明特征、悟内涵,来感受、揭示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超级链接】
诗词中常见的几种意象:
1.青山:在诗歌中具有深远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如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明月:(1)对月思乡,思念亲人。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菊花: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如郑思肖《画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蝉:品行高洁的象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