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竹子“中空”“有节”的特性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或以其為题材作诗歌咏,或铺纸研磨挥毫作画。而在另一些手工艺者的手中,经纬纵横间,或成为精工细作的盛放器皿,或成为一件欣赏把玩的雅器,展示出另一番清丽神采。
在与插花艺术结合之后,竹篮被作为花器,成为竹编技艺的美学巅峰。
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录表示竹编器具的文字40余个,如筵、簟、篮、笥、篓、笼等,多为日用器物及农事用具,表明竹编在汉代的普遍使用。不过,真正将竹编艺术从实用器物推向生活美学的,还当属宋人“插花”这项文人雅事。在宋元绘画中,可见不少竹编器物,如李嵩《骷髅幼戏图》《花篮图》以及宋人《小庭婴戏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的两幅宋代宫廷画家李嵩的《花篮图》中,花篮编织精细复杂,造型典雅精巧,已远远超越了实用器的范畴,成为一件颇具观赏性的艺术品。
传统插花的主要容器为瓶、盘、碗、缸、筒、篮等6大类,其间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篮花系衍自唐代佛教供花的花器,宋元两朝宫廷高管常用篮花插作隆盛型的院体花,自古至今都被广泛应用。花篮的篮身、篮沿、提梁是篮花的重要构成要素,如提梁,可起到很好的框景装饰作用;篮沿,或成平面或成曲面,均是造型构图的生动部位;篮身,形式多变,即是造型的根基,又是构图美感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整体看来作品高疏隐逸,颇富清雅之美,便于携带和运送。
宋人崇尚清雅,以竹篮插花最能得山野自然之风趣,因而颇受文人青睐。今人对于竹篮盛花,最大的困惑便是篮中无水难以养护花容。关于这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有洛阳向京师贡花的记载,其中提到以竹笼装花,用菜叶铺满缝隙,并且“以蜡封花蒂”,可令花朵“数日不落”。由此推测,宋代竹篮插花之花材,或做过类似的处理。
现代都市生活里,不妨选一竹编花器,置放花草,装点居室,亦可清赏舒心。(摘自《收藏·拍卖》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