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古人不仅用牲畜来拉车,更直接骑行。中国古人使用牲畜出行的历史很早,《周易》的“随卦”已有记载:“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由于比车、轿等成本低、花费少,从专门畜养驴马这类有运输能力的地方租借牲口,在古代极为普遍,骑驴、骑马出行就如现在骑单车出行一样。
古人留下的有关骑驴、骑马、骑牛出行的诗极为丰富。以骑驴诗来说,唐朝有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李贺《苦昼短》:“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等等。宋朝诗人提到骑驴的诗更多,陆游一人的“骑驴诗”就有几十首,如《遣兴》:“前岁峨冠领石渠,即今山市醉骑驴”……
相对于车、轿、船来说,古人租借“共享”牲畜更早。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当年读书时便与同学凑钱买驴出租。此事见于《东观汉记》:“(刘秀)随其叔父在萧,入小学。后之长安,受《尚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驢,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马和牛在中国使用很早,而驴、骡是在汉朝时才引入的,但民间骑驴最多。因为驴比马廉价,唐朝时民间就有养驴出租的。宋王钦若等人编修的《册府元龟》记载,开元二十九年,京兆府上奏:“两京之间,多有百姓僦驴,俗谓之‘驿驴,往来甚速,有同驿骑。”清顾炎武则在《日知录》中称:“尝考驴之为物,至汉而名,至孝武而得充上林,至孝灵而贵幸。”
与车、轿、船不同,共享畜力很容易弄丢或是弄混,怎么办?古人早就想到了如今共享单车登记注册的办法,实行“簿籍制度”,同时“烙印”。这一办法率先从驿传马中开始,不论是官养马还是私养马,只要供租用的都得注册登记。而在牲畜的身上烙上印记,既可防被盗,还便于找回,就是死了都好辨识,与现代不同公司的共享单车使用不同颜色和标记,是一个道理。
(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