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
一、素养视野下的STEAM与初中历史的融合
STEAM 教学理念源自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 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学理念,它“具有跨学科性、情境性、设计性、实践性以及技术性等鲜明特征”[1],这与我国人才培养要求及新课程改革中对素养能力的追求是一致的。
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2]其中跨学科命题的探索对初中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 STEAM 教学理念是互通的。
2020 年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一核”、“四层”、“四翼”,其中“四翼” 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也与STEAM 教学具有的跨学科性、情境性、设计性、实践性以及技术性高度一致。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科类学科,其研究对象包含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历史教学本就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具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实践操作等综合能力。历史课堂为开展STEAM 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 STEAM 教学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认识水平更高,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为STEAM 教学理念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比较坚实的认知能力基础。
STEAM 教学理念倡导的情境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根据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通过主动实践方式获得的知识平均保留率达百分之七十。
从心理特点来看,与高中生相比初中学生更加活跃,表现欲更强,更加积极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 STEAM 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素养、能力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 STEAM 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 STEAM 教学理念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符合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学改革的需要,也符合中高考的改革方向,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生本课堂中的STEAM与历史结合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STEAM 教学理念倡导课程的跨学科性、情境性、设计性、实践性。笔者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尝试将STEAM 教学理念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以下就以统编版初一《历史》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中的“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节为例,谈谈 STEAM 理念在初中生本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案例:《青铜器与甲骨文》中的“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节(节选)
(一)青铜器的色与质
活动设计:在教室中放置青铜鼎和青铜编钟模型,组织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青铜器。
问题设计:仔细观察青铜器,它们是什么颜色的?青铜器为什么是这种颜色?它是由什么金属铸造而成的?
学生活动:观察发现两组青铜器形态各异,说明青铜器有多种门类,且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青铜器的颜色呈青绿色,因此被称为青铜器。
化学上有氧化反应,铜氧化以后会出现青色的铜锈,因此青铜器本来的颜色不是青色,现在看到的青色是化学氧化反应的结果。触摸青铜器发现它们十分坚硬,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纯铜要硬,说明青铜器不是纯铜制品。它是一种合金,是由铜和锡、铅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合金。加入锡、铅降低了铜的熔点,更易锻造的同时也增强了青铜器的硬度。
在本教学环节中利用教室中布置的青铜鼎和编钟的模型,创设实践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情境,体现了 STEAM 理念中的情境性与实践性。
从观察青铜器的颜色,推演到为什么是这种颜色,再到青铜器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层设问,层层深入。巧妙地将化学知识融合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既解释了青铜器的颜色和材质等问题,又拓展了学生的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融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体现了 STEAM 理念中的跨学科性。
(二)青铜器的形与声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仔细观察青铜器的形状, 随机敲击编钟,欣赏编钟音乐。
问题设计:用手触摸青铜器,感受它们的形态, 猜猜它们是做什么用的?聆听编钟音乐,谈谈欣赏后的感想。
学生活动:观察到鼎有三足,下面可以放上火煮东西,所以它的功能应该类似用来烹煮的锅子。敲击编钟以后发出悦耳的声音。学生知道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由震动产生,震动的频率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一组编钟由大小、厚度不同的编钟组成,它们在敲击后震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不同的声音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音乐。
之后认真欣赏编钟音乐,感受到编钟音乐的美与古人的智慧。
在本教学环节中运用触摸青铜器模型、聆听编钟声音,欣赏编钟音乐等形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合物理和音乐等学科内容是 STEAM 理念中的跨学科性的体现。
在解释青铜器的功能和声音等问题的同时运用多学科融合的手段,吸引学生投入学习,在真实的触摸与体验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震撼,让学生有更真实的获得感,这是 STEAM 理念中实践性的体现。
(三)青铜器的美
活动设计:用宣纸和墨把青铜鼎模型上的花纹拓下来。
问题设计:仔细鉴赏拓片花纹,说说你覺得它美在哪里?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类的纹饰吗?
学生活动:细心拓下花纹并仔细观察。这是饕餮纹,一种神兽的花纹。它的刻画复杂繁琐,端庄典雅,精巧又充满神秘的气息,是神权和王权结合的象征。图案左右呈现出数学上的对称结构,体现了数学上的对称之美。同时,对称结构也是中国传统民俗图案的重要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20 元人民币的花纹中就有饕餮纹的应用。
在本教学环节中对青铜器花纹图案的仔细观察,发现其图案中蕴含的历史密码,将数学和美术学科知识融合入生本历史课堂,感受对称图案中的数学和美,品味传统民族纹饰的魅力。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充分运用了 STEAM 理念中的跨学科性特点。
通过让学生“用宣纸和墨把青铜鼎模型上的花纹拓下来”的活动,在课堂实践操作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動性,运用的正是 STEAM 中的实践性理念。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生本课堂中 STEAM 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案例还有很多。
三、历史教学视角下的STEAM渗透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STEAM理念要为历史课堂教学服务,要为素养养成服务,要为人才培养服务。笔者在探索过程中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面向学生
郭思乐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中写道:“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身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3]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所得, 有所感,有所长。STEAM 教学在形式上以活动项目出现,围绕教学内容融合各学科知识,设计学习活动。它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是引导者和辅助者;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互动思考。STEAM 教学的课堂是学生学习,互动,思考、成长的场所。
(二)教学过程抓住学生
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人因为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才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STEAM教学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发散的教学思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没有趣味的课堂,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思想的课堂,学生缺乏思考的深刻性;没有共情的课堂,学生缺乏情感的真实性。用STEAM的教学理念设计的学习情境,运用的跨学科知识,让历史更加有趣,思想更加深刻,情感更加真实。STEAM 教学为历史课堂创造有趣味、有思想、有共情的学习情境。
(三)教学难易贴近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STEAM 教学理念所选择的各学科融合的内容与方式应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选择本学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设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 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笔者在实践中选取的学科融合的内容都来自于本学段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既打破了学科间知识的壁垒,培养了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又没有脱离学生现有的能力范围。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不至于使学生无所适从。STEAM 教学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起来,动起来,是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的场合。
(四)教学内容服务课程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 STEAM 教学理念,需要涉及到跨学科的学习内容。所选的跨学科内容一定要为历史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服务。例如“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节所渗透的化学、物理、音乐、美术等跨学科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古代中国人高超的化学、物理、音乐、美术水平,进而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而骄傲,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这些内容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五)教学理论更新课堂
时代在进步,学生的眼界也在不断开阔。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STEAM 教学理念的核心特征是跨学科、情境性、设计性、实践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灵活迁移运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发现教学真谛,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教学价值超越课堂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历史课的价值不单是历史知识的传授,更是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STEAM 教学理念让历史课堂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媒介,是对传统历史课堂的创新,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等素养的全面发展。STEAM 教学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价值应超越课堂本身,让学生受益良多。
综上所述,STEAM 教学理念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素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很高的现实意识和社会价值,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注释】
[1]余胜全、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第13—22页。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基教[2019]15号。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