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喜
摘 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作为研究时间段,病例选取此时间段东明县中医医院接诊的70例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纳入35例)、研究组(加用吡格列酮,纳入35例),对两组血糖水平、整体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1)组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PFG)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HbA1c、2 hPG、PFG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188-02
糖尿病(DM)是常见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主要是胰岛素依赖)与2型(主要是胰岛素缺乏)[1],其中以T2DM最为多见,患者表现为肝糖原输出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2],需要及时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通常需要通过饮食控制、使用降糖药物、增强锻炼等稳定血糖指标。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增强无氧糖酵解,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吡格列酮能够增值活化受体γ,提升胰岛素应答能力。本文就T2DM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作为研究时间段,病例选取此时间段东明县中医医院接诊的70例T2DM患者,均分为对照组(纳入35例)、研究组(纳入35例)。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4.10±13.42)岁,病程8~29个月,平均病程(18.62±4.61)月;研究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5.42±13.13)歲;病程10~30个月,平均病程(20.01±5.13)月。基本资料(病程分期、年龄等)组间无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T2DM;②治疗依从性好;③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病变者;②哺乳、妊娠者;③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④重度贫血者;⑤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生产企业: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797),2次/d,0.5g/次,同时结合病情适当调整用量。研究组(加用吡格列酮):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同对照组)+吡格列酮(生产企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00),1次/d,15 mg/次。
疗程:治疗3个月,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PFG)[3];(2)整体疗效:①无效:治疗后血糖水平未见改善;②有效:HbA1c低于7.5%,且PFG低于8.3 mmol/L;③显效:HbA1c低于7.0%,且PFG低于7 mmol/L;④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4];(3)用药安全性:统计不良反应(心慌、乏力、头痛)例数与类型。
1.5 统计学方法
观察数据均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汇总、处理,同时以(x±s)表示血糖水平,行t检验,以[n(%)]表示整体疗效、用药安全性,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对比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血糖水平
两组血糖水平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HbA1c、 2 hPG、PFG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分析整体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分析用药安全性
两组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见表3。
3 讨论
DM兼具治疗难度大、病程长等特点,容易受到生活习惯、体育锻炼、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高。临床依据DM的病因、发展进程,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特殊型糖尿病[5],其以T2DM发病率最高。就T2DM而言,此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早期无典型症状,与环境、胰岛素抵抗、遗传、β细胞功能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容易发生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需要及时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病情迁延。
本次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更适宜于治疗T2DM。二甲双胍常被用于治疗T2DM,作用机制是:经口服用药后能够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糖原分解,提高葡萄糖氧化代谢与利用,加之此药物还能抑制患者食欲与脂肪分解,亦能减少小肠吸收葡萄糖,疗效确切;另外,二甲双胍半衰期为9h,生物利用度不低于60%,能够分布于全身脏器与组织,但是胃肠道是药物浓度最高的部位,并且现代药理研究指出,二甲双胍有下列疗效:(1)降低β细胞毒性,调节血脂且控制血糖水平;(2)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不过临床相关研究认为单用二甲双胍不能达到理想的降糖目标[6]。本次对研究组加用吡格列酮,此药物属于PPAR-γ受体激动药,选择性强且治疗显著,能够通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代谢,增强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胰岛β细胞毒性,同时也能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甘油三酯水平,促进细胞功能恢复,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当联合使用上述两种药物时,由于二者作用部位、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确保治疗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bA1c、2 hPG、PFG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且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由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于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烽.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7):71-73.
[2]朱林森.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173-175.
[3]李慧芳.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6,37(9):2297-2298.
[4]林小锐.吡格列酮对比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3):130-131.
[5]郭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系统医学,2017,2(7):41-43.
[6]陈叶海,张志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