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法的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21-08-10 22:53郑晓彤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模具导向教学法

郑晓彤

目前我国经濟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中职学校自然成为培养这批人才的主要阵地。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是,要实现这一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是关键。

一、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僵化,“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模具专业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教学法”,其教学模式是:从教师讲解、示范到学生模仿、练习,是以学生“学会”为目的的注入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迁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走上社会后,无法很快适应并融合,造成换岗率很高。

(二)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教学过程遵循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则是“一试定乾坤”,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评价的过程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中职学校如何培养与提高模具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适应岗位及职业的变化,这是目前职业教育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在德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在我国部分职业学校也进行了试行。推广并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入,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核心技能。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实施基本步骤(以冲压模为例)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一个过程均包含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就该课程教学设计思路而言,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设计完成一个有使用价值的冲压模具产品。

资讯阶段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下达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零件图和模具设计制造工作任务书,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此阶段以教师指导为主。

决策阶段各小组根据信息收集及分析结果,针对任务书进行讨论比较,拿出技术方案。教师考查各小组的冲压工艺方案,审核模具结构设计方案。师生一起讨论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学生听取教师的建议,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此阶段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计划阶段各小组讨论制定分工协作的详细计划,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分工要根据小组成员自身的能力特点,明确哪些成员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各组组长要负责将计划落实并监督执行。此阶段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阶段学生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完成模具设计图纸(包括三维的装配模型和二维工程图)、主要零件加工制作、外购件和标准件采购、模具装配调试等工作任务,做好文字记录。这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最多也最复杂,主要培养小组成员协调合作能力与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此阶段以学生为主体。

检查阶段对照工作任务进行内容检查。组长收集并完成小组的汇报资料:实物展览、图纸展示、设计工艺文件打印、幻灯片讲解等。此阶段以学生为主体。

评估阶段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实现任务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任务结果哪些需要改进等。此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模具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积极构建学习小组,活跃课堂气氛

中职模具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相互帮助的能力。例如:在中职模具专业“模具结构”的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将某套模具作为考核的内容,然后对学生进行模具结构的讲解,接着分组针对各自的模具模型拆装,测绘,查询资料,互相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为后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课前演练,增强课程实效

在准备任务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流程。同时,要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资讯、决策、计划三个环节,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的流畅性和实效性。例如:在“拆装模具”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对学生讲解安全规范细则,然后进行模具的拆装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拆装实践学习需按流程进行,由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循序渐进。从学习效果来看,经过对大水口模具拆装的实践学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而在“钳工工具”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钳工工具的具体使用,包括吊机、六角扳手、风批、铜锤以及气动打磨机等工具的使用。总结起来,就是要做好行动导向教学的准备工作,进而使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三)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内驱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利用所学模具专业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走弯路、错路,只有在学生学习进度难以进展、出现动机危机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下面以单分型面注射模拆装实训为例,简要介绍教学组织过程:1.确定项目题目: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的拆装实训。2.规划目标:模具拆装顺序如何规划?单分型面注射模的结构组成是什么?各个模具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尺寸联系如何?使用拆装工具应注意哪些事项?模具装配好如何维护?文件如何处理?3.准备:根据规划目标,每个小组依据各位学生的知识基础把目标细化为多个子任务,确保分工明确,使每个同学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实现方法和手段。结合任务要求开展讨论,并制定详细的计划,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获取相关的信息。4.实施:每个小组、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5.项目的结果汇报:组长收集资料并完成小组的汇报资料,填写实训报告。6.项目评估:学生自己来评估,包括:是否实现了目标?如果没有实现,存在什么问题?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哪些好,哪些有待改进?

总而言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弥补了传统中职模具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行动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一步提升了中职模具教学质量。

五、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和改进方向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效果、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协作和模具设计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升。

经过问卷调查和实际对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采用传统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存在差异,在结果上差异更大,二者的差异比较如表1所示。

当然,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首先,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行动领域课程设计的要求,在教学组织与时间安排上就会遇到麻烦。其次,这种典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綜合化程度要求很高,“双师型”教师资源的缺乏导致现有的教师工作量非常大。因此,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六、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活动,用行动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模具课程实现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知识沟通的统一,传统的媒体教学与现代技术整合的统一,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统一。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模具课程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和研究》(批准号:2015YQJK077)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模具导向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模具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