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健康?
大多数人模模糊糊知道,是身体好的意思,其他的就不予深究了。
但仔细分析这两个字,便能知道,古人对健康的理解没那么简单。
“健”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发音与“建”相同,含义相近。
“建”有创造、设立的意思,背后是能力和能量,所以,凡用“建”组成的字,大多含有有力的意思。
比如,“腱”,是坚韧有力的筋;“犍”,是力大無穷的公牛;“键”,是金属的门轴、车轴;等等。
“健”,也是如此。《增韵》:“健,强有力也。”
力源于气,有力者源于有气。元气足则神明健,谷气足则体健。
因此,在中医中,健就是身体气力充足,有力量、有精神的意思。
“健”的反义词应该是“痿”或“废”,蔫头耷脑、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一类的状态。
“康”,是指有路子,行得通。
古人命名一路畅通为“道路”,通达五个方向就叫作“康”,通达六个方向叫作“庄”,所以才有“康庄大道”之说。
“要想富,先修路”,身体想维持正常运转也是如此。
中医认为,人体不仅有血在流动,还有一种无形的能量,也就是气,气流经的路线称之为“经络”。
经络不畅,气血运行就会阻滞,轻则出现疼痛,重则出现麻痹,久而成患,出现地方割据,也就是不受中央(心神)节制的自我膨胀,形成癌瘤。
“康”的反义词应该是“塞”“阻”“绝”“断”,反正就是不通。
总而言之,中国人对健康的理念,源于中医的气血理论,气足有力为健,经络通畅顺达为康。
心理精神健康也是,不但要有心气、有动力,还要想得开、想得通。
现在很多人,不是没心气,压抑过度,丧失欲望,干什么都没意思,包括活着;就是想不开,钻牛角尖,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不是不健,就是不康。
(徐文兵著,摘自《字里藏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