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彭贤智
当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的过程、方法和手段逐渐科学化、人性化,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重视。那么,学校文化是什么?作为学校管理者该怎么做?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某种价值观的引领下,使用各种表意事物构建的教育生活方式。这是一个结构化的概念,它包括四层涵义: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校长、教师、学生;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价值观的确立与落实;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各种表意事物,例如,学校办学理念、校徽、校歌的设计,学校课程文化建设,课堂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建设,学校活动文化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等;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追求在于构建体现主题文化价值取向的教育生活方式,例如,升旗仪式、毕业仪式、入学仪式、新教师上岗仪式、教师退休仪式等。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统一师生的思想,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提升全体成员文化品位,唤醒师生的心灵。
用学校文化建设观统一师生的思想。一所学校中,师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具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和不同的价值观。学校该用什么来统一师生心灵,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统一师生思想,提升师生思想境界;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全体成员文化品位和精神的感召力。
学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全体成员文化品位的过程。在一些学校经常看到:下课铃一响,学生犹如获得解放,到处是喧哗的声音、吵闹的声音,学生相互追逐打闹,经常有踫破、摔坏的事情发生,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所学校无论构建的主题文化是什么,对师生文明礼仪进行教育与训练都是非常必要的,以此形成文明的教育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养成本质是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行为,无论独处,还是与他人同在,师生都能自觉遵守的约束。
学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师生精气神的过程。一所学校如果师生没有精气神,学校办学就会缺乏生命活力。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唤醒师生的心灵,追求有文化品位、有思想内涵的学习方式,呈现出有精神、有正能量的言行方式。让师生说有内涵,行有规范,使学校成为有文化品位、有精神感召力的场所。通过持续的文化建设,强化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赋予师生顽强的、勇于克服困难的品格,积极向上的精神,旺盛的斗志,激励师生不断超越自己。一些学校之所以办学水平偏低,其关键因素在于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人心涣散,领导、教师没有精神斗志,萎靡不振。
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过程。学校办学理念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渗透到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环境美化中。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为载体,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价值追求。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师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增强工作斗志、奋进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通过“真抓实干、严格要求、精细管理、持续坚持”地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一定会从平凡走向杰出,从普通走向卓越。
学校文化既是校长的文化,又要通过学习、理解、认同、内化、践行的过程,成为师生的群体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又要通过课程文化、管理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为载体,成为全体师生的实践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要考虑“我是谁”。要从自己的办学历史、办学实际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基因。因此,学校主题文化就像是散落在学校历史中、学校办学现状中的珍珠,通过主题文化这个线,把散开的珍珠串连起来。因此,学校办学理念的设计非常重要。作为校长,要依据学校历史、办学实际,设计体现现代价值取向的办学理念。要围绕学校主题文化的逻辑起点,构建学校办学的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进行精准表述。从主题文化核心概念出发,对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变量进行逐级分解,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找到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之间的逻辑支架和行为支架,从而使办学理念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做到知行合一。由此,提炼办学理念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传承性。办学理念应体现出学校办学历史中留下的经典话语、经典故事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二是独特性。立足自身的办学特点,既考虑学校历史和办学实际,又能体现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有个性、立足自身、别具特色。
三是要素性。每个概念都是主题文化核心概念的科学分解,体现主题文化的价值取向,而不是随意把时髦概念堆砌到一起。
四是战略性。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目标,为实现该目标所走的路、所采取的措施,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的影响。
五是逻辑性。围绕着主题文化的概念进行逐级分解,逻辑能自洽,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知行合一,对学校理念表述精准。
六是品位性。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精华,与学校教书育人的价值相一致,切忌搬抄他校理念,切忌相近词语出现,切忌空话、套话。
七是时代性。能把握时代脉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相一致,反映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
八是人文性。办学理念应体现人文关怀。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切忌笼统的、艰涩难懂的词语,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九是操作性。办学理念能进行实践话语转换,概念可操作,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解决“言行不一致,说做两张皮”的问题。
十是简约性。文字简约凝练,师生易于理解背诵,内容与条目切忌庞杂,内涵混乱。
学校文化建设要考虑“为了谁”。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文化建设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人,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基于学生的立场,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设计。例如,笔者在某所学校看到环境文化的设计与制作,花了380多万的经费,整个校园里全都是用石头雕塑的古今中外名家塑像、名家语录、名家故事。这些环境文化要素的设计无特色,放在任何学校都可以,且与学校主题文化的价值取向无任何关系。学校把故事与名言高高地贴在墙壁上,孩子们根本就不感兴趣,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5年,学生却不知道墙壁上贴的是什么,这种环境设计就失去了意义。
有人说“让校园墙壁会说话”,但是要说什么,却需要进行科学设计。有的学校墙壁上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有的学校的校训是“团结、谨慎、踏实、创新”,放在哪个学校都合适,这种文化建设不是让师生看的,而是应付上级检查所要表现的东西,这些内容从来就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与特点。
学校文化建设要考虑“依靠谁”。学校文化建设要取得成效,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唯有学校全体成员即校长、教师和学生全部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才能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引领者、示范者。对外,实施借脑工程,寻求专家的专业支持与指导,设计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和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方案。对内,实施文化管理战略,用学校办学理念体现的价值观统一师生的思想,引领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
第二,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实施者和体现者。学校的发展要依靠教师,为此,学校要实施文化管理战略,一是让教师学习研讨学校的共同愿景,为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引领教师发展。二是让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契合,让教师的言行体现办学理念的价值观,唯有办学理念成为教师的价值追求,才能推动学校发展。三是通过持续的学习、研究与践行,让办学理念在教师心中打上主题文化的烙印,内化为教师的价值取向,展示出主题文化价值观的形象。这些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研讨,需要制度的约束与引领,需要确立各项工作标准,规范教师的言行与工作方式,需要楷模人物的引领与支撑等。
第三,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享受者、体现者。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办学水平的高低、内涵发展的水平,都要通过学生的素养体现出来。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让学生全程参与,例如,在文明礼仪训练中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组织,让学生自己确定班级和小组的名称、口号、制度,自主管理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实施小组间、班级间、年级间的竞争,以激励学生奋进自强。
对于学校来说,文化建设的每一次进步,都让学校向文明、向品位、向卓越、向美好迈进了一步。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能够让师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提升,让师生的信仰产生追求,让师生的研究逐渐深入,为师生的行动指引方向,让师生的坚持看到成果,构建一个持续发展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