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方丽 韦方珍 李俊芳
摘 要:目的 研究湿疹治疗中左西替利嗪联合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湿疹患者60例,根据其就诊单双号分组,单号30例为控制组,双号30例为试验组。采用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控制组,基于此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试验组。比较两组EASI评分变化、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EASI评分、总有效率对比,发现试验组均优于控制组(P<0.05);但二者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湿疹治疗中左西替利嗪联合异甘草酸镁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研究。
关键词:湿疹;左西替利嗪;异甘草酸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126-03
在皮肤科疾病中,湿疹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其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症发生后,患者以抓痕、渗出、皮损干燥或苔癣样变、红斑、丘疹、丘疱疹等为主要表现。患者发病后,其临床特点为瘙痒剧烈、病因复杂、皮损呈多形性、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针对湿疹患者,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的方法为一般防治、物理疗法、外用疗法、药物内服等,其中主要方法为药物对症治疗[2]。作为一种抗组胺药物,左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为抗炎、止痒、抗变态反应较强等,属于首选药物;而作为一种干细胞保护剂,异甘草酸镁作用机制为抗过敏、抗炎、解毒、抗生物氧化作用较强,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3]。本文即分析了湿疹治疗中左西替利嗪联合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湿疹患者60例,根据其就诊单双号分组,单号30例为控制组,双号30例为试验组。
统计基础资料:试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值为18~60岁,平均年龄(42.3±6.7)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5±0.5)年;其中慢性期11例、亞急性期12例、急性期7例。控制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值为18~60岁,平均年龄(41.9±5.8)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7±0.4)年;其中慢性期12例、亚急性期10例、急性期8例。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具有比较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均符合湿疹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病程≥3个月;依从性良好;发病部位不限;均自主配合相关检查和治疗;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肿瘤;全身感染、其他皮肤病如手足癣、带状疱疹、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皮损处糜烂或溃疡;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呼吸、免疫、造血、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肝肾心肺功能障碍;对本次用药过敏者;近1月内服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抗组胺类等相关药物者。
1.3 方法
采用左西替利嗪片(生产厂家: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49,规格5mg)治疗控制组,每晚睡前顿服,5mg/d,持续治疗2周。
基于此联合异甘草酸镁(生产厂家: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51942,规格25mg)治疗试验组,采用250mL 10%葡萄糖注射液+0.1g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混合后,对患者行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2周。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咖啡、辣椒、浓茶、酒类等刺激性、致敏食物,切忌乱用药,并避免工作环境、饮食等可能诱发原因,避免热水烫洗、过度搔抓等外界刺激。
1.4 观察指标和评估依据[5]
比较两组患者EASI评分(用于评估湿疹面积和严重度,计算公式为指数×面积(E+I+Ex+L),其中下肢、躯干、上肢、头/颈等指数分别为0.4、0.3、0.2、0.1等,各部分得分相加即为EASI评分,分值越低越好)变化、总有效率(评估依据:患者遗留色素改变,皮疹消退,瘙痒消失等为治愈;患者皮疹、炎症等显著消退,瘙痒减轻等为好转;未达到前两项要求为无效)及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
汇总并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EASI评分变化观察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EASI评分对比发现试验组均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观察对比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发现试验组均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观察对比
试验组出现1例呕吐、1例口干,不良反应率6.67%,控制组出现2例呕吐、口干1例,不良反应率10.00%,二者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624,P =0.574)
3 讨论
现目前,临床尚未弄清湿疹的发病原因,多数认为其是因内在、外在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外因为紫外线、炎热、多汗、摩擦、植物、日光、寒冷、干燥、搔抓、动物皮毛、化学物质、妆品、肥皂、人皂纤维、某些食物等;内因为精神状态改变(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失眠、情绪变化)、新陈代谢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感染病灶、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现代医学中,该病症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且与环境因素、炎症介质释放、皮肤屏障障碍、基因多态性变异、微生物感染或定植、免疫功能等有关[6]。在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选药物为左西替利嗪,其是一线用药,属于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为抗变态反应,主要将组胺传递和活性直接阻断和抑制,可减少血管活性肽和P物质等释放,可削弱炎性细胞移动能力,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而作为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异甘草酸镁以18-α-甘草酸为活性成分,优势在于肝脏靶向性高、亲脂性好、抗炎活性强、不良反应少、起效快等,是常用治疗肝炎以及各类肝损伤的主要药物。该药物除了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等,还可降低机体敏感性、抗炎症介质、纠正细胞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调节淋巴细胞功能和数量、抑制抗体生成、抑制补体系统等,从而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7]。本文的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EASI评分、总有效率对比发现试验组均优于控制组(P<0.05);但二者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湿疹治疗中左西替利嗪联合异甘草酸镁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从而促进其病情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可见,湿疹治疗中左西替利嗪联合异甘草酸镁具有显著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湿疹治疗中左西替利嗪联合异甘草酸镁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邢艳玲.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9,32(12):158-159.
[2]张志娟.异甘草酸镁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05):1220-1224.
[3]刘新海.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267-268.
[4]李静.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用于慢性湿疹治疗的疗效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4):1928-1929.
[5]罗佳,陈光建,杨立平,等.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致过敏样反应27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9):4080-4082.
[6]曾水平.异甘草酸镁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6,20(32):141-142.
[7]赵雪愔,耿广丽.异甘草酸镁注射治疗急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7,4(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