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听到“美”的声音

2021-08-09 13:49李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作为中小学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给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67-03

【本文著錄格式】李伟.让学生听到“美”的声音——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67-68,138.

基于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素质教育被纳入到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中。为此,中小学科学创设音乐课程模式,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问题

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在推进音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时往往存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方面,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引导者,其审美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状况,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学历低、审美情趣弱等状况,不利于审美活动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学校音乐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状况的出现,也阻碍了音乐教师审美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与范畴,降低音乐审美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各中小学对于音乐教育的忽视也进一步阻碍了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利于的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措施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中小学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活动的推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增长,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陶冶情操。目前,学术界均肯定了音乐教学活动具有较高的美育功能。但教学活动在实际推行时往往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进而导致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实现。

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但对音乐课程却较为排斥,部分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后,仍旧无法掌握音乐专业知识。为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树立起学本位的思想,让学生成为音乐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下,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目的为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这一目标,在带动中小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引导其积极投身到音乐的熏陶成长中,实现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成为音乐课程主体,并围绕音乐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审美体验。满足其对于艺术的直观感受,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需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欣赏、理解音乐,并进行音乐赏析技巧知识的传递,确保学生可独立自主进行音乐作品的风格、题材、内容的赏析。这些技能的普及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negligible,并为其成为音乐课程教学的主题奠定基础,引导学生产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时需结合三维一体教学目标,提升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地位。

从本质上来看,音乐艺术作为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途径,其艺术核心价值就在于审美意义。为此,教师需要通过美育、情感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引导,确保其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自身审美情趣的培养确立。在教学实践中,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创设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可以提升音乐体验,引导其合理、科学的把握音乐情感与表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音乐精髓。

除此之外,教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音乐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教学,确保两者高效融入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中。学生通过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习能够掌握音乐知识框架,从而提升个体专业素质,并为其后期进行音乐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科学把控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构,确保学生可以在融入音乐学习的氛围中,在获得音乐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下引入音乐技能与知识。

这类教学方法的合理化运用,可以实现学生对于音乐审美体验的提升,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与素养,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的。

(三)明确审美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学开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与创的能力。西方学者早在19世纪就对审美教育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审美教育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并对青少年认知水平提升产生直接影响。科学推进的审美教育可促进学生精神与感性力量的有效统一。为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需合理设计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并将审美教育放在独特的作用与地位,由此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影响学生的成长方向。

作为常见的主观感性体验,审美课满足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而审美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师借助形象的方式进行情感的传递,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外部的世界,并对细节进行观察,确保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体验情趣。为此,中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需要积极推进审美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实现其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对教师队伍和硬件设施的建设

为进一步保障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乐审美教学内容,中小学学校需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素质教育内核,不断完善教师队伍与校区硬件设施。

一方面,中小学学校需强化对于师资力量的整合与优化,通过招聘高素质专业音乐教师的方式,提升校区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确保其综合审美素质与教学能力能够满足音乐审美目标的实现,提升中小学音乐审美教学工作的质量,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音乐审美品味与素质。另一方面,中小学学校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小区的音乐教学硬件设施。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结合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合理化的增设音乐器材与辅助教学器具,由此营造良好的学校音乐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审美学习环境,确保音乐审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中小学学校立足委培模式,强化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借助高校的资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带动音乐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提升。除此之外,高校可通过函授、网络授课等方式为在职的音乐教师提供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确保在职教师可以结合素质教育的需求,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教学水平,保障音乐审美教学活动有效性。

(五)创新音乐审美教学方式

中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发生变化,也进一步影响音乐审美教学方式的变革。为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需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立足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结合审美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音乐审美教学方式。

教学实践活动显示:科学有效的音乐审美教学方法能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活动的生活性、直观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可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而音乐学习情境的创设,可实现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文化因素的赏析,提升其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以初中音乐课程《春天来了》为例,该歌曲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诸如春天的鸟语呢喃,小朋友对春天的喜爱。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教师在借助该音乐作品推进审美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春相关音频资源的播放,这一方法的推进确保学生借助可视化的多媒体课件理解作品的歌词含义。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强化学生对于春天的感情与体验,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体会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审美情趣与体验效果的提升。

(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中小学教师在完成音乐审美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的情感,确保其可以对日常生活的事件有直观的感悟能力,最终为学生形成良好审美意识奠定基础。事实上,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可以引导学生乐观、积极面对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以小学音乐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实际教学为例,教师在歌曲教学之前可以结合图片为学生讲述放牛郎王二小的英勇故事,从而让学生对于王二小的事迹和精神品质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培养学生和平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在该种氛围的影响下,会更加积极学习歌曲,降低了学生音乐审美意识能力培养的难度,保障音乐审美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为进一步迎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学生素质教学的需求,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出现了不同程度变革。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各项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我国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获得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天夏.关于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在职音乐教师业务水平为例[J].当代音乐,2019(4):84-87.

[2]王秀萍.中小學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基于对杜威“审美经验”的内涵的理解[J].教育研究,2015,36(5):133-140.

[3]李丽,葛超.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意识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5):84-86.

[4]杨海.中小学音乐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民间音乐的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73-75+80.

[5]周世斌.不应再被忽视的器乐教学——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弱势状况分析及改革思考[J].人民音乐,2012(8):72-75.

[6]谢翌,赵方霞.美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百年嬗变:课程标准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2):27-34.

[7]豆乃强.中日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浙江大学和日本千叶大学学生音乐素质为例[J].美育学刊,2012,3(4):94-101.

作者简介:李伟(1970-),男,山东荣成,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音乐教研员,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