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勃源
摘 要:博物馆汇聚了各类文物与藏品,既在文化事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又在教育、娱乐等方面提供了高价值的公益服务。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以及先人的不断探索,我国拥有各种各样的文物遗产,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儿女卓越的智慧。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了文物藏品的管理效率和保护水平。鉴于此,文章将着重探讨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在明确现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促进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保证各类文物藏品得到全面有效管理及保护。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完善策略
0 引言
博物馆中收藏的各类文物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亦通过文物展示的方式传承并弘扬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1994年,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承担了全市地上和地下文物保护、勘探和发掘工作,截止到现在,发掘了诸多文物藏品,如大连本地汉墓中出土的花纹砖、黑皮陶、陶罐等,目前大部分收藏在大连汉墓博物馆并得到了妥善保管。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博物馆在文物管理方面依旧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馆藏文物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文物藏品档案管理不规范等,既影响了文物保管成效的提升,也制约了文物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等功能的实现。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的探讨,积极采取合理手段弥补不足、解决问题,促进馆藏文物得到妥善保管,使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弘扬,加深民众的历史记忆,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
1 博物馆文物藏品保管现状分析
1.1 馆藏文物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文物是无法再生的,近些年来,我国高度强调加强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严格要求博物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做好防盗、防火、防水等各项工作,以确保文物所在环境的安全性。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国内依旧有许多博物馆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实施细则不明确的问题,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薄弱,未严格按照馆内规定和要求对文物进行管理和保护,这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馆藏文物。譬如,部分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只强调维护馆内安全,并未对文物存放环境是否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受资金匮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文物存储环境不理想,工作人员未对文物进行严格全面的管控,也没有对文物进行合理分类,造成文物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例如,对于容易发生氧化的文物,在进行保管的过程中,务必要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保持环境的整洁性与安全性,尽可能避免出现文物被氧化的情况。
1.2 文物藏品保管硬件设施贫乏
国内很多博物馆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这其中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理念方面的原因。某些博物馆强调对场馆的布设与文物的摆设,并未考虑文物藏品在当前环境下是否会受到自然损耗。部分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所处环境并不符合国家要求,如防潮工作不到位、缺乏通风措施等。现在,也有很多博物馆将文物藏品陈列于铁制或者木制柜子之中,藏品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无论是湿度过大、密封性较差等,均容易造成文物受到损害,不利于长期保存文物,也不利于弘扬优良传统文化。
1.3 文物藏品档案缺乏一定的规范化
文物藏品档案是在文物藏品征集、鉴定、入藏、编目、保管、保护、利用和研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包含文物本体属性、文物管理记录等相关内容,是一种具有利用价值且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根据我国现行文物保护法及相關政策,在文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严格按照要求,创设专门的业务档案,对每一件藏品进行严格规范的登记及存档,保证所有文物都能够得到妥善管理及有效保护。但是受资源不足、经费短缺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博物馆并未充分利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也没有构建起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管理系统。作为藏品的衍生物,文物藏品档案若无法实现严格规范的管理,势必会影响文物保护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其弘扬和传承优良文化的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
1.4 文物保管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
文物保管工作是一项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较强责任意识并认真开展的重要工作,其工作是否专业规范将会对文物的保护及管理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现在,我国文物保管方面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大量资历深的老业务人员相继退休,青年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文物保管工作中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另外,文物藏品无法再生,文物保管人员在保护和管理文物藏品的过程中既需要保持较强的责任心,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技能。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客观问题影响了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文物藏品的破坏速度。所以,当前亟待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文物保管工作高效、高质开展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
1.5 缺乏保护意识
对于博物馆来讲,文物藏品的数量及质量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及影响力。所以,务必要重视并强化对文物藏品的全面化、严格化管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博物馆并未重视并强化对文物藏品的全面监管,导致许多文物藏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博物馆工作人员保护意识薄弱,未正确认识到保护和管理文物藏品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一般只有在文物藏品出现问题或者受到损害时,才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修复。博物馆内部也未对藏品受损进行责任追究,导致内部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难以有效增强。除此之外,修复后的文物藏品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导致文物继续受损。
2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提升策略
2.1 完善并优化管理制度体系
文物藏品管理涉及大量不同的环节,并且专业性非常强,应从多个层面入手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首先,博物馆应在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立足于本馆具体情况,完善和优化现行管理规章制度,对每一件文物藏品的保护要点及管理策略进行详细全面的说明,督促馆内人员增强管理意识,严格按照内部规定加强对馆内文物的管理与保护,确保每一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开展。以大连汉墓博物馆内的汉代花纹砖为例,出土于大连地区的花纹砖多以灰砖为主,种类丰富、尺寸各异,砖的形状因砌筑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差别,基于形状的不同,可将花纹砖大体分为四类:一是榫卯砖(32厘米×17厘米×6厘米),平面大多呈长方形,仅在短边的一侧出榫,另一侧为卯,多数较为厚重,用于砌筑墓壁的顺砖及墓底铺砖。二是长方形砖(30厘米×11厘米×6厘米),平面呈长方形,用于砌筑大多数花纹砖墓的墓壁立砖。三是方砖(30厘米×30厘米×8厘米),平面呈方形,较为厚重,用于砌筑墓壁顺砖。四是楔形砖(30厘米×11厘米×5厘米),侧面呈梯形,较为纤薄,用于砌筑墓门顶处。在对汉代花纹砖进行管理时,可根据形状、尺寸的不同,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同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所有文物都能够得到妥善保管。
其次,对于容易受损的文物藏品,应创建专门的陈列区,对其所处环境进行严格监测。同时要求馆内人员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检测,一旦出现管理不到位或者人为失误等问题,务必要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使馆内人员的管理和保护意识全面增强。
此外,博物馆需要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与优势,灵活合理地运用成熟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建文物藏品数字档案,为业内人士开展历史科研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后期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指导。
2.2 构建数字化文物保护系统,完善硬件保护设施
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博物馆应充分应用信息、互联网等一系列先进成熟的技术,积极构建完善、严谨、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文物保护系统,实现全省文物资源的全面整合并优化配置,便于国内民众通过网络欣赏館藏文物,而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强大的系统实现对馆藏文物的实时化、动态化、全面化管理。再以出土于大连地区的花纹砖为例,其纹饰主要包括几何纹、动物纹、钱纹和文字砖等,博物馆可针对不同图案纹饰的花纹砖构建专门的文物管理系统,将各类文物准确全面地纳入系统之中,分别为其制定专属的“身份证”,对文物的各种属性、年代、工艺等原始信息进行准确清晰的记录,一旦后期遭遇自然灾害或者被人盗窃,专业人员就能够根据“身份证”中的信息修复文物,尽可能地复原文物,降低文物受损程度,减少博物馆损失。
2.3 建立健全文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范
在开展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博物馆应在自觉遵循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立足于本馆具体情况,制定一套严谨规范且具有良好可行性的文物管理制度,为文物藏品保护及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有序化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对馆内文物藏品进行严谨规范的分类,创建专门的文物档案。对不同产品的保护及管理流程进行充分明确,加强对馆内工作人员监管与督促,保证每一位馆内人员严格按照馆内制度及流程进行操作,增强操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实现对馆藏文物的专业化、合理化保护及管理,避免馆内文物受到损害。以大连汉墓博物馆内东汉时期的陶鼎、陶魁为例,它们均出土于营城子汉墓群,不过在形状、尺寸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陶鼎为敛口、钵形腹、圜底,陶魁平面近圆角方形、深腹、底略内凹、螭首曲柄。在对它们进行保管时,切不可出现挤压、碰撞的情况,应将其置放于多功能文物储藏柜内,同时要安排工作人员定期检查藏品,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保证藏品的安全性。
2.4 打造专业的文物保管队伍
文物保管人员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文物保护工作能否高效高质地开展。馆藏文物年代久远,且无法再生和复制,对馆内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标准。为实现对馆藏文物的全面管理及有效保护,需要重视并强化对文物保管人员的针对化合理化培养,促进其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完成岗位任务。
第一,博物馆需要加强与对口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并引导高校积极开设文物保护及管理课程,以此培养大批能力强且综合素养高的文物保管人才。
第二,博物馆应积极开展内部培训讲座活动,邀请行业内的权威人士前往博物馆进行交流和知识传授。譬如,可以营城子汉墓群出土的文物为对象开展讲座活动,对陶博山炉、铜熊足等文物的来源、意义及保存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专业的讲解,促进工作人员加深对专项文物的认识与了解,激励内部人员增强文物保管意识,促进其积极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措施保管馆藏文物。
第三,博物馆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文物保护工作,切实增强广大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促使其正确认识到加强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引导更多民众加入文物保护的行列之中,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5 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的奖惩机制,增强保护意识
博物馆在加强馆内藏品管理与保护的过程中,应积极构建严谨完善、规范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同时也需要结合馆内工作开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各岗位、各人员的职责进行清晰合理的划分,创设专门的监管机构,制定合理严谨的考核机制,从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方面入手,对馆内人员进行严格全面的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薪酬晋升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奖惩作用,激发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譬如,对于态度不端正且因散漫慵懒、粗心大意、违规操作等而导致文物受损的工作人员,务必要追究其具体责任,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严厉惩处。对于在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馆方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奖励,切实调动起馆内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制度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保驾护航,促进文物保护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 结语
文物藏品不仅是博物馆开展各类业务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本,所以,博物馆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务必要加强对各类文物藏品的全面管理及有效保护,及时发现藏品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明确问题根源的前提下,从各方面入手,积极探寻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积极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促进文物藏品的管理及保护水平全面提升,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在新时代下取得长足发展,积极发挥博物馆的价值,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永久传承与全面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