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兆金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前研究、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育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数学知识,这既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91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数学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让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转化为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他们良好的问题探究能力,从而构建起数学知识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常规学习活动中做到改变,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数学推理、传达回馈、总结归纳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一步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教学重点只放在对知识的讲解和技能传递方面,而是要注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结方法、构建体系、养成习惯。另外,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数学知识,做到深入去体验构建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等,这些对激励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是有较大作用的。此外,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做到自主思考与探究,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题海战术模式来说,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科学策划课前研究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做到科学策划课前的研究活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想象的空间与时间,而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自主备课,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直接把所要讲解的一些数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学习数学课心理。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设定课前研究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前备课活动中去,让他们在课前研究活动中提前预习、掌握将要学习的重点数学知识,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数学课堂时间;而且师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研究重点、难点问题中,不但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第一,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课前研究的开放性,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进度、需求、爱好,来挑选数学课前研究的话题与方向。教师要做到设定出的课前研究答案不要固定化、单一化,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依赖性,同时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的学习心理来大胆推测、预习。第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布置课前所要研究的内容,尽量用一些趣味性、形象化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数学预习任务。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能够随时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可以大胆地预习、思考,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直接向教师询问,而且教师也要注重鼓励、表扬每一位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课前数学研究的自信心。而且,小学数学课前研究能够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他们感受到自主探究、课前预习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习惯把课前预习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小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反复思考、反复答复,在这种探究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非常依赖对于教师的询问,无法形成整体分析、安静探究、自主思索的习惯,而且,这样的预习模式虽然看似很活跃,但是根本无法发挥实质性的教育作用。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能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让他们在课前预习中提出心中的问题,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相对于教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学生其实更加有学习成就感,且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数学疑难问题时能够拥有自己的见解与认知,而且,教师要对学生要多一份鼓励与耐心,要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开展数学预习指导,把数学思考的天地留给每一位学生。
(二)注重引导学生个体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个体学习,让他们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对象。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由之前被动的数学课前预习,转换为主动的数学课前预习,这样才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数学预习效果。而且,教师要做到多模式、多角度提升学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数学课前预习的意义与必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活动或者数学知识交流的模式,让一些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出一些自己认为非常具备可行性的课前预习建议,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正确开展数学课前预习。其次,教师要适当地肯定与表扬每一位学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预习特征以及学习进度,来寻找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良好的课前预习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在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因为教师属于数学学习互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扮演著重要的教育角色,所以,教师更需要拥有积极的数学课前预习观念,提升自我知识创新精神,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数学预习,努力钻研数学课前预习中的步骤,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数学预习过程,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数学课前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预习方案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