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021-08-09 01:34劳可军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生态

劳可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其核心要义体现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上。当前,宁波水安全“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提出了“完成水利水务投资1000亿元、推进四大工程、构建五张网”的工作总目标。全市水利系统将充分认识新阶段水利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按照现代化的新要求,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头脑,用新思路、新举措谋划工作,找准水利发展的切入点、关键点、着力点,全力推动“十四五”水利事业开好局、起好步。

锚定新目标 把握新方向

新阶段要有新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2013年“菲特”台风和2015年“灿鸿”台风以后,整个“十三五”时期,宁波没有大的洪涝灾害。但是,从宁波实际来看,防洪排涝仍是宁波水利工作的最大短板,宁波防御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基础还很薄弱。因此,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捕捉机遇,紧紧抓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水利工作新要求,结合水利“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水利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加快提升防御流域性大洪水的基础和能力。

新阶段要有新思路。“新发展理念”这一概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水利部门,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理出新的思路。一要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水利改革,着力在水利投融资机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权水市场管理机制等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二要坚持协调发展,做到兴利除害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使城市与农村、区域与流域、开发与保护协调推进。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健全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强化江河湖泊和城乡水环境治理,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四要坚持开放发展,促进水利功能的深度延伸和广度拓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等重大产业布局,加强与流域管理机构、科研院所及国内外先进城市的交流合作。五要坚持共享发展,统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让更多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新阶段要有新观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作为水利干部职工,在推动“十四五”各项水利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树立全面、联系的观点,系统思考,科学统筹,坚持水陆统筹、空间融合、功能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科学把握洪涝旱特性和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坚持流域、区域、城市、乡村治理的统筹协调,构建互联互通、协调配套的河网水系。

明确新任务 再上新台阶

把握一条主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作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部署,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工作要求。新阶段的现代化是更高标准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因此,要以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主线,用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来看清水利工作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新阶段水利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在解决水资源区域配置不平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中找准主攻方向,统筹解决好水短缺、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倒逼水利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两个重点。水资源格局关系着发展格局,加快水利工程补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既能拉动内需,也能增加有效供给,是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一要扩内需,千方百计抓水利投资。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吸纳投资多、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的优势,要加大力度、全面抓好“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1000亿元的投资目标能够圆满实现,更好地发挥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国内经济大循环多作贡献。二要保供给,把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水利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为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好支撑和保障。尤其是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和“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等重大产业布局,在水资源的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全力支撑等方面找准突破口、着力点,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实现三个转变。在治水思路上,从“碎片化思维”转向“系统化思维”。要坚持“系统化思维、流域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的理念,尤其是在防洪排涝的流域性治理、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闸泵群的联合调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统筹推进。在治水目标上,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治水不能仅仅满足防洪保安、保障生产“二元”目标,要坚持“多元”共赢,在防洪保安、保障生产的基础上,做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多目标共赢。在治水方式上,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要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安全、水工程调度、水環境治理、水监管、水行政执法全方位提档升级。

构建四大水利。一是综合水利。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为共同体的理念,进行全行业推进、全流域统筹,不留盲区、不留空白。不仅要重视防洪排涝,也要重视防旱工作;不仅要注重解决水的数量问题,也要重视解决水的质量问题;不仅要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保护,也要重视水土流域的治理工作。要从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监管等全过程入手,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既要重视工程建设,也要重视建后管理;既要重视工程措施,也要重视非工程措施。二是生态水利。生态水利是对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要注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处理好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关系;要注重水土保持,“十四五”时期我市水土保持率要达到96%;要注重水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推进;要注重水面率,“十四五”时期我市平原河网水面率要达到7%以上;要注重污水处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三是智慧水利。智慧水利重在应用,实现水利信息共享和智能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运用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十四五”时期,我市的水务设施物联感知率要达到90%以上。2021年,要深入挖掘10个智慧水利应用场景,高质量通过水利部智慧水利先行先试任务验收。四是平安水利。抓好施工安全,落实责任、加强监管、管控风险;抓好运行安全,加强水库、山塘、海塘等水利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规范运行操作流程,强化安全鉴定措施,加密安全运行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抓好防洪安全,加强预警监测,做好科学调度,确保安全度汛;抓好政治安全,推进“清廉水利”建设,加强主体责任落实,强化纪律和作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健全五项体系。一是工程体系。建立和完善防洪除涝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工程、水环境保护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等工程体系,努力形成“三圈四路六网”(防潮拦洪封闭圈、干流防洪封闭圈、内涝分级防护圈,东、南、西、北四条分洪高速水路,海曙片、鄞东南片、江北镇海片、余姚片、慈溪片、东南沿海片六张骨干排涝水系网)的防洪减灾格局、“三源一体一网”(境外水源、本地水源、非常规水源,原水联通体,全市供水一张网)的供水安全保障格局、“一控一净两网”(控制污染源,生物净化措施,生态引调水网、蓝绿水网)的水生态修复格局。二是法规制度体系。修订出台《宁波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办法》《宁波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宁波市河道水面保洁工作标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取水许可、水权交易、生态补偿、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江河湖库保护管理制度等制度体系。三是监管体系。充分利用智慧手段,完善水文气象监测、水源取水监控、水资源分配监控、河湖水面率监控等监管措施,建立强监管的监督机制。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水域岸线用途管制、水环境管理、监督执法管理等。四是技术体系。完善节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保护修复、水污染治理、再生水回用等相关技术。开展“一河一策”专题研究,探索“专家会诊、技术支撑、治管并进”的模式推进水体治理。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推进实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新材料的运用,全市水利科研投入稳定在8000万元,实现水利科技转化率或贡献率达到80%以上。五是服务体系。进一步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升效率,努力做好“服务企业、服务市场、服务基层”相关工作,加强建设市场与水利企业的培育发展,积极帮助水利一线指方向、解出路、破难题。

责任编辑:张逸龙

猜你喜欢
水利水资源生态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向水而生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