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洼的光芒

2021-08-09 07:18李学广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电业局临沂局长

李学广

土洼在沂水县,它北靠沂源,西靠蒙阴,南离夏蔚镇15公里。土洼,实际上缺“土”,满山遍野都是石头;说是“洼”,实际是条大山沟。村民们散居在半山腰,海拔高度300米。

我忆起这个地方,是因为省里筹办一个大型扶贫展览。山东电力扶贫确有值得自豪的地方,尤其是在沂蒙山区,投入的人力、财力与物力都相当大,当年采取的措施,卓有成效。整个沂蒙山区电力发展的速度与增量,令世人瞩目。1985年10月,山东省政府扶贫开发简报第四期,专门推出电力扶贫经验,省长批示表彰,当年的中央电视台与报刊上发了好多表扬性的新闻消息。

土洼村党支部是一盏灯,那里发出的光芒,鼓舞着土洼的村民,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认清了前行的路。那里的一切长久地贮存在我的记忆里。36年后的一天,那束光芒吸引着我,第二次踏上去土洼的路。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全国上下充满了生机,大家耳朵里充斥着“万元户”“形势一片大好”的声音,而沂蒙山区却仍然极端贫困。

山东临沂地区的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六个县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扶贫县。 “一九八四年,这六个县人均占有工农业总产值41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9%;农民人均收入235元,低41.5%;人均收入150元以下的农民占29%,还有相当一部分在100元以下。”“仍有1145个村庄水源奇缺,吃水困难村庄占总数的20%;有2686个村庄不通汽车,交通闭塞,占49%。”这些数字让人难以置信,可是这是事实,这是从当年临沂地委的一份报告中摘录出来的。

临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电力是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用电量大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山东电力工业是全国的一面红旗、一个响当当的先进典型,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在国内首屈一指,可是省内发展不平衡。“德、惠、聊、菏、临”五个地区最弱,而临沂是最差的一个。缺电在当年是普遍现象,一个地儿缺电并不稀奇,问题是临沂的供电状况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差距实在太大。这六个扶贫县“有2348个村庄不通电,能源紧张,占46%”。1984年临沂地区年人均电量只有139千瓦·时,仅占全省年人均电量的44%,农村人口年人均电量只有29.0千瓦·时,而六个贫困县更低。

要推动临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电力工业发展,这早已形成共识。电力是高技术、高资金投入的行业,靠原始积累的方式肯定不行。当时,集资办电已经在全国、全省兴起,但临沂这样经济水平要集资办电,只能说是天方夜谭,且远水不解近渴。当时,临沂地区第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已经投运,可电力负荷太低。那时电力供应如同粮食供应一样,是计划分配的,要有指标。请省经委、省电力局对临沂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如提高一下电力指标的基数,在电网出现压负荷的情况下,对临沂压缩的幅度小一些,这些要求不高也并不过分。198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扶贫工作成为国家任务。众所周知,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国家帮扶的重点地区。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开发建设、搞好扶贫工作的决定》,业已确定帮扶沂蒙山区的基本政策,那政策虽然是粗线条的,可是方向很明确。临沂地委领导人一再表示,只要爭取到电,要政策给政策,要地委领导人出面,地委领导人就出面,全力支持。

很快传来一个好消息:1985年的全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确定在临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旨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包括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的扶贫工作通知精神。这次会议省委特别重视,要求省直厅委办局一把手必须参会。当时山东电力工业局已经上划水电部直管,可是 “人民电业为人民,山东电力为山东”是山东省电业的宗旨,“一把手”也要参会。这样,省电力工业局长周敬尊不请自到了。

这是一个机遇。那时,机遇是一个“热词”。机遇难得。

周敬尊是全国电力系统大名鼎鼎的人物。他1947年进青岛电厂,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担任省电力工业局的副局长兼总工程师,1982年担任省电力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这人党性强,腹有韬略,为政清廉,作风深入,善解人意。20世纪80年代初,被喻为电力体制改革的第一声“春雷”——“集资办电”,就是他在省电力工业局主政期间创造的。临沂地委对这次会谈十分重视,地委书记李洪成当即表示参加。李洪成与周敬尊是胶东“老乡”,他们早就相识。行署副专员郝洪琪也参加会议,他原是日照发电厂的厂长,全国电力系统有名的劳动模范,他自称是周局长的学生。这些因素给这次会谈增加了一层又一层的希望。

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我的一个工作笔记本上,清晰地记下了那次会谈的情况。

1985年2月4日 腊月十五 立春

我们先跟着周局长进入会议室。李洪成书记因为会议上的事情,晚到了一会儿。我们先在一起说话。那天周敬尊局长很高兴,寒暄几句,就切入正题。他说:“你们临沂还是有很大潜力的,你们平均电价是70元,能否提高到73、74元?”第一个问话,就令我们面面相觑。

他又问我们:“你们去年多少电力负荷?工业总产值增加了多少?”我们一一回答。他一听临沂电力负荷比1983年增加了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临沂工业经济增长率还不到10%,就连连摇头了:“那么,我要找你们算账了,你们把电‘浪费到哪里去了?临沂工业产品结构不行,这个问题得给临沂地委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

这等于给会谈定了调子。在周敬尊局长眼里,省电力工业局对临沂地区已经倾斜,已经特殊照顾。这次会谈不是我们向周局长提要求,而是周敬尊局长要向我们提要求了。

临沂行署参加座谈会的李洪成书记、刘兴武副书记、郝洪祺副专员,还有经委的负责人都到齐了后,会谈正式开始。周敬尊讲话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他当着地委主要领导人的面,称赞临沂电业局过去一年(1984年)成绩很大,被评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的先进单位,这也是临沂电业局建局以来的头一次。接着话题一转,说起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说起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讲到1985年山东电力准备投产多少机组、开工多少基建项目、准备引进多少外资。又说春节临近了,铁路交通压力骤然加大,一年一度的发电用煤供应紧张的局面已经形成,缺电局面比任何一个年份都严重。

临沂人考虑临沂地区的事情,而周局长考虑的则是全省电力发展的大局,双方不在一个频道,目标就不能聚焦在一个点上。会议的气氛虽然活跃,人人和颜悦色,但结果却谈不上理想。最大的收获,是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并就临沂发电厂发展与煤炭换电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

事后大家议论。无疑,周局长讲的电力经济是正确的,他对临沂提出的要求也是合理的,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嘛。可是大家心里不满足,总感觉欠着一点儿什么。大家分析,像周敬尊这样的老领导,他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40多年,担任过生产技术处处长、总工程师、副局长等职务,牵头解决了许多生产建设中的技术难题,算是技术干部出身。这类干部特别务实、坚定,他们不相信嘴上说什么,更多地相信眼睛看到的与自己算出来的数据,只有某种事实才能触动他。

只有等待机会了,这个机会什么时候到来呢?

1985年5月,山东省成立沂蒙山区开发指挥部,办公地点设在沂水县的第二招待所。一进7月,省政府就下发通知,全省扶贫现场办公会将在沂水召开,会期11日至16日。这次会议除了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参会外,省长还请来了新华社山东分社、大众日报社、山东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的记者。

这是一次现场办公的会议,要深入沂蒙山区调查研究,分析贫困单位的症结,研究扶贫的措施。而且这次会议时间长,完全有机会与周局长详细汇报。我们开始撰写汇报材料。可是一个电话传来,给我们浇下一盆凉水。因为工作需要,经省长李昌安特别批准,周局长不全程参会,不参加实地考察,只参加开幕与闭幕。这就是说,周敬尊局长在12日上午参加会议,下午就要返回济南,因为第二天他要到北京与世界银行组织谈融资项目。

12日上午,临沂电业局局长钱致祥与周敬尊局长通电话,邀请他在临沂多停留一段时间。这只是一个礼节性的邀请,没有想到周敬尊局长竟然说可以,要看“一个点”,时间安排由我们确定,只要不耽误晚上赶回济南就可以。这出乎大家预料了,钱致祥马上指示沂水电业局,立即确定一个点。

我们从临沂出发,直奔沂水的王庄,那里是沂水到济南的必经之路。我們等到周敬尊局长的车子过来之后,在前车的带领下,一直向前,曲里拐弯,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口,到几家住户的门前停下,才知道这是土洼村。土洼村由八个自然村组成,1300多口人,在当地算是一个大村。整个村子还没有通电。我们停车的地方是在山半腰。

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室内坐坐、喝口水”之类的客套,梁志彦科长引领着周敬尊局长直接走向参观点。这是一个向下的缓坡。梁志彦指着周边的山岭不停地解说,周局长时而停下,听梁志彦解释几句,时而问一些情况。田间的路很窄,只能走开单人,我们在后边落得有点儿远,只能断断续续听到一些。

梁志彦说,刚才我们路过的王庄,是1939年中共华东分局的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机关的所在地,邻近的云头峪,是《大众日报》创刊地,这里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指挥中心,素有“华东小延安”之称。著名的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就在附近,陈毅元帅“七十二崮志伟功”的诗句写的就是这里。

梁志彦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洼村人口不足千人,参军的就有50多人,牺牲的烈士就有10人,当年参加支前的多得没法子统计,可以说是家家都是堡垒户。村里曾经住过一个班的八路军,日本鬼子就对土洼村炮击了一晚上。这个村子党组织成立得比较早,1938年就有了第一位共产党员。

梁志彦说,这个村子严重缺水,每逢大旱年份,村民要到山那边的泉庄乡康家泉村担水吃。为缓解人畜吃水困难,村支部决定,在村子的沟底下人工开凿大口井。这项工程是从1977年开始的,1979年完工,硬生生打出了52米深的深井。这只是部分解决了吃水的困难。土洼村党支部还有惊人之举,他们领导全村人劈山修路,用了两年的时间,于1980年打开了与外界的联系通道。

梁志彦将周敬尊局长带到一座大口井边上。

我们围着井边站着,我发现对面的周局长面容严肃,脸色凝重。

介绍情况的是穿着件旧军衣的中年人,赤红脸,长得敦实。事后才知道,他叫王友元,是土洼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他的二哥就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王友元1957年参军,1961年入党,他复员回到家乡之后,就与村支部成员一起,向这里的贫穷宣战。因为他在部队上搞过坑道掘进施工,村支部就指派他负责打井工程。

这项工程究竟有多难,对于熟悉工程施工的周敬尊局长来说,不难理解,如果是机械作业的话还好说,可是这里用的是原始方式,是凭着血肉之躯在干!王友元说:“夜班,男劳力抡大锤打眼,放炮炸石掘进,白天女劳动力用绞盘将碎石块一一提到井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整整干了三年。二十米没有见到水,三十米没有见到水,四十米时还没见着水,退回去就没有水,继续打下去可能有水。村党支部几次研究,最后统一思想,下定决心打下去,一定要找到水。”王友元说到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开始有些哽咽,几度说不下去。他强忍住要倾泄而出的情感,转换一个话题,手指着前方远处山口说:“那就是我们刚刚走过来的路,那条路,也是我们村民用双手扒出来的。”他说那年正月初三,村民们就集合上工,当天发生伤亡事故,村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将受伤的人抱下来,一边顶上去。说着,这位汉子竟然抱着头,呜呜大哭起来。

气氛骤然凝固了,全场没有任何动静,王友元抽泣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里显得格外大。

这时候,我看到周敬尊局长脸上滚下了两行热泪。他面西迎着太阳站着,那泪花在阳光下晶亮闪光。他低下头,像是极力忍住越来越多的泪水。此时他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土洼村党支部过去的历史及他们现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表现,闪耀出来的光芒在我们脑海里来回闪亮,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沂蒙山人意识深处流淌的东西。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为什么能做出那么重大的牺牲?正是因为这种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正是因为舍弃自己与敌人奋斗到底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坚韧不拔、英勇不屈、不惧怕任何困难的顽强意志,正是因为这种生死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些雄心万丈的沂蒙汉子,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没有失去自信和自尊,始终没有失去顽强奋斗的精神,始终没有停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周敬尊局长流下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是崇敬的泪水,也是愧疚的泪水。我们对沂蒙老区人民负债了,欠账了,而且负债太重,欠账太多了。

周敬尊环视这周边的山山岭岭。土洼村的南面有一座崮,高617米,叫张家崮。周敬尊的目光在那上面停留了一会儿,他可能想起这里山高路险、通电困难的现实,思索了一会儿,说出来这样一句话:“电,他们架不起。”又猛然扭头问梁志彦:“你们什么时候能给这里送上电?一周?两周?”梁志彦略有迟疑。周敬尊几乎是命令:“你们要以最快的速度给这里送上电!”

周敬尊就要离开土洼村,上车前,他握着钱致祥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老钱,这不单单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

1985年架设的10千伏线路,现在还挺立在那里,在诉说着这个已经铭记在电力史上的时刻。陪我的电工师傅杨永伟告诉我:这条线路从沂水县夏蔚变电站接入,山高路险,施工机械用不上,电力职工全靠肩扛人抬,把电架到这沟底。线路全长16.4公里,是沂水最长的一条10千伏线路,也是沂水唯一一条超半径供电的线路。

由此,山东省电力扶贫工作迅速铺开。

在山东省扶贫现场办公会之后的第10天, 7月27日,山东省电力工业局调研组就来到了临沂,由一位副总经济师带队,对六个贫困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用沂蒙人的精神来扶贫沂蒙!”“扶贫要动真感情,下细功夫,办实事、办好事!”“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些话,调研组走到哪里讲到哪里。随后,对六个县的帮扶措施出台:今后三年,省电力工业局每年从农电发展基金里拿出240万元,用于加快这六个县的农电建设,并将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的扶持资金适当予以增加;对于六个县的通电工程用款,地县供电部门平衡有缺口的,由省电力局解决;每年为贫困县安排1个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补助其预算投资二分之一的资金,供应部分平价导线和钢材;每年向六个县电力局下达一次扶贫计划;1990年以前,保证这六个县村村通电;这六个县人畜吃水用电、照明用电、乡镇工业用电要保证供应。

中间还有一个插曲。那次全省扶贫现场办公会闭幕安排在晚上,会议一直开到21点多,周敬尊局长回房间时,突然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吃了一惊。原来是沂水县电业局局长陈维鲁。陈维鲁知道周局长参加闭幕会,还知道他第二天清早就要离开沂水,只有晚上这个时间了,于是早早在此等候。陈维鲁报上名字与职务后,周局长马上让他到屋里去谈。那时候,整个沂水县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这个变电站是全县供电网络的中心,全县三分之二的电力由这个站供给,可是只有一台主变1500千伏安,容量太小了……当陈维鲁汇报到这里时,周局长让陈维鲁停住,他看了一下表,計算了一下时间,不由分说,立即安排车去变电站。周局长打着手电筒察看变电站的设备,看完之后已经接近12点,他又与陈维鲁等工作人员一起座谈, 提出为这所变电站增容一倍,新上一台容量2000千伏安的变压器,要沂水县电业局尽快提出申请报告。周局长深夜打着手电筒视察变电站的故事,在当地就这样传开了。

在周局长现场办公会之后,扶贫工作在整个临沂电力系统立即启动起来。临沂电业局为解决六个县人畜饮水供电问题,制定三年规划,开辟了88个扶贫点,提出了包点扶贫的措施。沂水县电业局首先召开了股长会议,接着召开了全局职工大会,传达全省扶贫现场会精神,传达周敬尊局长的扶贫指示。沂水县电业局宣布,停建电力调度楼与职工宿舍楼,将工程款用在贫困村的通电上。沂水电业局还组织了百人调查团,分成18个组,用了五天时间对全县进行拉网式调查,共查出人畜吃水困难的278个村14.1万人口;提出分年度上电计划,对距离太远经济条件太差的32个村,个别研究了措施;并提出优先审批用电申请、优先勘测设计、优先供应材料、优先施工,并免收设计费、施工费等措施。

沂南县孙祖乡,1984年34个行政村只有5个村通电,其中罗荣桓元帅居住过的杨庄就没有电。这一次不但为杨庄村通了电,还帮助其建成了6个村办工厂。临沂电业局利用孙祖乡石英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建起了铁合金厂,又利用当地生产地瓜多的优势,建立了生产淀粉的“化工厂”,招收当地600多名农民进两个厂做工,走出来一条“造血”扶贫的新路子。

三十六年过去,土洼村已经大变了。

土洼村1985年户户通电。电,用他们的话说“早已不是个事”了。村里没水的日子也结束了,新打的机井水量充足,家家用上自来水。有了水,村子里的果业发展起来了,现在全村有1200亩大樱桃,还有几百亩地的苹果、桃。他们自己修出来的路,政府帮助加宽并全部硬化,现在,“日子好过了”是铁打的事实。

这是早春天气,山野里果树枝条上只冒出些“小骨朵”,田野里也只是一层绿意,村子里非常寂静,夕阳的余晖将这里染得一片辉煌,令人神往……就要离开村子,现任村书记高文平突然来电话,他说:“老李啊,不能陪你啊,我与几位村民在临沂城里考驾照。你过两个月再来,参加我们的樱桃节,来吃我们的大樱桃。”随后就是豪爽的大笑。

猜你喜欢
电业局临沂局长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旗帜的力量——国网建三江电业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电业局做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逾100克拉的“巨钻”临沂出了5颗
谁把局长推下水
鱼局长
黄局长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