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绍康
【人物简介】伍海昌,高级教师,现任牟定县茅阳初级中学校长。工作至今,先后在牟定县边远山区、坝区、城区初级中学校长岗位17年,致力于学校改革与发展实践研究,主持过国家级教育课题1项、省级教育课题3项,编著出版《一路风雨一路歌》课改教育论著1部,有多篇论文在省、州、县教育刊物上发表,曾获中共牟定县委、县政府“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和首届“名校长”称号、楚雄州首届“名校长”和“优秀校长”称号。近年来,伍海昌主要探索学校德育整合问题,发挥德育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致力于“一体两翼”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人生格言】教育是有光的,它可以照亮人的前程。
初识伍海昌是2002年6月的一次外派监考,当时他还在牟定县新桥镇桃苴初级中学任教,是一名语文老师,当班主任兼学校工会主席。桃苴中学是伍海昌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属牟定县彝汉杂居的半山区,离县城只有20公里,但道路崎岖逼仄,一到雨季,车辆就难以通行,进出学校只能依靠脚力,是牟定县条件比较艰苦的学校之一。我们前往监考,正值雨季,车子走走停停,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学校。山里一下雨,气温就骤降,寒意一阵阵袭来。我们正准备就寝时,一个身材敦实的人端着一盆栗炭火进来。他说:“我们这里一下雨就冷,条件艰苦,辛苦大家了,烤个火,暖暖身子吧。”然后,他又拿来一大包零食,陪我们吹牛聊天。有人介绍,他就是伍海昌,学校的工会主席。从那晚开始,我和伍海昌逐渐熟络起来。在交往过程中,无论角色如何变动,伍海昌都始终是一个为人真诚、性情耿直、善学好思、治校有方、值得交往和信赖的人。
凤屯中学,梦想开始的地方
伍海昌喜欢教书。1997年楚雄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桃苴中学。经过5年的历练,他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授业,他已经得心应手,轻车熟路;解惑,一般问题可以解决;传道,则任重道远。
2003年1月,牟定县教育改革拉开序幕,各乡镇设新的中心学校,管辖本乡镇的中学和小学。伍海昌“初生牛犊不怕虎”,怀着对教育的崇敬和憧憬,参加校长招考选拔,被聘任为牟定县凤屯乡凤屯中心校校长,兼任凤屯乡乡长助理,从此走向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岗位。这也是伍海昌笃定前行,追逐教育梦想的开始。
凤屯乡属于典型的高寒边远山区,而且是牟定县彝族聚居地,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学校条件比桃苴中学艰苦得多,教师留不住,学生流失更是严重。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学生流失有两大原因:一是“语言”。孩子一出生,父母都用彝话言传,一到入学,教师用普通话,孩子听不懂。二是“距离”。腊湾和新房两个村子,距学校20多公里,学生往返学校,一个单边步行就需要5个多小时。经中心校领导班子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四条控辍保学措施:一是加强彝族地区双语教学,逐步消除学生对汉语的恐惧;二是挖掘、开展、传承极富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吸引、留住学生;三是双休日食堂轮流上班,保障留校学生用餐;四是学额巩固分解到教师个人,并纳入班级和教师考核。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流失的顽疾得以克服,学额巩固逐年提高。2004年,腊湾民族小学挂牌,并成了牟定县双语教学特色学校。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凤屯中学教学质量不高,每年初中毕业100多名学生中能考取高中的不足20人,除了去职中求学的,一多半学生只能回家务农。看着学生离校的背影,伍海昌内心隐隐作痛。对回家务农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这些本该坐在教室里继续读书的孩子,要力气没有力气,要技术没有技术,可谓“种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疼痛之后,伍海昌大胆提出“两条腿办学”的思路,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家长意愿,对初三学生进行分流合并,把有希望考上高中的学生合并为“中考冲刺班”,余下的学生合并为“农村综合初中班”。“农村综合初中班”针对凤屯地区山高、箐深、水冷的气候特点,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编写出凤屯中学历史上唯一的一本校本教材——《凤屯初级中学农村综合初中班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涉及核桃、花椒、烤烟、白芸豆、小豆、脱毒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种植,以及野生菌栽培、養殖技术等知识,有很强的实用性。该校本课程,还申报了州级课题,并荣获二等奖。
光在黑板上搞种植,是搞不出名堂的。学校聘请了校外辅导员,争取到了农学实习基地,又发动全体师生,利用劳动课,在半年时间里,硬是开垦出了50多亩荒地,还租了农田,建了8个烤烟漂浮育苗大棚,有效整合了乡农科站、林业站、烟叶站等站所及社区教育资源。“农村综合初中班”的创办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凤屯乡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创新精神,能致富的劳动者,增强了毕业学生科学种田和养殖的意识,也促进了当地农业、林业、养殖业等科学实用技术的推广。从那时开始,伍海昌就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归属是培养各类人才,学生的分数并不是唯一的。
薄弱学校的华丽转身
时间来到了2006年。这一年,运行3年多的中心学校体制画上了句号,牟定县义务教育阶段又恢复了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格局,其中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中小学校长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牟定县新桥镇马厂初级中学是坝区学校,因中考“光头”和体罚学生,落下了不好的名声,连续换了几位校长,也没有让学校走出“低谷”。马厂中学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薄弱学校,大家都怕到那里主事。伍海昌却不信邪,主动请缨前往。伍海昌的选择,不求闻达,不问名利,就凭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危旧的教学楼、残破的花台和几条土路,当时的马厂中学,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更像一间快要废弃的作坊。那时正值秋雨连绵,拉行李的小卡车刚进校园,就被黄泥紧紧抱住车轮,无法动弹。前来帮忙推车的人说:“伍校,到马厂中学你得准备一双高筒雨鞋啊!”
经了解,因学校领导更换频繁,许多承诺到头来都成为“空头支票”。时间一长,领导失去了公信力,没有了群众基础,许多措施无法落实到位,教师消极懈怠,对工作普遍有抵触情绪。学校失去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导致教学质量滞后,辖区大量生源外流,陷入了“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一时难以自拔。
没有生源,哪来的质量。正值开学季,学校门前冷落,前来报到的新生寥寥无几。当务之急是领导班子分组带队,带着新生入学名单,走村入户,挨家动员。伍海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娃娃到马厂中学,我们做家长的不是很放心”。家长毫无遮掩的一句老实话,深深地刺痛了伍海昌。
教育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改变马厂中学的现状,关键还得靠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想法子提振人心,凝聚人气。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诊断,伍海昌给学校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定位——以人为本,以质量求发展,特色引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要实现这一目标,“二抓”“三建”“四体系”是关键。“二抓”,即抓教师队伍建设,抓课堂有效教学;“三建”,即校园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名师工程;“四体系”,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网络化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安全保障体系、教育教学科研体系。
“人心齐,泰山移。”马厂中学沿着既定目标,带领全体师生,以改善育人环境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突破口,迎难而上,闯出了一条自我救赎的兴校之路。
伍海昌主事一年后,2007年中考,马厂中学楚雄一中上线1人,高中升学率达70.8%,打破了近七八年来无“楚雄一中上线”的魔咒;2008年中考,楚雄一中上线2人,高中升学率达75.8%;2009年中考,楚雄一中上线3人,高中升学率达76.3%,其中有2名考生分别获全县中考第2名、第4名。马厂中学赢得了口碑,通过自身的努力,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从此“脱贫”,去掉了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
几年的发力,学校育人环境焕然一新,花园式学校初见雏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环境,一去不返。2010年,马厂中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马厂中学的改变,又让伍海昌明白了一个道理:看教育,不是去看政府力量支撑的投资几个亿的名牌贵族重点学校,更不是看门口排成长龙的市场热门学校,而是要看那些薄弱学校,人们都应该去那里朝圣。因为中国很大,许多地方的人们都还不富裕,但那里有孩子们真诚的笑容和对知识的渴望,还有一群可敬可爱、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老师。
茅阳中学的铿锵前行
教育联系万家,学校的升学率牵动着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神经。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种逻辑:学生考不好,家长就不满意,不满意的多了,就形成了社会舆论,舆论产生压力,最终压力流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回应社会呼声,缓解社会压力,教育主管部门只好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在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牟定县规模最大的茅阳初级中学教学质量出现了较大下滑。2013年8月下旬,教育局有关领导找伍海昌谈话,说局里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安排他到茅阳初级中学任校长。8月26日,伍海昌到茅阳中学任职。
茅阳中学是城区初级中学,属教育局直管,是牟定县唯一一所省级一级初级中学,又是县级窗口示范学校,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一直是全县初级中学的龙头“老大”。对伍海昌而言,自打工作都是在乡下,进城工作可以方便照管家里的小孩,绝对是好事。但自己是个“泥腿子”,面对临危受命,有没有能力做好学校的掌舵人,他心里也没有底。
有领导说过,茅阳中学支撑着牟定县初中教育的半边天,一旦学校出了闪失,天就塌了。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说明全县人民都在关注着茅阳中学,因为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初中学生都集中在茅阳中学。
要扛住这份责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压力变成动力;要不辜负局领导的信任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改革是必由之路。
改革,无疑是发展、振兴之路,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在说,都在改。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一直在改革,但怎么改,改什么?改革最忌空喊口号,改革要务实,改革需要实干家。教书17年,这是伍海昌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他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追求从没有停歇过,从来都不是教育改革的看客。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经过深思熟虑,茅阳中学确立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课改之路。
不懈怠、不务虚,是伍海昌一贯的工作作風。2014年春季学期,茅阳中学依托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推进课改工作。课改围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采用“三段六步”的导学案和教学模式,以教师集体备课为统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以“三维”目标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点,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最终推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伍海昌提出“以制度保障课改、以专业引领课改、以效果评价课改”的思路,亲自参加课改蓝图的设计、培训师生、上示范课等。在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改领导挂点联系制度》《课改奖励方案》《高效课堂建设课改达标过关课考核方案》《合作小组建设考评实施方案》《“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法》《课改小组评价实施方案》《班级、小组课改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方案和考核办法。
为了抓实课改,杜绝“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自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每位教师都要通过“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达标过关考核,明确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三段)及教学步骤(六步)。考核不达标的教师,必须在下一阶段的重新考核中达标过关。
经过3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教师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成为常态,“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课改的成效逐步凸显。课改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高效优质课,锤炼了广大教师,打造了一批课改名师,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14~2020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中,茅阳中学被楚雄一中录取179人;2014年被中共牟定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第一届名学校”,被连续评为“课改先进集体”“普通高中招生先进集体”,又获得“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奖”。同时,茅阳中学在楚雄州级同类学校教学质量综合排名中也逐年上升,学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伍海昌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能对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学校要有书香气,教师要有书卷气,学生要有读书风。”
2015年,学校制定了《茅阳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深入持久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引导师生亲近书籍、走近经典,树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学习理念,开设了“智慧阅读课堂”“校园书声”,班班都有“图书角”;创作了校歌《茅之朝阳》,设计了校徽、创办了每年两期的校刊《茅中之光》,完成了《茅阳中学33年》校史编撰,开发了校本教材,打造了经典文化展演活动……
在“道德育人,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下,茅阳中学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即借助校园“庙学合一”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抓好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传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打造学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但由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很不平衡,教育经费缺口较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奖励教师机制还不够完善。伍海昌到茅阳中学后发现一个问题:县教育局为学校选调教师,很多乡下的教师都不愿意进城。对他触动更大的是,2015年9月,牟定思源民族中学招考选拔教师,茅阳中学一下就走了9位优秀教师。为了留住教师,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和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从2014年开始,伍海昌就多方奔走筹备教育基金会。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牟定县一大批具有爱心与公益情怀的民营企业家的大力支持。2016年4月,牟定县民营企业家教育基金会正式获批成立。
根据《牟定县民营企业教育基金会章程》规定,教育基金会所募资金主要用于:奖励茅阳中学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及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学生。基金会规模壮大、资金实力增强之后,奖励和帮扶范围将辐射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师生。
2016年9月7日,教育基金会第一次颁奖仪式在茅阳中学举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及先进教育工作者共获得182980元的奖励。教育基金会从2016~2020年共捐资牟定县义务教育学校102万元,其中94万元用于奖励和资助茅阳中学师生,另外还资助马厂中学学生3万元,奖励青龙中学教师3万元、天台中学教师2万元。随着教育基金会的壮大,受益的不仅是茅阳中学,势必为牟定县教育事業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教师,到校长;从半山区、山区、坝区,再到城区,回顾17年的工作经历,伍海昌经常总结与反思,感觉还有许多遗憾。有些事想到了没有去做,有些事未经深思熟虑就去做了,但他一直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带着感激、敬畏、快乐、幸福工作和生活。教育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伍海昌深知只有坚守信念,笃定前行,自己的教育人生才会拥有从容与淡定。
◇责任编辑 邱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