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在教学时发现,很多学生觉得写作难,害怕甚至厌恶写作,对此,教师可组织随堂练笔类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他们就能在阅读课文时总结写作经验和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一、文本补白,生发情感
不少课文中都有精彩的留白,可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教师要利用这些留白,开展随堂练笔活动,这样学生在阅读时能生发情感,发散思维,将想象和感受转化为文字。如此,既把握住了文本资源,又捕捉到了训练点,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可谓一举多得。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主要描写了作者游历双龙洞看到的情景,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这一点进行补白训练,说说作者看到洞中景物时,会有哪些想法,并写出来。学生先分析作者看到了什么,发现作者看到的都是在洞外很难看到的奇景,所以觉得作者内心必然是激动和喜悦的,同时还带点好奇,想知道洞中还有什么奇景。所以补写道:“看到这些神奇的石钟乳和石笋,我特别激动,多少年的沧海桑田,才能生成这样的奇景啊,真是鬼斧神工。我不由得想要继续探索,总觉得还有更美的风景在前方等着我。”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明白,在写作时适当表达内心情感,能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补白,此外,在补白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补白是否在原文的基础上展开,所写人物是否符合原文的设定,要在搞懂作品内容、明确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补写。
二、观察插图,个性表达
插图是课文的眼睛,它们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还能给学生提供写作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能否找到课文没有写的角度,然后围绕这个角度深入探究,进行个性化表达。
在《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小男孩踮起脚尖看柜台里的商品,作者围绕这幅画写了学生勇敢地突破自我,学习如何购物的内容。不同人观看这幅图,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写作。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看到了什么,然后试着进行个性化表达。如一位学生是这样解读这幅画的:一个贪吃的小孩,看到柜台中好吃的零食,想要购买,但想到妈妈说零食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的告诫,最终,控制住了欲望。显然,这位同学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看到图片自然想到了相关故事,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因此才能写出如此个性化的解读。
在个性化表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插图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并思考其中深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不同,所以对同一幅插图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拓展他们的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改变结尾,掀起波澜
为了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很多作品的结尾是开放性的,教师要利用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开展补寫训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的走向,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给故事一个全新的结尾。
如课文《蜘蛛开店》的结尾就是开放性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故事会如何发展,然后续写结尾,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如有学生认为蜘蛛在吓得跑回网上后,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为不能半途而废,但是它又认为自己一个人很难完成任务,于是就招聘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空闲的小蜘蛛,一起工作,每人织一只袜子,结果一天就完成了任务。蜈蚣很开心,于是带着全家人来蜘蛛的店中买袜子。还有学生认为蜘蛛放弃了给蜈蚣织袜子,第二天闲逛,看到了给大象织衣服的前辈,深受感动,于是决定重新开店,挑战自我。这些结局都体现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他们的人生感悟。
除了对开放性结尾续写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改写结尾,让文章向另一个方向发展。然后将修改后的作品和原文对比,说说哪个结尾更合理,更符合前文对人物的设定。这样的活动更有趣,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在随堂练笔过程中,学生能将从阅读中获得的写作经验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进而提升综合能力。教师要找到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补写、改写等写作训练,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