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2021-08-09 11:22顾峰万玉龙
关键词: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顾峰 万玉龙

【摘  要】我国是一个土地广阔、地貌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的国家。从统计数据来看,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每年频繁的重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高达GDP的6%。仅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GDP的3%。从公共紧急事件方面分析,应急物流决定了救急物资能否及时发送到灾区,决定了在公共事件发生后,为挽救财产和生命的最关键的一步,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灾区人民的命运。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过程中,物资保障的地位和作用突显,应急物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with vast land, complex landforms and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is also a country with large population and dense residence. From the statistical data,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the frequent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in our country have brought great losses to the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property every year.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annual losses caused by emergencies in China are as high as 6% of GDP. Wenchuan earthquake alone caused direct economic losses of 500 billion yuan, equivalent to 3% of China's GDP. From the aspect of public emergency, emergency logistics determines whether emergency supplies can be sent to the disaster area in time, and determines the most critical step to save property and life after public events. To some extent, it determines the fate of the people in the disaster area.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all kinds of emergencie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material support are prominent, and emergency logistics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關键词】应急物流;物流信息系统;体系建设

【Keywords】emergency logistics;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6-0142-02

1 引言

面对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调配供给,从而缓解提高救助时效性,是应急救助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随着人员的加速流动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几年突发情况呈现出范围大、传播快、变异复杂的特点。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低下等因素更会使得差异化区域之间应急物流体系出现处理能力有限、配送匹配度低下、时效作用发挥薄弱等问题。因此,构建面向区域疫情的应急物流协同优化体系尤为重要。

2 应急物流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应急物流体系不断成熟,应急物流的流程和作用也在发生改变。现代化的应急物流仍然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第一责任,但是其追求市场化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明显。

②应急物流特点。应急物流是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它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这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第二,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主要是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第三,时间约束的紧迫性。第四,弱经济性。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第五,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

3 现阶段应急物流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①运行机制。我国的应急物流起步比较晚,应急物流的机制不够完善。我们的许多救灾工作是无法可依的。我国的后勤收集主要依靠地方当局和集体自发组织的行政职能,这基本上是以动员为基础的,缺乏系统的法律标准和限制,效率不高。现行灾害后勤保障机制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考虑后勤运行成本。一旦危机发生,各级政府将组建相应的危机管理小组,把危机的快速管理作为整体核心工作。在缺乏灾害保障法律机制的情况下,这一机制杂乱无章,成本高、效率低。

②信息化建设。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够形成有效的信息监控,信息共享,信息传播机制。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政府部门作为应急物流的主导者,其提供的信息最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果不能及时做到信息提供和共享,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秩序混乱。其次是社交公共媒体不够统一。我国没有形成良好统一的社交网络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其信息的发布。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而信息的紊乱和不真实性会给救援工作带来不安和紊乱。我们不难发现,在历次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各大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站为了占取流量资源,往往夸大灾害形勢,造成人们无法分辨真实情况。因此,统一的信息发布和规范互联网信息平台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③市场化参与不高,我国应急物流制度不完善,缺乏成熟有效的专业化应急物流处理机制,缺损甚至没有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供应商配合政府部门一起实施救援与恢复工作。在这点,我们可以参考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应急物流机制。以日本为例,日本的防救灾体系分为三级管理,包括中央国土厅救灾局、地方都道府以及市、乡、镇。各级政府防灾管理部门定期举行防灾汇报,并制订防救灾计划。日本政府对救灾物资实行分阶段管理,将救灾物资的配送工作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行政单位负责,第二阶段由物流公司负责(根据政府要求采取较主动的方式进行配送),第三阶段仍由物流公司负责(但根据灾区需求采取较为被动的方式,即依据订单进行配送)。

4 对我国应急物流提出改进的建议

①从运行管理方面分析。因为我国的应急物流发展比较晚,所以没能形成成熟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应急物流运行机制。需要做到制定合理规范的应急物流法律,可以确保在特殊时期的正常运作。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第一,作为应急物流主导方的政府,需要更加专业的指挥与操作。尽量避免太多的非专业人员参与救援,因为在特殊时期,非专业化的救援很可能带来重要交通干线的堵塞,为正确的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第二,应该从公共事件发生时,做到响应、监控、控制、运行等各方面都有相应的法律章程。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完成。

②从统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面。

第一,政府部门需要提供一个及时的信息发布平台,使发布的信息做到及时、准确、全面。该信息平台应该成为各大主流社交网站的信息新闻主要来源,这样作为非参与人员的群众,才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

第二,作为最广获取信息渠道的社交网络。应该提供最准确、有参考性的信息。因为国家法律部门应该为应急物流信息传播方面,对社交媒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规范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

③市场化参与角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应急物流基本是政府负责,包括应急物资的采购、配送、运输、投放以及路线控制等各个方面。这个在初期,因为经验不足等各方面,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化参与已经非常普及。市场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替代政府的配送、运输等角色,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有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在配送方面更有优势,包括紧急调度、车辆支配、专业司机的选择方面,都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参与可以增强政府在其他包括信息控制、路线疏导、物资投放方面的专业程度。政府部门不必做到每件事情都要参与,可以集中精力在特定的流程中。

第三,市场化的物流企业参与,代替政府的不计成本的运营模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节约资金和成本。因为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运输都是临时发起,成本非常高。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有现成的设备和资源,成本会有大幅度的降低。

5 结语

随着社会和市场环境,以及技术、社交网络的越来越普及,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加速,每次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在逐渐的扩大。加快成熟应急物流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本文从目前我国应急物流运行机制、信息平台的搭建、市场参与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对比了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应急物流机制,并且从相应的角度对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只有通过不停的改进,利用现代技术和正确的法律法规,才能让应急物流更加全面,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秦星红,魏光兴,周靖.基于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物流体系流程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3-26.

【2】肖九梅.构建应急物流保障机制[J].城乡建设,2019(05):27-28.

【3】彭宝玲.我国应急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01):38-41.

【4】李照华.融合式应急物流体制机制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4):76-78.

【5】王建伟,刘琼锋.融合式应急物流体系体制机制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J].商,2014(4):211.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浅谈风力发电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