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宏
他又来找我了。他总是轻轻地敲我办公室的门,轻轻地走进来。一进来就抱歉地笑着,说,我又来烦扰你了。
我看见他来,赶快站起来去迎接。让他坐。他却只在沙发上轻轻地坐下,并不是深坐的样子。口里念叨着:“几句话,几句话,扰烦你,你忙,你忙。”他真是太客气,倒让我很不自在。
我给他敬烟,他不抽。也没有什么好招待他的,便给他倒了一杯白开水。而他常常是忙忙地和我说话和说事,简明扼要,说完了,水还热着,他就走了。
他叫启世。我称他为先生,这完全是我发自内心对他的尊重!而且他是以教师行世,又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也应该是名副其实。
他说,我们是同宗。我们都是明朝初年从洪洞县大槐树下搬迁的刘氏后裔。先祖兄弟三人,我们同是老三刘普兴的衍出,据家谱记载,已经到了二十几代。他的祖上很早就从我们村搬到了邻村。
我和启世先生素无交往,打起了交道也是近二三年的事,我们是同乡,原先就认识,他是一个教员,早几年就病退了。他大我十好几岁,应该说不是一代人。我们虽是同宗,但又不是本村本家,无法去排辈份。平时偶见只是相互道好,现在关系深了,成了忘年之交。可是他对我老是挺客气。这就让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修养,但却有点古板。
他第一次来找我,那是前年。他带了几首旧体诗,掏出来,纸已经揉得很皱巴了。他说向我请教,有几个字词总是拿捏不准,不知写的像不像个东西。他说,他知道我很钻研文学写作,很有名气。我哪儿敢啊!我搞了二十多年的新闻工作,平时是爱写写划划,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诗文。但我很知道自己的这点功底和水平。我哪能是在别人面前称能的!但拗不过他的真诚,我们还是“商榷”了一回。他向我要了一些报刊杂志的地址。我也很鼓励了他一番,他说,我能行?我说,行,应该试试,谁都是从开始走路的。他说,退休了,在家没事干,聊以自慰吧。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来找我一回,或讨论诗文写作,或叙说读书体会。接触多了,交情渐深,但每次他来找我都来去匆匆。他怕耽误了我的工作。他很尊重我。甚至叫我老刘,被我止住。和我交谈,总是请教的口吻,谈他的人生感悟,又是征询的口吻,说到当今的社会,看法挺天真。我们一起说话,他恋恋不舍的样子,说着说着,他就站起来要走。他说,“你忙,不能耽搁你了。”我说再坐会儿,他就又坐下。如此几次,他终于起身走了。再来,还是这样,看得出,他是渴望交流的。我们谈读书、论人生、说感悟,很投机,话是越来越多。
我觉得他很单纯,单纯的就像孩子,单纯到没有一点私心杂念。人们说,人老了就变得单纯了。可是他并不多么老,他今年才60虚岁,也有复杂的人生经历。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因“反革命集团嫌疑”入狱两年,虽然后来平反了,但不能不给身心留下创伤;他为了供两个儿子念大学,贫穷到以教师的身份开起了小卖部;几年前他曾患脑梗塞,又做了肾上腺瘤手术。他备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世态炎凉,可不知怎的就对过往的事和未来的事看得很淡了。看淡了也就单纯了,单纯到对现在的世事有点不知深浅和漠不关心,单纯到对今后的事情有点顺其自然和不求不争。这是一种多好的心态啊!
他现在处事很沉静。或许是他现在接触工作和社会少了,远离了凡尘,也就能够沉静住自己了,这也需要很强的自制能力。可一个能沉静住自己的人,也是需要有所交流的。人有相对的孤独自己,沒有绝对的孤独自己。一个人爱做一种事,或者在做一种事情,都需要表达,需要宣泄,需要交流。这是做人的欲望,也可说是人性的使然,人总是想表现自己让别人知道,世上决没有孤芳自赏者。所以他找我是想和我交流,他说和我能说到一起。我是被他的客气,他的谦虚,他的单纯,他的对别人的尊重,他的能把身心放开和能够沉静自己深深地感动,这难道不是一种做人的良好修养和崇高美德吗?!
有一次他又来找我,他说他皈依了佛门。县城有一座昊天寺,在火山口上,建于北魏,毁于文革,现在又进行了重建。他说,昊天寺的主持慈园法师给他授名“悲世”,他自取法号为“净休”“务本”。他说,退休了,身体又不好,和别人又交往不来。想清静也得为自己寻一个处所,找一点做项。皈依佛门,不是看破了红尘,红尘是不容易看破的,只是想远离红尘。一则诵诵经,算是学习,二则爬爬山,锻练身体。他说,对于任何宗教,都要智信,不可迷信。皈依佛教不能拘于形式。他说,“方寸有净土,随缘居家可修行;身边见苦人,就地施恩也慈悲。”他说,“做人要持正,心正,行正,做正色人,说正色话,做正色事。”他对人生的感悟是多么深刻啊!
他还为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无为居”。大约有半年的天气吧,他没有来找我,我正想他,他就来了。还是那样谦恭的态度,一如文章开头所表述。他见我正忙,给我放下一沓册子就走。边走边说:“你看看,这是我新写的一些随感,还有些家事年谱,你给看看,寻寻毛病,指正指正。”这是一本打印的册子,名《秋叶集》。从自序和年谱中看到,这段时间他回乡山居养病。期间,在他的“无为居”整理编印了原前写的《木头人的话》《木头人随笔》,并新写了这册《秋叶集》。他在自序中说:“闲下来了,回头看自己,平心观世事,时有感悟,随有随记;一则一段,内容较杂,编成册子,让人传阅,留给子孙,权当遗产。”这真是一种精神,让我很感佩。
《秋叶集》可以说是他的人生总结,但不是全景式的。这个册子以年谱记叙了他人生中的一些大事,以散句,联语,顺口溜的形式记录了他对人生的感悟。还编了一些家族的传记和记事,约摸是四万字左右。从人生的感悟中看出,他读了很多书,对人生的道理很通达。他总结人生,写出感悟,是在潜心地做点事情,虽然很自我,但他很充实。从他自己的年谱中看出,他这一生很平淡。师范毕业步入社会,一直以教书为业,当过小学、初中校长,高中副校长,享有中级职称。最大的壮举是带队红卫兵徒步十一天去北京串联,最值得骄傲的是桃李满天下。可以说截止目前他平庸而平凡。现在他又很闲适,可他自我快乐着。我就想,一个人的一生中不管为国还是为家,能够轰轰烈烈地去做些事的机会和时候很少。在芸芸众生中,闲适的人生也是一种人生,只要没有非分之想,知足长乐,平静做事,散淡一切,未必不是幸福的享受。谁都有闲适的时候,闲适的时候多想想自己,为自己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工作和社会上的事往往由不得自己,但闲适下来就应该放松自己,善待自己,给自己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以不愧对人生。用他感悟的话说:“私事的集合就是公事,离开私事给谁办公?”人生经验的积累传给后人,未必不善莫大矣!
启世先生现在是个闲适的人,我们已成为忘年之交,我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当他又来找我时,我说,你的《秋叶集》真好,送我吧。他欣然应允,并在扉页上写下了题款:
“拙作赠同宗富宏君,以交流思想,并作纪念。
选自《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