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祥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诱发学习兴趣、促进形象感悟、突破学习难点、助力道德实践几方面,阐述了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真翅膀”的做法,希望能够活化教学内容、拓展背景空间、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虽然经常出现画面和视频,但往往只有表面的热闹,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能算是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插上了信息技术的“假翅膀”。如何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的“真翅膀”,让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成为合乎实际、依据实情、追求实效的重要手段,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巧妙引入,以信息技术诱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远为近、化静为动的特性,以灵活有效的手段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地步入新课学习的大门。
比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可以先播放乐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动听的音乐。在学生全身心进入一种难以描述的美好境界后,教师再进行提问:“同学们,这首美妙的曲子讲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故事两次提到一位老人,你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1979年和1992年分别都发生了‘春天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一样吗?”
此时,学生已经在音乐的引领和老师的指点下,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课本,开始了有目的、有方向的探索。音乐声渐渐停止,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已经开始。这样的多媒体运用,不仅启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引领学习方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学习模式,主动进行学习和思考。
二、形象感悟,让信息技术促进真切感受
《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价值引领、品德提升、人格塑造、社会认知的重要课程,如果只是简单地号召、抽象地说理、泛泛地讲解,其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让简单的讲述感性起来,让抽象的内容具体起来,让枯燥的文字形象起来,从而带给学生具体、真切的感受,让道理在形象中明晰,让心灵在情境中陶冶。
比如,“旱灾”这个词对江苏地区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抽象,仅仅依靠语言文字表述显得苍白无力。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应对自然灾害》这一课的时候,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从网上下载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场景的照片,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旱灾发生地区耕地开裂、庄稼枯萎、人们排队等候消防车送水的场面。在教师的解说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情境,有感而发、各抒己见,能很自然地感悟到“没有水的日子没法过”“人类离开了水就会走向灭亡”“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会下意识地想到“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水”等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再现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变成形象可感的画面,从而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暂时无法做到的。
三、再现历史,用信息技术帮助突破难点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距离今天的小学生来说比较遥远,怎样让学生了解历史,从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年級《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变迁,了解历史真相。
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课,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播放《开国大典》视频片段,生动地再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视频中,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冉冉升起,此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现场万众沸腾。这样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开国大典的盛况也就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可见,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缩短历史与我们的时间距离,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创设情境,使信息技术助力道德实践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说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而成。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将“导行”由课内的“准行”(模拟情景下的践行)延伸到课外的“真行”(真实生活中的自觉践行),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只有经过反复践行活动,学生才能把脑海中的道德认知变成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最终达到“创设情境,助力道德实践”的目的。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一课,在最后总结时,可以呈现多媒体画面。屏幕上出现一位少先队员,只见他先向大家行了一个队礼,然后说:“我们今天通过学习,知道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今后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勤俭节约,向身边的人宣传勤俭节约。作为中队长,我倡议我们班从今天开始开展‘争创勤俭节约好家庭的活动,勤俭节约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开始,从不浪费一粒米、一张纸开始……”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参与积极性很高。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时候,要避免情境内容给人带来的视觉审美疲劳,要让学生觉得新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探索的愿望,从而达到“创境激情、以情冶性”的目的。创设的情境也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低年级,情境设置的内容要色彩丰富、形象有趣;到了中高年级,设置的情境要逐渐减少形象成分,注重语言的描述。各年级段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内容应各有侧重,注意情境的适切性,低年级的内容要避免“成人化”,中高年级要避免“幼儿化”。
总之,通过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的“真翅膀”,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改进了教学方式方法,凸显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益,使呆板、程式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襟江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