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洁
摘要
名著阅读教学要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通过生生共读、师生共读、家校共讀这三条路径开展共读,从感知阅读、理解阅读、探索阅读、审美阅读四个梯度分级推进,达成让学生以愉快的心境主动阅读的愿景。
关键词
三线 四梯度 悦读
名著阅读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经典阅读中满足探究世界、探究人生的好奇心,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期盼能从三条路径、四个梯度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达成让学生以愉快的心境主动阅读的愿景。
三条路径指的是生生共读、师生共读、家校共读,四个梯度指的是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进行分级,从感知阅读、理解阅读、探索阅读、审美阅读四个梯度进行“梯田式”分级阅读推进,多维度地展现他们的阅读成果,评价他们的阅读收获,唤醒他们的“悦读”自觉,愉悦他们的精神,提升他们的境界,让学生站在阅读“梯田”的每一阶上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一、“三线”:开发合力阅读的广泛渠道
1.生生共读,在平等交流中澎湃“悦读”激情。
当阅读真正融入学生的身心当中时,他们每天交流的内容就不会只是游戏或是追星,而是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许他们会为某个人物、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那个输了的学生也许当晚就会偷偷地再把书拿出来翻一遍,就为了在第二天的“华山论剑”中灭了另一个人的气焰。这才是教师愿意看到的“悦读”画面。只要教师愿意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一切皆有可能。
比如读《湘行散记》,在感悟《湘行散记》中忧郁和寂寞的情怀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我阅读我品鉴”的示范阅读鉴赏活动,针对具体语段开展阅读,初步体悟作品中冷峻而深沉的风格;再鼓励学生以感悟这种忧郁和寂寞的情怀为主导,进一步深入开展“我发现我品鉴”的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发现以及互相交流的有趣活动中,形成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再比如阅读《昆虫记》,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去阅读、去活动、去交流。在阅读全书后,有学生将研究豌豆象的挖掘习性的创意成果撰写成阅读观察报告;有学生将象态橡栗象的劳作习性制成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有学生在阅读后以金步甲的口吻,通过“自述”来解密其婚配习性。
学生用他们所能想到的多种方式,借助教师指导提供的有效途径,分享了彼此的阅读体验,在有趣平等的阅读交流活动中感受着阅读的巨大魅力。
2.师生共读,在引领碰撞中提升“悦读”境界。
要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首先应该是整本书的阅读者,做到“知书达理”。教师要“知书”,就是说教师自己要对整本书的内容、手法、主旨、特色等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达理”,这是要求教师不只是浮光掠影地读过这本书,还要对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多方勾连比较,审辨探究,从较深层次上理解这本书的人物、情感等,从而在高站位上启迪学生的阅读。
比如读《简·爱》,如果从现代女性视角观照她的性格和爱情,教师可以思考一下逆境、顺境中的人物的情绪管理,质疑一下根植于简的心底的“平等”的实质,设置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
(1)想一想,简被约翰·里德激怒时能否进行更有效的情绪管理?
(2)简和罗切斯特相识、相处以及分离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是怎样的?你对她有建议吗?
(3)如果最后简没有继承一笔财产,她在和罗切斯特的对话中是不是还那么有底气?爱情的最终选择是什么,究竟是精神上的旗鼓相当,还是金钱上的门当户对?
前面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行观照对比。第3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极富思辨性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探究,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比如,《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十分鲜活可爱,作者不仅赋予她们美丽绝伦的容貌,还在她们身上融入了卓尔不凡、让人过目难忘的特质,“笑”便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一种特质。小翠是爱笑的,婴宁的笑简直无处不在,然而这些笑声最后似乎都消失了:小翠从笑到不笑再到最后的离家出走;婴宁由笑到后来不笑,彻底变成了一个“人间狐”。但蒲松龄并没有把这样的笑声从人世间彻底清除,而是巧妙地把婴宁的笑转移到了她儿子身上,这又有什么深意呢?
要达成这样的深度引领,教师本身的“深阅读”必不可少。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是名著阅读的研究者、对话者和思考者,然后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进阶。
3.家校共读,在融洽对话中固化“悦读”习惯。
阅读是每时每刻都可以做的事,绝不限于在学校。现在我们常常感叹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紧张,那是因为没有抓手的说教是会让孩子反感的。父母和孩子若能共读一本书,正是融洽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读《简·爱》为例,它对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形成正确的情感观是很有帮助的。现代社会难免浮躁,孩子看到灰姑娘嫁给白马王子的戏码,可能会滋生出好逸恶劳的念头。父母如果能和孩子聊聊简·爱,说说平等而自尊的爱,畅谈简·爱一生中的几次选择,那该是怎样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啊。
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家长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真正美丽的人,都会有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修养,都会有温柔而坚强的灵魂,都会凭自己的能力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家长自觉地读书,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最好的榜样。家校共读形成良性循环,从另一个维度有力地支持了名著教学任务,实为一举多得。
二、“四梯度”:实现分级阅读的不断推进
除了聚焦不同对象形成阅读的合力,我们的名著教学实践还拟从感知阅读、理解阅读、探索阅读、审美阅读四个梯度对学生进行“梯田式”分级阅读推进,让所有学生都能从阅读中拥有不一样的收获。
1.感知阅读。
感知阅读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在这个层级上,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识记层面上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比如《骆驼祥子》的感知阅读,学生至少要了解这样一些人物:祥子以及跟他有关联的各色人物,如虎妞、小福子、夏太太、刘四爷、孙侦探、二强子、老马、曹先生等,并且能把握作品的情节脉络,了解祥子买车丢车之间的“三起三落”,这样的要求是不高的。当然,即便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仍然是不一样的。面对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为了保持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会放得更低一些,比如能了解两三个人物,能概括一些最基本的情节,哪怕只是感兴趣的局部情节,也值得鼓励。
2.理解阅读。
理解阅读则是相对高一点的要求了,需要学生关注到书中特定的篇章语句,并能透过这些文字理解人物特点及文章主旨,对文字要有精细研读的能力。还是以《骆驼祥子》为例,透过《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经典文字,我们可以看到祥子这时的性格和追求。教师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可做些摘录,加上鉴赏以及个人感悟。后来,祥子由一个老实健壮、善良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骆驼式”青年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自私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这是我们根据全书情节进一步分析理解得出的结论,也是思维提升的表现。
3.探索阅读。
探索阅读是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它聚合了思维的多个品质,如勾连融合的能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抽象能力,对比反思的能力等。对于《骆驼祥子》,我们在前面的阅读中了解了祥子的性格以及他的变化过程,那么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看看与祥子相关的各类人物,把这些内容全部融合起来,进行探索性的阅读。其实,不是哪一类人导致了祥子的悲剧,而是那个人吃人的旧社会把人活生生地变成了鬼。如果教师在阅读时能让学生的思维达到如此张力,阅读就顺利进阶了。
统编教材对名著阅读的指导都设置了“专题探究”板块,这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比如《骆驼祥子》专题探究中给出了以下供参考的专题: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品析“京味儿”。这些专题融合了对一部小说阅读过程中的检索、归并、勾连、体悟等多种能力的要求,是探索阅读很好的抓手。
4.审美阅读。
审美阅读首先要基于一定的审美能力。我们所说的审美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这种能力是在一定的审美过程中形成的。读《艾青诗选》,从诗人营造的多种意象中,我们能去想象构建一个美学的世界;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文字所营造的乡土人情会让你的情感产生共鸣;孙犁的《白洋淀纪事》里诗意的环境,哪怕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会让人自觉地生出一种审美愉悦,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朱光潜说:“文学的修养可以说是趣味的修养。” 老先生还说:“我认为文学教育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这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的文艺杰作,在这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去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藏的妙蕴來。”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构建审美趣味,并借由审美走向创造,自觉地提升精神境界。
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永远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以上所说的“三线、四梯度”也只是名著阅读教学实施中的一点粗浅的思考。未来,我们将不断地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真阅读和深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统编教材背景下初中生名著‘三线四梯度分级悦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33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