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后习题,导向语文要素

2021-08-09 18:27周欣
江西教育C 2021年7期
关键词:习题要素课文

周欣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要求,它是语文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性作用,就应该立足教材,导向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而课后习题就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体现与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在解读文本时聚焦课后习题,穿插拓展训练,有条理、有层次、有梯度地将语文要素的教学与训练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整体把握文本,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统编版语文教材主要从“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以及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设计课后习题。在“理解与交流”的维度下,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其核心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因此,在开展精读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扣紧单元的人文主题,借助课后习题,帮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抓核心思想、抓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时,课后第一道习题可以设计为: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在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中,教师在布置初读任务时,就直接抛出这个习题的前半部分:“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在这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就课文的表达顺序展开小组探究。在小组互动及讨论中,学生很快就梳理出“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表达顺序。在交流中,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分享自己是怎么样找出这样的顺序的,在这个分享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明晰了关键词,如表达时间、方位的词语,理顺文章的表达顺序。最后,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现场生成思维导图,为接下来学生借助文字去生成动态的画面奠定基础。

二、聚焦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意义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立足语文课程标准,指向学段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语言技能,设计了螺旋上升、环环相扣的语文要素达成目标。也就是说,在单元教学中,我们要能够在精读课中教方法,在略读课中迁移方法,在交流平台板块中总结方法,以“一站式”的教学训练将语文要素的教学落实到位,让学生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都能有收获。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时,笔者在课堂设计时围绕本单元的立意“在阅读中学表达”,引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探索作者如何从“不敢爬”到“爬上去”,作者是怎么把这个重要过程写清楚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以学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默读2~7自然段,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画起来,多读几遍。笔者围绕“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三个角度展开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怎样把重要内容讲清楚。

三、穿插拓展训练,促进学生知识迁移

课后习题是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第一站。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后习题部分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板块,引导学生在阅读链接中迁移方法,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比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有这样的课后习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笔者没有单独以讲解课后习题的方式来教学,而是将其放在文本最后一部分的阅读中,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能体现“蒙汉情深”的词句,聚焦关键词句,摒弃无关信息。随即,再引导学生自然对接生活,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惜别,引导他们思考:这次惜别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形下分別的?有哪个镜头最难忘?最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个性化表达。◆(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习题要素课文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抓住习题深探索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