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新农险发展“最后一公里”

2021-08-09 15:54张恒国
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灾最后一公里新农

张恒国

日前,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试点近3年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險(以下简称“新农险”)正式扩大试点范围。根据《通知》要求,针对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粮食作物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将逐步从6个粮食助产省份的产粮大县试点,扩大至覆盖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所有产粮大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实施保费补贴,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

如何切实全面推进新时期下的新农险建设,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目前的现实是我们已经实现了“扩面”,这是新农险得以顺利开展并壮大的基本盘。那么,如何在保证这个基本盘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发展质量,主要的达成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即造血、增品和提标。

“造血”指的是摆脱政府的财政补贴依赖,进一步提升新农险建设中的市场化程度,让保险资金成为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源头活水”;“增品”指的是要增强新农险发展过程中配套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让承保机构控制综合费率,实现降本增效;“提标”指的是要在新农险的业务流程中,逐步完善农业风险的定价和定损机制,让定价定损的依据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基础之上,以此不断降低承保机构的赔付压力,提升其承保的积极性。

本次新农险试点范围扩大,是我国农业保险为适应新时期的粮食生产安全与农业发展安全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对于农业保险甚至整个保险业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机遇。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充满着各种未知挑战。要加强行业在这方面的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就需要从四个方面打通新农险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在发展格局上打通最后一公里。《通知》提出,要确保风险可控。各地应注重加强经营风险管控,强化对农业大灾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和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全面提高大灾风险统筹层次,形成农业风险闭环管控体系。

这也是国家从政策层面对新农险未来的发展格局作了明确规定,即通过农业原保险、农业再保险和大灾准备金,将新农险的风险全面管理起来。监管部门和行业机构都要站在这个更大的发展格局上对待新农险的发展,要切实研究相应的监管制度、行业标准、管理机制与市场准则,将新时期下的农业风险统一纳入闭环管理,将行业发展的外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逐一排除,确保新农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定价机制上打通最后一公里。美欧等保险发达国家,往往借助期货市场来确定农业保险的保障价格,而我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过往积累的价格历史数据有限,难以满足新农险的定价要求,加之目前政府对水稻和小麦的价格没有完全放开,期货价格的参考价值受限,所以新农险业务的开展,存在客观上的费率厘定困难。

因此,在定价机制上应该进行逐步修正与完善,特别是要优化粮食收购机制,建立健全粮食买卖采价机制。此外,承保机构还可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再保险费率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对定价机制的有效补充,以此让费率厘定更加客观精准,维持新农险业务的可持续性。

三是在数据支撑上打通最后一公里。保险科技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但在农业保险方面,信息化建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农业保险科技平台,对于服务支撑,尤其是农险业务的数据信息支撑还不够完善。

因此,亟需加快建设专属的农业数据信息平台,加大农险相关数据的积累,将分散的数据统一转换为量化的风险查验数据,对损失程度进行更为精准的判断,从而帮助承保机构实现从产品设计、核赔理赔等多个环节的成本优化,也能更加精准地配合农户的防灾减损工作。

四是在服务能力上打通最后一公里。作为贯穿保前、保中、保后等全业务流程的承保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是关系到新农险各项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特别是在农作物受灾和出险以后,承保机构能否方便、及时、足额地跟进理赔工作,是农户十分关心的问题。

因此,承保机构要特别注重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合规经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特别是在理赔环节,要确保理赔能够主动、及时、高效、精准,以切实维护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提升农户的投保意识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大灾最后一公里新农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农业大灾风险的科学管理
——基于文献研究的风险评估原理、方法与研究展望
大灾大难
我国粮食保险国家级大灾准备金的规模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