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2021-08-09 02:22尹力明
中学生天地(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衢州外交官学长

尹力明

“从1950年8月调到外交部工作开始,直到1991年9月离休,我在新中国的外交战线整整战斗了41个年头。外交工作,成为我毕生从事的事业。外交生涯,成为我一辈子生活的特色。”这短短三句话,来自一位共产党员,一位共和国外交的铺路人。他的外交生涯,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举步维艰;又在中国向世界重展泱泱大国之风采时,迟迟吾行。他的名字,叫周明基。

作为从衢州走出去的新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周明基与浙江省立衢州中学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后来人的我,虽只能从校史博物馆里几件珍贵的实物资料和网上有关他的只言片语中,窥见这位可爱的“老学长”的伟岸身姿,领略他在外交领域兢兢业业的工作风采,但这足以让我在心中树立起敬仰之情,即使岁月流逝,仍久久不能忘怀。

周学长出生于动荡的1929年。在孩提时期,他目睹了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之局面;少年时期,又面对“四岛倭寇,亡我国家,灭我种族”之境遇。我想,在衢州求学的那段日子里,他肯定跟那时所有的青年一样,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即使生活的那个年代物资短缺——一日三餐难以为继,还要时不时提防日军的空袭与扫荡,周学长依然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他不放過一分一秒的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资料。晚上没有足够的光亮来读书,周学长就一家一户地借油灯,为此也没少吃闭门羹。好不容易借到了,但油灯所提供的光亮微弱,只有把书凑得很近,才能看清上面的字,一不小心,书便会被火烧出个洞,几乎每隔几天,周学长的课本上就会多出几个“崭新”的黑窟窿。即使如此,他每天仍坚持到油尽灯灭,才不舍地合上书。当身边无书可读时,他穷尽所能,四处寻找,老师和同学都是他询问的对象。每每听闻衢州城里新到了几本英文原著、小说散文,他都会不惜赶上十几里山路,从位于石室的临时校区走到城区。常常早晨出门,傍晚才赶得回来,遇到下雨天,他的衣衫湿透,但书却完好无损。

我想,这正印证了教育家徐特立的一句话:“一个人有了很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周明基学长深知,身为那个时代的中国青年,于黑夜之中,需思索祖国的出路,背负时代所赋予的为祖国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重任,只有砥砺前行,才能不负韶华。

1950年夏天,周明基正式踏入外交领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升任非洲司司长,积极推动坦赞铁路建设,更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随后,他又先后出任中国驻缅甸大使、中国驻赞比亚大使,倾心奉献几十年积累的全部外交才华,致力于中国与亚洲、非洲国家的友好交往。在国际舞台上,在使团活动中,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充分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官的儒雅风采。

我想,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如周明基一样的外交官,今日之中国,才有了遍及五湖四海的真心老友,才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外交底气,在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中国青年的心中,种下了“外交梦”的种子。一代又一代的外交官,已交出属于他们的满分答卷,而新时代的我们,定会谱写出更为辉煌的外交史诗!

指导老师:杨 琼

猜你喜欢
衢州外交官学长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白鹭起舞
鲸豚趣多多之最强外交官
衢州烂柯山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一对外交官夫妇的支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