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元情绪理念与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2021-08-09 03:18方小平刘伊囡史园园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教导敏感性

■方小平 刘伊囡 史园园

母亲自身的各种因素对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采用“失望礼物范式”测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父母后设情绪理念量表》和母亲敏感性测验量表对336对母子进行了测量,探究母亲成人依恋对幼儿情绪调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母亲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能直接负向预测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正向预测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母亲情绪教导理念与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的情绪调节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母亲情绪紊乱理念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母亲情绪教导理念与敏感性在成人依恋与幼儿的情绪调节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共同致力于幼儿的情绪发展,促使母亲提高安全依恋水平,改善情绪教养方式,培养自身对幼儿需求的敏感性,促进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

一、引言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的发生、体验与表达进行内外监控、评估和修正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并有利于自身生存及发展的活动,在早期情绪能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幼儿在不同情绪情境中表现出的各种面部表情、言语以及行为方式是否符合社会期望,是判断幼儿情绪表达及情绪调节是否积极的主要标准。当面对消极情绪情境时,个体表现出微笑、轻快地谈论或用语言安慰自己等积极行为,则说明其进行了积极的情绪调节;反之个体表现出皱眉、哭泣甚至攻击等消极行为,则表明其有着消极的情绪调节[3]。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良好的孩子分享与合作行为较多、害羞和攻击行为较少,人际关系良好;在学业中问题理解和解决能力也较高,有着更好的学业成绩;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水平较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另外,学前时期是从他控向自控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情绪调节的重要时期[4][5],因而加强对幼儿情绪调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影响幼儿情绪发展的因素除了自身的年龄、气质等生理因素及幼儿园教育等社会因素外,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亲在幼儿的情绪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不仅父母自身,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儿童情绪发展,而影响夫妻之间关系的首要因素是信任、理解、接纳并愿意与配偶保持亲近,这正是成人依恋的重要内涵。成人依恋是个体在寻找和维护能够为其身心提供稳定安全感的对象并与之建立亲密关系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含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6]成人依恋研究包括两个分支,一个分支关注的是成人与其早期照料者之间的依恋,另一个关注的是成人与伴侣之间的依恋。现有研究表明,早期与父母有着安全依恋的成年个体更能传承父母的情感温暖、对自己孩子的情感需求能够给予及时合适的回应,有利于孩子的情绪调节。[7]研究表明,成人与伴侣之间的关系亦会影响孩子情绪适应,对亲密关系感到安全的母亲其学龄孩子在经历挫折之后出现的攻击、发泄等行为较少,有着较少的焦虑和行为问题[8],成人依恋会影响儿童挫折之后的外显情绪行为,据此可以推测成人依恋亦可能对孩子的情绪调节存在影响。

对成人早期依恋与儿童情绪发展关系的研究表明,教养方式在两者间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成人早期依恋安全个体显示出更多的积极教养情感和认知,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护理和照料,其孩子也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和社会能力;而不安全型成人依恋与积极教养理念和行为呈负相关关系,母亲在教养过程中较多使用惩罚和严厉、拒绝和否认或是溺爱孩子等行为,由此造成了孩子在面对情绪问题时急躁并缺少处理问题的耐心,变得习惯于逃避。[9]那么,成人伴侣依恋是否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的情绪调节呢?依恋理论研究认为,早期照料者对孩子情感需求的满足水平及反应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安全型依恋的孩子照料者对其情感需求能持续给予接纳、理解、安慰和合适的反应,而不安全依恋的孩子照料者对其要么是忽视不理,要么是过度关注和焦虑,这些不同类型依恋个体又习得并内化了照料者的行为方式,并以这种“内部工作模式”建立人际关系。Bowlby的研究还认为,人们早期与重要他人形成的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成人伴侣依恋是在整合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原有依恋模式的同化和顺应,不同成人依恋风格个体亦可能呈现出一些早期依恋的特点和行为方式。[10]研究表明:依恋回避和焦虑得分较低者能够适应伴侣的情绪情感方式,并能给予对方合适的支持和回应;而依恋回避得分高的个体为了自主需求回避与亲密关系相关的情绪情感,不关注他人的情绪情感和需求而显得冷漠;依恋焦虑得分高个体因害怕被遗弃而过分寻求对方关注,对依恋关系过于焦虑。[11]成人依恋者的内部工作模式,不仅影响个体对伴侣情绪情感的反应,还可能影响他人尤其是孩子的情绪适应能力,而父母对待孩子的情绪适应,是父母元情绪理念所涵盖的内容。父母元情绪理念是父母对自身和孩子情绪的一系列理念、态度和行为方式[12],包括情绪教导、情绪摒除、情绪紊乱和情绪不干涉四个维度[13],其对幼儿的情绪调节有着显著的影响。持教导型元情绪理念的父母亲能够确认或肯定儿童的各式情绪反应并对自己和儿童的负面情绪反应有很好的觉察能力,教导孩子处理这些情绪的目标与策略,与儿童共同解决引发负面情绪的问题,有利于情绪调节的发展。[4]而持摒除型和紊乱型元情绪理念的父母要么因不理解而忽视孩子的消极情绪,要么时而理解时而不理解,在处理孩子消极情绪时自己情绪失控无法提供情绪调节的有效行为,不利于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14]如前所述,成人伴侣依恋亦可能通过父母元情绪理念影响幼儿的情绪调节。

另外,成人早期依恋及伴侣依恋的研究表明,成人依恋安全水平较高的个体都有着对同伴、配偶及他人情感的高度敏感,而非安全依恋个体对他人需求的敏感性较低。依恋理论认为,个体的敏感性,即对他人心理信号的意识、准确理解和及时得当的反应是维持安全依恋的关键,也是安全依恋个体的特点[15],因而不同安全依恋水平的成人对幼儿的心理需求敏感性可能也不一样,而父母的敏感性对幼儿的情绪调节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母亲高敏感性和支持性的亲子互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或安全基地,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忧虑和消极情绪反应,利于其练习情绪唤起水平的调节策略,后者对孩子情绪调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建立起最佳的情绪唤起水平外,敏感性水平高的母亲还能在亲子互动中敏锐地察觉自己的情绪并调整自身应对情绪的策略为孩子树立有效调节的榜样。当母亲敏感性不足,孩子遇到情绪困境得不到母亲回应或是回应不一致时,其将无法从母亲那边习得适当支持性的反应,孩子可能经常采取大声尖叫、哭喊等极端不加调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引起母亲的注意,从而出现情绪调节不良或失控现象。[16]因此,成人伴侣依恋可能通过父母敏感性对幼儿的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父母的敏感性不仅可能在成人伴侣依恋和幼儿的情绪调节间起着中介作用,也可能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情绪调节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叶光辉认为父母元情绪理念是父母对自身及幼儿情绪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理解、评估、反应及运用,元情绪理念的四个维度是在对情绪的察觉面、接受面、原因面、沟通面、处理面和教导面六个层面上进行的分类。[13]父母对幼儿情绪能否及时准确地意识、接受理解并给予合适的反应,实则是对幼儿心理需求信号能否敏感察觉并给予合适的反应[17],因而持不同类型元情绪理念的父母敏感性亦可能不同。因而,成人依恋可能通过父母元情绪理念和敏感性对幼儿的情绪调节产生影响,即父母元情绪理念和敏感性可能在成人依恋和幼儿情绪调节间起着链式中介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妻子在婚姻中更多体现着情感表达和人际沟通的作用,因而作为与儿童最先接触、相处时间最长的母亲,在培养孩子情绪调节与表达能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情绪调节的研究表明,在与母亲交往过程中儿童的情绪调节受到母亲多重复杂特性的影响[8],而现有研究大多探讨单个或两个母亲特质因素与情绪调节及表达之间的关系,较少有探索多个母亲特质与幼儿情绪调节关系的研究。同时,对母亲成人依恋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于探究母亲童年时期亲子依恋关系对母亲本身以及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18],鲜有从家庭系统角度出发探索母亲在成人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特点对幼儿情绪调节的影响。虽然个体早期依恋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会影响其成年后与伴侣的依恋风格,然而重大生活事件和年龄等因素亦可能使得个体的依恋风格发生改变[19],使得成人伴侣依恋对幼儿的影响与成人早期依恋的影响可能并不完全相同。[20][21]另外,针对成人依恋对幼儿情绪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多数探讨的是父母一般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而对幼儿情绪调节起直接影响的应是父母的情绪教养理念和方式。因而,本研究在探寻母亲成人依恋对幼儿情绪调节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母亲元情绪理念以及敏感性在这两者之间的作用,尽可能综合性地考察母亲各个特质的作用,为促进幼儿情绪发展提供综合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研究预期母亲成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有负向作用,对消极的情绪调节有正向作用。母亲元情绪理念和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与情绪调节间可能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NC市内4所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共404对母子为被试。研究共发放问卷404份,回收问卷378份。剔除问卷回答无效的及测试无效的,最终得到有效被试336对。336名幼儿中,男孩173名,女孩163名;小班90名,中班127名,大班119名。336名母亲中,年龄在24~31岁的有156名,在32~39岁的有160名,在40岁及以上的有20名;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173名,专科98名,专科以下65名;172名为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3名为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1名为全职妈妈。

(二)研究工具

1.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采用李同归等人翻译修订的中文版ECR。该量表共36题,采用Likert式7点记分,由“非常不赞成”到“非常赞成”,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在本研究中,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2和0.79。

2.父母后设情绪理念量表。该量表由我国台湾学者叶光辉等人编制,采用Likert式5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大部分不符合”,以此类推直到“5”表示“完全符合”。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9,教导型、不干涉型、紊乱型和摒除型元情绪理念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79、0.76、0.83和0.62。

3.母亲敏感性测量。本研究采用陶沙等人使用的《母亲教养行为量表》中“母亲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母亲对幼儿心理需要的反应性”两个分量表来测查母亲对幼儿情绪需要的敏感性。该量表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1”表示“不这样”,“2”表示“少这样”,以此类推直到“5”表示“是这样”。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5,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3和0.87。

4.失望礼物范式测验。采用Saarni的“失望礼物范式”测量学前幼儿的情绪调节,测验由不知研究目的的一名主试与两名编码者进行。首先,主试请被试从准备好的礼物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礼物,并告知孩子若能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就可以把最喜欢的礼物带走。接着,主试请孩子完成这个简单的任务,但不管任务完成与否被试得到的都是最不喜欢的礼物。编码者通过观察幼儿拿到最不喜欢的礼物时表达出的情绪强度以及持续时间,来判断其是否能够积极地调节不良情绪,依据Eisenberg的失望礼物编码手册对幼儿表达出来的情绪,从面部表情、言语声音及行为调节三方面进行计分。根据编码和相应的计算,得到每一个幼儿在面部表情、言语和行为调节三个单项上的得分,相加后得出积极情绪总得分和消极情绪总得分。两名编码者的评分者信度为0.80。

(三)研究过程

首先,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失望礼物范式”测验,在正式测验前研究者先对主试和两位编码者进行施测程序和编码方面的培训,并进行了练习以确保主试熟悉测验程序以及两位编码者能达到良好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接着,主试正式进行“失望礼物范式”测验情绪调节。测验结束之后,再对母亲进行相关问卷的施测。问卷回收后,将母亲所填问卷与失望礼物范式编码单数据一一对应,录入Excel。

(四)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23.0和Mplus8.3进行基本数据的处理和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选取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未旋转的因素分析共析出14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其中,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27.81%,未达到40%的临界值标准,说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矩阵

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情绪调节、母亲元情绪理念、敏感性相关关系见表1。从表1可见,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情绪教导理念、敏感性、积极调节及消极调节两两之间都有着显著的相关;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情绪紊乱理念、敏感性、积极调节及消极调节两两之间亦有着显著的相关,而情绪摒除理念与依恋的两个维度、敏感性、积极调节及消极调节间的相关均不显著,情绪不干涉理念只与消极调节有显著的相关。

表1 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情绪调节、母亲元情绪理念、敏感性的相关分析(n=336)

(三)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讨母亲成人依恋、元情绪理念、敏感性及幼儿情绪调节的关系,在相关分析基础上,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三者对幼儿情绪调节的作用。在建立模型前,为控制母亲和幼儿自身无关变量的影响,以母亲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母亲成人依恋、元情绪理念以及敏感性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班级、性别为自变量,积极的情绪调节与消极的情绪调节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说明母亲和幼儿自身的一些因素不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鉴于母亲情绪摒除理念与其他变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母亲不干涉理念只与幼儿消极调节相关显著,根据中介效应的原理[22],可知母亲情绪摒除理念和不干涉理念不是成人依恋对幼儿情绪调节影响的中介因素,且研究旨在探讨母亲不同类型元情绪理念的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分别建构了以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和敏感性为中介因素的中介模型(T1和T2),以及以母亲情绪紊乱理念和敏感性为中介因素的中介模型(T3)。另外,以母亲成人依恋为自变量、母亲情绪紊乱理念和敏感性为中介变量,以及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为因变量构建的模型拟合度较差,故在此不报告。

通过Mplus8.3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模型建构,中介模型如图1、图2、图3所示,各项参数表明三个模型拟合结果良好,再进一步使用Bootstrap法(重复取样1000次)检查中介效应,模型均通过检验。

图1 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的链式中介路径

图2 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的链式中介路径

图3 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的中介路径

由图1可知,母亲成人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直接效应为-0.258,效果量为0.382;母亲成人依恋还可以通过情绪教导理念中介作用于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值为-0.085,效果量为0.203,95%的置信区间为[-0.423,-0.136];母亲成人依恋也可以通过敏感性中介作用于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值为-0.26,效果量为0.622,95%的置信区间为[-1.053,-0.515]。不仅如此,母亲成人依恋还通过情绪教导理念影响母亲敏感性,进而作用于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即母亲情绪教导理念与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3,效果量为0.175,95%的置信区间为[-0.314,-0.113]。间接效应为三条中介路径中介效应之和,即-0.418,效果量为0.618,总效应为-0.676。

由图2可知,母亲成人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直接效应为0.343,效果量为0.522;母亲成人依恋还可以通过情绪教导理念中介作用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值为0.057,效果量为0.182,95%的置信区间为[0.012,0.126];母亲成人依恋也可以通过敏感性中介作用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值为0.197,效果量为0.627,95%的置信区间为[0.102,0.298];母亲成人依恋还可以通过情绪教导理念影响敏感性,进而影响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即母亲情绪教导理念与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9,效果量为0.188,95%的置信区间为[0.024,0.097]。间接效应为三条中介路径中介效应之和,即0.314,效果量为0.478,总效应为0.657。

由图3可知,母亲的成人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直接效应为0.316,效果量为0.473;母亲成人依恋可以通过情绪紊乱理念中介作用于消极的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值为0.077,效果量为0.219,95%的置信区间为[0.039,0.126];母亲成人依恋还通过敏感性中介作用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值为0.257,效果量为0.730,95%的置信区间为[0.163,0.358]。值得注意的是,母亲情绪紊乱理念与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之间链式中介作用不显著。总间接效应为0.352,效果量为0.527,总效应为0.668。

四、讨论与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母亲成人依恋不仅对幼儿的情绪调节有直接作用,而且还通过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和敏感性对幼儿的情绪调节产生间接影响,即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和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和幼儿情绪调节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母亲情绪紊乱理念与敏感性分别在母亲成人依恋和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间产生间接影响,但链式中介效应不显著。

(一)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情绪调节的关系

直接作用效应分析显示,母亲成人依恋显著地影响幼儿的情绪调节,这与之前对学龄孩子的研究一致。[8]母亲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得分越高,孩子在面对消极情绪情境时表现出积极的调节越少,消极的调节水平越高;母亲成人依恋表现得越安全,幼儿在调节情绪时更倾向积极地应对。一方面,不同依恋风格的母亲自身应对情绪的方式及相应的情绪表达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儿童会模仿内化并表现出与母亲一致的应对及表达情绪的方式。高依恋回避的母亲总是习惯性逃避远离可能引起自己情绪波动的情境,压抑自己的情感表现;依恋焦虑的母亲倾向于认为自己无力处理当前所经历的负向情绪,并持续表现出自我情绪脆弱以寻求伴侣的帮助,但往往因过度的索取关注而感到社会支持不足,从而在家庭互动中产生出更多的抱怨、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23]另一方面,不同依恋风格的母亲与伴侣建立的关系或家庭氛围,为幼儿情绪调节的练习提供了不同安全或包容水平的基地。依恋回避和焦虑水平低的母亲与父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较少,家庭情感氛围充满了温暖与理解,在这种平和的关系下,幼儿易于学习到情绪调节的技能,也敢于练习这些技能。

(二)母亲元情绪理念在成人依恋与幼儿情绪调节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积极和消极的情绪调节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母亲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得分越低,母亲情绪教导水平越高,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得分越高,消极的情绪调节得分越低。这与父母教养方式在成人早期依恋与儿童情绪调节两者之间所起的作用较为相似[23],也说明了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安全型依恋个体将从主要照料者那边习得的、对待他人情绪的反应方式,迁移和泛化为对待自己孩子情感的理解、接纳和合适的反应行为,这也是情绪教导理念的主要内容。同时,情绪教导理念得分较高的母亲又会设置行为反应的界限,并能与孩子探讨情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及给予情绪疏导的建议,这种处理情绪的行为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合适的情绪调节方法。

此外,研究也表明母亲情绪紊乱理念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消极的情绪调节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成人依恋回避和焦虑得分越高,母亲情绪紊乱理念水平越高,幼儿越容易进行消极的情绪调节。已有研究显示,依恋回避得分较高的母亲会弱化孩子依恋相关的消极情绪服务于自己应对情绪的策略[24],表现为母亲防御性歪曲和拒绝孩子的消极情绪;依恋焦虑得分高的母亲则过于卷入孩子的消极情绪,并视这些情绪是失调的或过分强烈的,但是她们常因无法有效应对或减轻这些情绪而使自己情绪失控和迷惘。因而,依恋回避或焦虑得分高的个体对幼儿的需求不能准确识别或理解,对幼儿消极情绪采取拒绝方式或不知如何处置,这也正是母亲情绪紊乱理念的主要特点。由于缺少正确处理情绪的经验,情绪紊乱得分高的母亲无法指导幼儿对消极情绪采取积极合理的方式进行调节[13][14],使得幼儿在调节自己情绪时表现得更加不稳定与冲动,并出现攻击和破坏等一系列外部行为问题。

(三)母亲敏感性在成人依恋与幼儿情绪调节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母亲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的情绪调节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越是在依恋关系中表现出回避和焦虑的母亲,她们越无法敏感地对幼儿情绪需求做出回应,幼儿也无法积极地调节情绪。母亲敏感性和情绪教导理念在成人依恋与幼儿情绪调节之间的中介作用不仅显示出了早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家庭系统理论和Jones的拮抗效应理论来解释。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亲子关系及孩子的发展,Jones更加明确指出父母成人依恋系统与教养行为系统似乎存在着拮抗现象,父母依恋行为系统激活水平越高,其照料行为水平越低。[25]研究显示,回避型个体使用去激活情绪调节策略让自己远离可能引起消极情绪的行为,这种对情绪的过度激活会占用个体过多的认知资源,使得其对他人的需求不敏感,无足够认知资源去关注孩子的情绪。而高依恋焦虑的母亲表现出对伴侣的“过度投入”,使得他们经常沉浸在因为得不到伴侣关注所导致的愤怒或低落情绪中,因而忽视了孩子对母亲支持的需要和相应的情绪情感表现。由此可见,孩子可能会因无法从高度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的母亲那里得到及时的回应、支持与关爱,进而产生失落无助甚至愤怒和焦虑等情绪。

(四)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和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情绪调节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由研究结果可知,母亲情绪教导理念与敏感性在母亲成人依恋与幼儿情绪调节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说明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可以显著预测母亲的敏感性,与前期的预期假设一致。持情绪教导理念的母亲把孩子的消极情绪看作是促进亲子关系的机会,她们对孩子情绪准确的意识和合适的指导实际上就是对孩子情绪表达的需求能及时敏锐的知觉及适当的反应,这也是母亲敏感性的内核。而由于持情绪紊乱理念的母亲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时而接纳,时而觉得不可理喻,应对孩子的情绪时而耐心温暖,时而简单粗暴甚至情绪失控[12],这些外在行为似乎显示这类母亲时而能觉知幼儿的需求并给以合适的反应,时而又对幼儿的真正需求反应不足或过分极端,即敏感性不足,因而其无法预测母亲敏感性,即链式中介效应不存在。

本研究中母亲情绪摒除理念与母亲的成人依恋、敏感性和幼儿情绪调节都无显著相关,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西方文化环境下的多数母亲认为消极情绪也有价值,母亲通常致力于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愉快和痛苦的回忆,这恰恰有助于缓解儿童消极情绪。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消极情绪是需要被压抑或消除的,甚至积极情绪亦需隐藏,这一理念与情绪摒除理念一致。对持情绪摒除理念的母亲而言,孩子何时、为何出现这些情绪及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调节情绪不是关注的内容,因而母亲情绪摒除与敏感性和幼儿情绪调节没有相关关系。另外,情绪不干涉理念只与幼儿的消极情绪调节呈显著正相关。叶光辉等人的研究发现母亲的情绪不干涉理念似乎是中国母亲所特有的一种情感处理方式[13],这类母亲认为孩子的情绪不需关注,任其自然发展,这种放任理念及行为似乎与母亲的情感回避或卷入没有交集。持情绪不干涉理念的母亲不在意孩子的各种情绪,对情绪背后的需求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未意识到,因此也不能简单判断母亲对幼儿的需求是否敏感。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情绪调节更依赖于自身顺其自然的发展,因而大部分孩子出现不成熟情绪表露过多、处理消极情绪不得其法的问题。

五、建 议

由本研究可知,母亲自身特质及受其影响的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都会影响幼儿的情绪调节,因而要有效对幼儿进行情绪情感方面的教育,需要动态和综合地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教养幼儿的过程中母亲要及时审视自己内心的依恋需求,关注自己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夫妻之间的冲突,调控好自身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为幼儿树立一个情绪调节的正面榜样及提供一个练习情绪调节的安全基地。

其次,母亲在了解自身依恋风格的同时,还需了解其对母亲教育素质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接受元情绪理念方面的课程干预,树立科学的情绪教导理念及形成相应的教育方式,并自觉培养自身对幼儿需求的敏感性,从而缓冲母亲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幼儿情绪调节的消极影响。

再次,父亲在育儿中需发挥助力作用,要关注母亲的情感依恋需求,体谅理解并关爱母亲,多与母亲沟通商讨,促进母亲对自身情感依恋的反思,尝试改进母亲的不安全依恋风格,与母亲一起携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协助母亲做好育儿工作,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最后,幼儿园需加强幼儿情绪情感教育方面的“家园”合作,通过科学育儿讲座和相应亲子活动,宣传母亲情绪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在幼儿情绪发展中的重要性,促使母亲学习情绪教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不断自我成长,最终促进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教导敏感性
静心
测试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我想要的教导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撒谎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