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萍
(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 双流,610200)
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出现冠脉粥样硬化后,心肌功能持续性损伤,可导致各种心血管不良事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高不下。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开展有效的系统化治疗外,还需要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充分考虑,保证患者可以充分享受生活[1]。本次研究针对常规护理缺乏规范性及条理性的特点,将责任制护理应用在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将7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就诊单双号顺序分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60-78 岁,平均(70.2±3.7)岁。对照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62-80 岁,平均(70.8±4.2)岁。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经冠脉造影确诊;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精神病或不能顺利完成研究者;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开展用药、饮食、生活习惯、运动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做好病情监护,由当班护士每天执行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护理,具体如下:(1)由护士分管床位,将工作进行合理分工,责任到个人。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组成护理小组,责任护士分管床位,每一位护士负责2-3 个床位,实施8h 工作制,弹性排班,以24h 不间断护理。辅助护士做好协助,记录患者每天病情变化及协助监护患者生命体征。(2)分级管理,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责任护士为患者制定各项护理计划及康复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病情监护、生活照顾及用药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护理。交接班时,做好口头及书面、床旁的交接工作,保证护理的延续性。护士长对责任制护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护理中的不足。(3)合理配置资源,采取弹性排班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个人情况及患者的实际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复合式排班制度,保证早中晚班值班人员充足,且保持充足的精力。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需求,设置床旁值班护士的数量,并由护士长根据每天床位变化及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排班的顺序、数量及人员,科学安排各个床位的责任护士人选。排班要实施层级分配制,保证护理人员按照能力、年资及经验进行每组搭配,保证每天的责任护理小组可以合理搭配,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4)明确各层级护士的责任,护士长协调每天的护理安排工作,责任护士则负责对患者病情的监护,辅助护士做好各项记录及协助监护工作。根据每天的护理重点,由各层级护士开展重点工作。
通过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包括生理、心理、躯体及社会功能等几个维度进行评估,总评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2]。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前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 例数 SF-36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5 68.6±3.2 80.2±3.4对照组 35 68.2±2.6 72.1±3.0 t 0.574 10.568 P 0.568 0.000
责任制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结合护理人员的技能、年资等充分评估,做好合理排班,责任到个人,改变传统的被动护理状态的一种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将其应用在老年冠心病的护理当中,取得了显著效果[3]。
本次采取的责任制护理措施,包括合理分工,为每一位护理人员分配2-3 个床位,通过24h 不间断的护理,做好患者病情监护及生活习惯等护理工作。通过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将其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对患者开展病情监护、生活照顾及用药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护理,保证患者病情充分改善。通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弹性排班,达到将护理人员充分利用,节省医疗资源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4]。通过将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进行协调,达到保证护理人员抓住工作重点,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保证护理质量,避免工作疏漏。保证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从责任制护理的效果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下,病情得到改善,躯体功能及生理、心理功能均显著提升,有助于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责任制护理过程中,通过各层级护士做好本职工作,各负其责,可促进其病情逐渐改善。患者逐渐投入到生活质量改善当中,并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当中。
综上,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