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磊
(临朐金捷燃气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600)
天然气输配场站承担着接收上游来气,加工计量后为下游输配天然气的重要使命。为确保稳定供气,需要对天然气输配场站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管理的流程,可以结合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 循环模型,对天然气输配场站的风险管理加以完善、改进。
作为HSE 管理体系的核心与重点,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一直以来被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管理人员反复研究,目前通常被分为四个阶段:辨识(Identification)、评估(Assessment)、控制(Control)与应急。其中,辨识指对危害因素(Hazard)进行识别,并依据标准识别出重大危险源;评估,指在上一步辨识的基础上,根据危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后果、可能性等,对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分级;控制,是在上一步评估的基础上,对重要的风险采取措施,以期降低其风险等级;应急,则是在以上步骤未能达到效果,导致事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纠正与恢复措施,设法减轻潜在结果。四个阶段没有明显地界限,可以整体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1。其中辨识、评价、控制为风险管理的核心。
图1-1
天然气输配场站包括首站、末站、压气站、分输站、清管站等不同形式,根据功能和分类不同,其中的结构和设备设施也有所差异,但主要的生产工艺设备都是管道、阀门、调压设备、计量设备、过滤分离设备,辅以防腐设施、自控监控设施等,保障平稳供气。有的站还根据需要具备压缩机组、脱硫设备、脱水设备、加热换热设备、发球筒收球筒等功能性设备。
天然气输配场站的作用,是接收上游来气,经加工计量后输向下游。在此过程中,值班人员主要起到监控运行状态的作用,因此绝大部分情况下,输气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基本无影响,对设备影响也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输配场站的主要风险,一是由于工艺管道、设备的泄漏与故障,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二是由于各类作业活动中人的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以上两种原因,又往往是因为天然气输配场站作为分散各地的基层单位,与上级安全管理机构联系不够密切,不能贯彻安全管理机构的要求,导致管理缺陷。
PDCA 循环又叫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科学程序。PDCA循环由四个阶段循环组成: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其中第一步计划,是指对问题进行定义并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是指在上一步基础上,对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检查,是对实施的计划进行监测对比评估;处理,是对上一步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修正,加以标准化并推广。之后再回到第一步,继续下一轮的循环,达到质量水平螺旋上升的效果。对以上四个阶段进行细分,又可分为以下八个步骤。
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PDCA 循环在各个领域内都得到了长足的应用与发展。而在HSE 领域,PDCA 循环也与风险管理有契合部分。PDCA循环的思路,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这与风险管理的思路基本一致。在风险管理的流程中,四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孤立界限,第一个阶段中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的过程,也是结合了之前发生的事故以及经验教训来开展,具备持续改进的期望与条件。风险管理的思路本质,也是找到风险,控制风险,持续改进,把风险作为生产运行中的一种质量问题,与PDCA 思路可以合理衔接。同时,整个HSE 体系的建设,也可以应用PDCA 循环作为基本方式,不断优化改进。
从PDCA 的角度来看,HSE 风险管理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预判风险,以及对已发生事故事件的总结,来识别所有的危害因素并评价,对其中较为严重、不可接受的危害因素归类为需要控制的风险,对风险实行控制。如果控制未达到效果,发生了事故,则进行应急处理,对其中暴露的问题,作为经验教训,在下一轮的辨识中作为参考并使用。如果没有发生事故或者频次低、严重性低,则也作为经验,在下一轮的辨识中可以参考使用。如图3-1 所示。通过此种方式,达到安全管理水平螺旋上升的目的。
图2-1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流程能否顺利实现循环式的螺旋上升,关键在于辨识阶段。辨识阶段能够有效的吸收之前的经验教训,并转化为识别新的危害因素的动力,则该流程就能够顺利持续运转,否则,只能在控制流程之后导致闭环断裂,无法达到安全水平改进的目的。
经典HSE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包括直观经验法、案例法、头脑风暴、工作安全分析等,其中直观经验法、案例法等可以很好地结合以往经验教训,实现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的循环提升,但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等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能够很好的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实用性更高。而且我们也不可能为了单纯实现流程循环就放弃头脑风暴等优秀的安全管理工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胡月亭在《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中提出,在风险管理的策划阶段加入“评审”,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也使得风险管理更加符合PDCA 流程。
本文认为,无论哪种危害因素辨识方法,都可以很好的接收上一轮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经验教训。除了案例法等明显可以直接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方法,像头脑风暴、工作安全分析等辨识方法,辨识的人员也会在使用这些安全管理工具的过程中受到以往经验、直觉、知识的影响,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而加入评审环节,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的实效,避免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要想达到以上所说的效果,需要对辨识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不断对风险控制的效果进行反馈,并对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宣贯,让辨识人员长期持续的接收风险管理的效果信息,才能在辨识时更好的了解之前未解决好的问题,在潜意识中归纳总结以往经验教训,从而高质量的对危害因素进行下一轮辨识。
其中反馈及其分析、宣贯,虽然目前不属于风险管理流程的专属阶段,但也应作为风险控制措施的一项重要环节,确保辨识人员对危害因素具备足够的警惕心和了解程度。
天然气输配场站以稳定输配燃气为主要业务目标,所需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设备的老化、磨损、腐蚀进度都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场站一线人员面对的设备变化较小,在现场观察到的设备信息比较固定,对于新危害因素出现的直观感受不敏感。
目前国内大部分天然气输配场站所配备的在班常驻人员都执行轮值轮休,实行站长负责制,配备一名或两名安全员,值守人员远离上级机关。如果机关安全管理等部门对场站一线人员的交流、宣贯、反馈不够,那么一线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危害因素辨识时,有概率会因为长期面对大量的重复、固定的危害因素,而对没有发现的危害因素不敏感,导致未能辨识到足够的危害因素,或对危害因素的评价分类出现偏差。
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引入PDCA 循环,对策划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评审,并将风险控制情况的信息及时分析,将其反馈、宣贯给天然气输配场站的一线人员,那么一线人员在辨识时,既可以做到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又可以对以往发生的、行业内其他单位发生的事故事件以及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与参考,从而将其引入到下一步的风险管理流程当中,实现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作为掌握足够多信息的机关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将风险控制的信息及时与各输配场站人员进行沟通宣贯,具体可以通过事故案例分享、先进经验总结等各种形式,让输配场站一线人员接收足够多的信息反馈,达到良好的Check与Act效果,让风险管理借助PDCA循环的力量实现螺旋提升。
根据天然气输配场站的实际情况,本文在HSE 风险管理流程中借鉴了PDCA 循环的思路,希望能够对天然气输配场站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