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的成效研究

2021-08-07 09:01曾骋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曾骋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3)

一、中国女排精神内涵的分析和提炼

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从80 年代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到2019 年9 月29 日夺得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并压轴参加建国70 周年庆典,全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心潮澎湃。中国女排这个集体之所以能称得上是一种精神,不单单是因为获得的一次又一次世界冠军,更在于在赛场上展示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面貌。

(一)祖国至上是核心

中国女排建队之初训练场上就挂有“为国争光”四个大字,这就是中国女排的初心和使命。女排姑娘们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比赛都是汗水与泪水相伴,最终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中国女排的每一次胜利、每一次冠军都来之不易,在1981 年日本举行的第三届排球世界杯上,11 天7 场全胜,最后在以3:2 战胜上届冠军日本队后成功登顶。而成千上万守在电视机前的中国人,也高呼:“中国万岁!”,在那个时代,再没有比中国女排的胜利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正因为每个女排队员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基因,每当她们穿上中国国家队队服时,目标就只有一个,为国争光。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二)团结协作是关键

在赛场上,大家可能只看到了中国女排教练员和主力队员的身影,但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整个团队的相互协助。一个球队有教练、助理教练、陪打教练;有主力队员、替补队员、后备队员;有队医、技术顾问等。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尽可能地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到最好,去减轻其他岗位的压力。有的岗位可能没有在幕前,但他们没有抱怨,甘当绿叶,兢兢业业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正是这种在集体面前无个人的精神,让中国女排这个集体不断地走向巅峰。

(三)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是基石

中国女排每一次的夺冠其实都是在“逆袭”,无论是1981 年,在我国物质条件落后、技战术不占优势的情况下3:2 战胜了号称“打不死”的日本队获得世界杯冠军;还是2004 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在0:2 落后于身高、力量都比我们强的俄罗斯女排时,连赢3 局最终3:2 获胜。每次看似不可能赢的比赛到最后都能实现大逆转,郎平指导的话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

(四)敢于创新是活力

从中国女排的历史战绩来看还是很辉煌的,特别是80年代的“五连冠”。但从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女排的成绩出现了大幅度下滑,2013 年郎平指导顶着巨大压力重回祖国执教中国女排,但短暂的回归未能挽回女排“窘境”,在2013 年亚锦赛仅获第四名,这一成绩也成为中国女排在该赛事获得的最差成绩。这个时候郎平指导开始求变,力排众议地提出和实施了“大国家队”战略,破除此前梯队建设的固有模式,将更多优秀的年轻队员召集到队训练,从而促进了队内的竞争,提高了队员能力,有效发掘了很多有潜力的年轻队员,保证了优秀队员的储备,最终在2016 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女排亚锦赛、2019 年女排世界杯夺冠,重回巅峰。

二、高职院校排球课的实施现状

高职排球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选项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德”和“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职院校排球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力度不大

从高职排球课现状来看,课程思政的实施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很多排球课的课程思政仅仅是因为思政而思政,只是在课堂上喊出了一些口号,并没有真正将思政元素融入排球课全过程,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内容较枯燥、学练方法较单一

在对上排球课的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学生还是感觉排球课比较枯燥(表1),学练方法比较单一(表2)。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职排球课教学手段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基本技术的学练为主,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让学生练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有很好的存在感和参与感。

(三)课程目标、考评标准重技能轻德育

从目前高职排球课教学目标和考评标准分析来看,总体还是存在重技能轻德育、重练习轻兴趣的现象,对新时代的高职体育课理解不够深刻。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写道,体育课是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师专业水平、思政素质存在局限

从高职排球课的教师队伍来看,部分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且排球这个项目难度较大,导致这些教师在专业技能的展示和讲解上存在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是很满意(表3)。新时代的高职体育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而我们的教师都是体育专业毕业,对思政教育并不擅长,加上部分教师自身文化素质水平和思想认知层次也不高,导致体育课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效果不好。

三、女排精神融入高职排球教学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本课题通过对高职排球课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以“立德树人”为首要目标,对女排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学成效做出思考对策、展望等方面论述。帮助高职学生找回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体育观。

(一)以“女排精神”为思政载体,开展排球课“课程思政”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国女排的故事很感兴趣,对“女排精神”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所以将“女排精神”作为思政载体,开展排球课“课程思政”有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女排精神的分析和提炼,发现女排精神就是祖国之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和敢于创新的体现。首先将首节排球课设置为思政课,通过以女排精神为主题,用女排故事引入课程思政,去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并增加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互动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体育观,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在每次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融入思政元素,如:课前发布任务,让学生观看中国女排的经典比赛;课中将中国女排的小故事、小趣味融入教学过程中;课后发布与女排精神相关的作业、问卷等,最终让高职排球课有浓浓的思政“味”。

(二)在学练过程中引入女排情景,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准备活动环节将中国女排也会做的一些准备活动和小游戏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学习环节,将女排比赛的一些“经典球”作为案例引入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垫、传、扣、发、拦等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练习环节,将中国女排“喊起来”“动起来”“帮起来”等优秀传统融入练习,如在练习环节中多设置两人或多人的练习项目,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喊出声来、互帮互助、相互指导,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在比赛环节中,设置教练、队员、裁判、啦啦队等角色,让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让学生更有体验感;在每次课解散后,设置收球、打扫场地等环节,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三)制定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体育课评价标准,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首先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吃苦、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等意志品质和工匠精神)、专项技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将进步幅度与最终成绩相结合)、身体素质(注重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掌握正确练习方法)、课外拓展(注重学生在课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养成终身锻炼意识)作为评价内容,再将量化指标与质化指标相结合,最终形成多元化评价标准。

(四)提高排球教师思政素质和专业水平

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高职排球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自身思政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认知和理解,让“德”在课堂中扎根。在专业水平方面,通过不断对排球学科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扎扎实实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打心底喜欢这门课程。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红楼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事件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