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只求半称心

2021-08-07 10:19:48王东梅
养生月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万事缺憾世事

◎王东梅

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读来颇富人生哲理,令人不无所感。

毕竟,天下事不如意者,常常有之,以一种淡然从容、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纷扰的世事,不求万事皆如意,但愿人生半称心。这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诚所谓“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一半就听其自然,凡事何妨随意洒脱些。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以《易经》看这个世界,始终都是在变化中,而它的变化始终是不圆满的。这部《易经》从‘干’‘坤’两卦开始,最后一卦是‘未济’,‘未济’也可以说是没有结论的。所以,人生是一个没有结论的人生,而这个没有结论的人生,永远都是有缺憾、不圆满的。佛家对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译成中文就是能容忍许多缺憾的世界。”

据说,日本有一座寺庙在屋顶的飞棚上,刻意搁放着一块破瓦片,原因是寺庙建得太完美了,深恐遭天忌,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破除它的过于完美。无独有偶的,日本书道有一派系以禅为宗旨,其书法的特色是,每一篇字总留有几处败笔,如刻意的胀墨或枯笔等,意在暗示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这一切,无不是在追求一种“半”的人生哲学。所谓“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所谓“过犹不及,皆非中庸之道”。“半”居于中道之处,具适度且知足的意涵。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处事哲学。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四十多个“半”字,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要活得淡定从容,豁达知足。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十分欣赏李密庵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坦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晚清名臣曾国藩,他最常挂在嘴边的格言是:“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要求自己做人做事要留一点缺憾和余地,切忌过于圆满。毕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器满易倾,弦满易绷。天理如此,人道亦然。而人生也好,世事也罢,现实生活中,尽管世人都在争利害,拼输赢,追求所谓“圆满”,但事实上,又有几人,又有几事,能达到圆满的境界?最后,还不都是带着几许的缺憾,几许的惆怅,回到人生的终点。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有诗道:“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意思是说,世上万事不可能都如意,只有遇事心宽豁达,才能有好心境。诚所谓“事事看得开便是天堂,看不开就是地狱”。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明朝《菜根谭》作者洪应明的名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应保持一份淡定从容,知晓进退的胸怀,面对纷扰的世事,才能通达明智、沉浮自如。毕竟,人生充满变量,祸福无常,世事难料,起伏难免,故天下事岂能永远顺遂如意?而生命更难十全十美,有缺憾才显出生活本色。人生追求完美,总会留下许多怅然的遗憾,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今天。唯有“万事只求半称心”,知足自省,随遇而安,始能坦然面对人生,淡然看待一切得失。

明末崇祯年间,有个人画了一幅画,上面立着一棵松树,松树下面有一块大石,大石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贴着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后来有人拿着这幅画,去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苍雪大师一看,马上提起笔来写道:“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这一首诗,以一个方外之人超然的心境,将所有人生哲学,历史变迁,一切的生命现象都涵盖了。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有输有赢;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高手还有高手在;即便是传说中的神仙,也有他们的执着,也有他们一个比一个高明之处。这样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输赢二字永远没完没了,所以“千古输赢下不完”。

而既然人生输赢难善了,既然人生是一个没有结论的人生,且永难事事如意,永远都有缺憾、不圆满,那么存活在这漫漫人生、滚滚红尘中,我们凡事又何必过于执着与强求,何不放开胸怀,豁达自适,“万事只求半称心”,于淡然知足之余,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过得更加洒脱自在些呢?共勉之!

猜你喜欢
万事缺憾世事
缺憾之美
青年文学家(2022年7期)2022-04-24 15:57:49
万事以勇为贵
万事以善为贵
万事以恒为贵
本期主题 万事以______为贵
缺憾之美
无 题(1)
何冀平 世事本是大戏一场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8
缺憾也是一种美
画说世事
讲刊(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