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微小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8-07 15:06丹,陈焕,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门脉肝细胞造影

金 丹,陈 焕,刘 菲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物理诊断科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肝癌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类型,且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球发病率的50%。其主要类型为肝细胞肝癌,具有发病隐匿、无特异症状等特点,早期诊断的难度较高。现阶段,临床多通过超声技术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其具有无放射性和诊断费用合理等优势[1]。但是其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欠佳,需要联合超声造影。造影技术可以动态评价肝脏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为了探究超声造影对于微小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效用,本研究选取88例微小肝细胞肝癌确诊患者,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月88例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微小肝细胞肝癌确诊患者。所有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47:41;年龄33~64岁,均值(41.02±1.33)岁;直径为5~20 m m,均值(12.02±0.75)mm;肝脏单发病灶19例,占位性病变51例,局灶性病变18例。

1.2 方法

仪器选择东芝所产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将彩色多普勒探头频率调为2.0~5.0 M H z,将造影探头频率调至1.0~5.0 MHz,选择配套造影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常规超声检查的步骤为:观察肿瘤的形态、轮廓、位置与形态等特征,调为彩色血流成像模式,监测肿瘤小血管的实际血流参数情况,若未检出占位病变,且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则予以增强CT扫描。而后采取超声造影检查,利用团注法经肘静脉进行声诺维静脉注入治疗,药物剂量为2.5 mL。于肝内病灶多时相下观察血流灌注特征,并观察病灶数量以及部位。图像分析时明确占位病变位置,动脉相为药物注入15~45 s,门脉期为药物注入45~90 s,延迟相为药物注入100 s以后,记录血流灌注特点。

1.3 观察指标

诊断标准:常规超声的图像特征为病灶伴有声晕,实性病灶且病灶内有动脉血流信号,则可明确为肝癌。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为动脉相不均匀/均匀性增强,于门脉期/延迟期呈低增强,且直径小于20 mm则明确为肝癌[2]。

诊断准确率=(真阳数+真阴数)/本组例数×100%;诊断灵敏度=真阳数/(真阳数+假阴数)×100%;诊断特异度=真阴数/(真阴数+假阳数)×100%。

观察超声造影对于≤10 mm与11~20 mm肝癌患者的动脉相造影增强时间、造影消退时间等指标。记录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信号特点。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精准度

以病理诊断书为标准,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88.64%,灵敏度为90.59%,特异度为33.33%,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65.91%,灵敏度为71.05%,特异度为33.33%,除特异度以外,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精准度[%(n/m)]

2.2 对比超声造影的造影增强与消退时间

超声造影检查病灶直径≤10 mm肝癌79例,11~20 mm肝癌患者9例,对于≤10 mm肝癌患者的动脉相造影增强时间短于11~20 mm患者,造影消退时间长于11~20 mm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超声造影的造影增强与消退时间(± s,s)

表2 对比超声造影的造影增强与消退时间(± s,s)

?

2.3 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信号特点

常规超声的信号特点为:低回声55例(62.50%),等回声11例(12.50%),高回声18例(20.45%),混合回声4例(4.55%),病灶内部伴声晕10例(11.36%),病灶中间部位低回声,外周高回声,外围低回声声晕5例(5.68%),内部可见动脉血流信号23例(26.14%)。超声造影的信号特点主要为动脉相高增强39例(44.32%),其中门脉相减退且低增强24例,减退且等增强9例,减退且高增强6例。门脉相消退低增强19例(21.59%),延迟期低增强37例(42.05%),其中低增强29例,高增强6例,等增强2例。

3 讨论

肝癌诊断的主要标记物为甲胎蛋白,其灵敏度欠佳[3]。为此,临床多采取超声检查,其是现阶段肝癌的首选诊断方法。有研究显示,高分辨超声可以有效检出<5 mm微小病灶,但合并肝硬化结节则难以准确检出病灶[4]。造影剂的问世使得超声造影成为微小肝细胞肝癌的理想化诊断方式,其能够评价肝脏部位的血管走行和血流灌注特点,诊断精准度较高[5]。

微小肝细胞肝癌疾病进展后可伴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病早期门静脉以及肝动脉血供发生异常,而后转为动脉血供异常,原因是疾病发展后肿瘤细胞的血供来源多为肝动脉,注入造影剂后可表现为快速增强信号[6]。微小肝细胞肝癌的新生血管较为扭曲和无序,且新生动脉功能不佳,缺少门脉血供,其病灶特征为门脉期/延迟期相轮廓清晰,即产生快进快出模式,具体为动脉相高增强,于门脉期亦或是延迟期相显著消退[7]。常规超声对于微小肝细胞肝癌血流情况的检出效果欠佳,容易漏诊,而超声造影可以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判定肿瘤良恶性,能够连续显示病灶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点,进而提高诊断率[8]。

结果中,以病理诊断书为标准,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88.64%,灵敏度为90.59%,特异度为33.33%,除特异度以外,准确率及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P<0.05)。超声造影对于≤10 mm肝癌患者的动脉相造影增强时间更短,造影消退时间更长,与11~20 mm患者对比有差异(P<0.05)。常规超声的信号特点主要为低回声与等回声。超声造影的信号特点主要为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消退低增强,延迟期低增强。说明超声造影的诊断效果理想,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技术。此外,超声造影具有耗时短、检查费用低、操作便利等优势,所选用的造影剂不对身体造成明显伤害,安全效益较高,可以用于高危人群的肝癌筛查技术[9]。在图像分析过程中,需要多名医生商讨,综合评估图像特点,保证阅片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门脉肝细胞造影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